摘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協助貫徹黨和國家的人資政策和社保政策,是推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近年來,我國的人資和社保政策不斷完善,覆蓋的人群也越來越廣,對原有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從現階段人資和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存在的短板出發,分析了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系統的職能和作用,進而探討在建設和完善中需要遵循的規律和原則,并最終探尋了新時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原則;策略
我國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來,社會公共服務平臺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出現了發展不充分、發展不平衡以及發展不合理的問題。國家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的目的,是在經濟建設中發展和保障民生,而就業和社保與人民的幸福安康緊密相連,因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點之一。本文嘗試從實際出發,探討人資和社保服務平臺發展的規律和原則,為社會主義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借鑒。
1人資和社保公共服務的內容
社保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職能包括:制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規劃,并推動國家相關人資和社保政策的貫徹落實;組織進行勞動監察,對勞資糾紛進行調解和仲裁,調整勞動關系,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使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統籌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并有效對接企業招聘需求信息,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高效配置;統籌推進并建立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加強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體的基本保障;完善勞動收入的分配制度,推進社會共同富裕等[1]。
隨著近年來我國推進基層公共服務的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覆蓋城鄉、街道和社區的多級人資和社保基層服務平臺,持續為廣大人民提供著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援助、勞動監察、調解仲裁等保障性服務,并且一直在完善和優化這些基層公共服務。
2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的意義
建設共公服務平臺,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正經歷著高速發展,物質和文化供應極大豐富,政府能給人民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樣,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就業、養老等民生的方方面面,原有的公共服務平臺已經難以承載。建設和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有利于提高相關部門的效率和質量,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幸福了,社會才能和諧穩定,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發展動力。
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是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社會發展的基本宗旨是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而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表現。這里的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而是根據地域文化、發展階段不同,人們享受的基本社會服務略有差異,但本質上是保障人們公平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地享受社會發展的果實。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能促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
3人資與社保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原則
3.1流程便捷原則
人資和社保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屬于基層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是跟百姓生活緊密相關的,用來解決人們就業、收入、養老等生活中遇到問題,因此應該將便民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原則。首先,要精簡辦事的流程,對于需要跨部門協作的服務,盡量控制流程中參與部門的數量,最好將相關流程中涉及的幾個部門整合起來辦公,讓老百姓辦事“只用跑一趟”。其次,還可以將流程可視化,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描述辦事流程,讓第一次來辦事的人也能清楚知道流程中有哪些步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避免因不了解流程往返多次,甚至最終無功而返的情況。最后,對于殘障人士、高齡老人等行動不便的群體,可以安排上門服務人員,切實提供便民的服務[2]。
3.2公開透明原則
人資和社保基層服務平臺需要做好信息公開,包括辦事流程信息、事務處理進度、流程責任人、最終處理結果等信息的公開和公示,增加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平臺的熟悉和信任,使平臺更好地為群體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做好辦事流程的公開,能夠樹立人民群眾根據流程和規則辦事的意識,有效杜絕權力尋租等腐敗現象;將事務辦理進度信息公開,能夠讓群眾通過平臺的信息公示亭、平臺微信公眾號以及平臺門戶網站查詢辦理辦理進度,增進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平臺的了解,避免因信息不對稱產生服務效率低下、相關人員尸位素餐的現象,否則會打擊人民群眾享受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還需要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責任人制度,做好責任人的信息公開,不僅能增進群眾和平臺之間的互信,還能夠激發平臺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此外,要做好處理結果的信息公示,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這樣能有效增強人民群眾對平臺的信心,更多地參與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服務[3]。
3.3方便管理原則
