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微
在人一生的成長發展中,幼兒時期是智力開發和心智發展的重要階段。游戲是幼兒接受知識和技能、開發智力的主要方式,需要教師根據幼兒年齡及認知特點,積極探究和創新幼兒教學模式,以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幼兒園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綜合能力有效提升。本文就農村幼兒園開展混齡游戲的具體實踐進行思考,以期對提高幼兒園游戲開發、教學水平有所增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為了促進幼兒智力開發,不斷提高其生活及交際技能,需要教師積極開發適合幼兒年齡和認知特點的游戲活動,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農村幼兒園游戲開發中,教師需要圍繞幼兒智力和技能發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現有設施,積極探究幼兒游戲開發,包括開發混齡游戲的娛樂與教育價值,以促使幼兒在科學、豐富、益智的游戲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實現身心健康成長。
一、農村幼兒園開展混齡游戲的意義
在農村傳統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通常將相同年齡段的幼兒放在同一班級中展開教學和游戲,這種模式有其優勢。但是隨著我國幼兒教育體系的改革,我們發現在農村幼兒園開展混齡游戲能夠獲得的教學效果更為顯著,對于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效果更加明顯。通過對農村混齡游戲開發與教學實踐活動的了解,可以看出農村幼兒園開展混齡游戲有其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豐富幼兒學習知識與技能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是幼兒獲取知識和增長技能的主要形式,通過實施混齡游戲,使幼兒得以接觸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并在游戲活動中得以體驗相比以往同齡游戲活動更豐富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使幼兒的學習范圍得到擴大:通過與大齡幼兒的游戲配合,他們可以通過模仿等方式獲得超出自己年齡和認知經驗的知識,迅速得到能力和智力的提升;通過與較小年齡段的幼兒共同游戲,他們能夠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并在游戲中獲得自信。正是在這種不同年齡幼兒的共同游戲過程中,幼兒相互模仿、相互配合、相互啟發,充分體現了混齡游戲的教育價值。
(二)有助于幼兒體驗和形成良好情感
在混齡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活動體驗得到極大豐富,并從中獲得新鮮的情感體驗,其中既有成功的快樂和自信,又會面臨挫折所帶來的沮喪,從而獲得在相同年齡段幼兒中所體驗不到的多種情感。特別是大齡幼兒可以明顯感知到自身的能力和責任,使其通過幫助低齡幼兒獲得助人的快樂和成就感,對于其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三)有助于培養幼兒思想行為自主性
混齡游戲能夠使各年齡段的幼兒在相同的游戲活動中展開交際、互動,促使幼兒在活動中調動自己的思維和言語、行動,增強其自主性。在游戲活動中,由于年齡的差異,為幼兒思想、行為的自主意識創造了機會,大齡幼兒會自覺根據游戲內容轉換自身角色,并模仿家長行為由以往被照顧轉變為照顧者,不僅提高其生活技能,增強其獨立性,且提升了其責任意識,優化其道德品質。
二、農村幼兒園開展混齡游戲的具體實踐
(一)充分利用場地設置開發的游戲空間
要保證農村幼兒園順利展開混齡游戲并達到預期目標,教師需要根據游戲設計,創設一處開放的游戲活動場所,通常可利用幼兒園自身條件,選擇空間充足、空氣良好、場地安全的戶外場所展開混齡游戲。在這個空間中,幼兒可以進行自主選擇游戲與玩伴,也可嬉戲奔跑,或尋找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以及利用場地中的泥土玩泥塑等,使幼兒能夠在游戲空間中自由活動。確定好混齡游戲場所后,教師還需要根據游戲內容及場地的實際情況,對部分區域進行適當改造,以創設所需的游戲情境,包括利用好場所中的草地、沙土、小溪流、大樹以及小山坡等原生態的條件來創設活動場地,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活動需要。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位幼兒的表現、情緒及對游戲材料、游戲道具及場地的興趣和需求,包括與其他年齡幼兒的游戲情況等,并隨時根據需要對游戲場地及設施進行靈活調整,以保證混齡游戲活動達到預期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教師在活動期間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