服務平臺的搭建需要立足實際,不僅要依據經濟發展現狀和人民群眾的基本訴求,還要考慮組織環境、管理團隊、人才隊伍等客觀限制因素;既要提高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又要方便平臺的組織機構對提供的公共服務進行管理和監督,確保服務流程的可執行性、可預測性和可監督性。比如在提供人力資源的相關服務時,除了要滿足服務質量的要求外,在平臺內部需要搭建方便組織人員進行統籌、監測以及后續跟蹤的流程和系統,提升相關人員的管理效率,在團隊、人員和設備的客觀限制條件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3.4開放共享原則
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區域和人群,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各級政府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了門戶網站,人民群眾也逐漸適應了通過網絡辦理事務。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讓更多的人享受優質的基本公共服務。與此同時,還需要保留線下服務設施和平臺,為無法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弱勢群體提供線下的公共服務,如保留殘障人士、老年人士專用人工通道,公共服務進老年社區等等。此外,加強共公共服務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公共服務平臺,參與到平臺提供的公共服務中[4]。
4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策略建議
4.1加強基層公共服務的宣傳
我國的城鎮化經歷了較快發展過程,城鎮化率快速達到較高水平,但同時也加劇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例如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宗旨,基本要求是社會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亟需建設能夠統籌城鄉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對于公共服務相對欠缺的農村地區而言,平臺需要根據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建立健全農村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助力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還需要加強媒體對公共服務平臺的宣傳,讓更多生活在農村地區的群眾,以及剛完成城鎮化的群眾了解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享受更多平臺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5]。
4.2優化服務流程
在過去幾年里,因為公共服務平臺的流程和審核較為嚴格,并且信息公開程度較低,老百姓經常抱怨“辦事難,辦事慢”。在新的發展時期,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的重點,就是改變老百姓所不滿的突出問題,不斷簡化和優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流程。首先,針對冗余的服務流程進行簡化,去除不必要的部分,這不僅能夠縮短群眾辦事的時間,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其次,對于一些無法進一步簡化的流程,做好服務流程的公示,讓人民群眾了解服務流程,避免產生不確定和不信任的問題;最后,借助網絡化、信息化的技術,打通各服務平臺的非敏感數據之間的壁壘,使工作人員能夠在系統中直接查詢到相關數據,避免讓人民群眾在辦理業務時東奔西走,提升平臺的服務質量[6]。
4.3服務平臺品牌化運營
隨著公共服務平臺覆蓋人群越來越廣泛,提供的公共服務越來越多樣,對平臺的內部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樹立將服務平臺進行品牌化運營的理念。公共服務平臺的管理服務隊伍需要將平臺作為一個品牌,進行精細化運營,這要求工作人員增強品牌意識,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切實地幫助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然這些還不夠,平臺工作人員需要在提供基礎服務的同時,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服務體驗,在人民群眾中獲得良好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從而樹立公共服務平臺的品牌,獲得大眾的認可和信任,進而激勵平臺工作人員優化服務,最終形成服務升級——認可激勵——服務再升級的良性循環[7]。
4.4加強基層隊伍建設
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質量和效果,與一線的工作人員密切相關。建設人資和社保基層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加強團隊建設,建立健全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體系,打造業務能力強的公共服務團隊。業務能力強不僅體現在辦事效率上,更體現在良好的服務態度上,要推進基層工作人員的微笑服務建設,形成公共服務平臺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此外,還需要建立責任人制度和獎勵機制,提高基層服務人員的責任感和服務積極性[8]。
5結語
人資和社保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是推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在當前的發展階段,需要在原有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優化服務流程,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宣傳工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公開透明建設,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增加群眾對平臺的信任和信心;還要加強公共服務平臺的內部管理和專業化培訓,使人資和社保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濤.我國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的意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1):141-142.
[2]周素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有關問題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20(06):51.
[3]于寧.淺談加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網絡建設的途徑[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24):115.
[4]劉處琴.關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市場,2019(07):162.
[5]周小敏.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在促進“百姓富”中的作用[J].人才資源開發,2019(04):71-72.
[6]李明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中互聯網+基層平臺建設探析[J].互聯網周刊,2021(18):56-58.
[7]李德鵬.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和建議研究[J].商業文化,2020(28):122-123.
[8]張莉霞.如何構建高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臺[J].人力資源,2020(14):96-97.
作者簡介:汪明果,(1967.8-),男,江蘇省豐縣,漢,大專,人力資源管理(中級),勞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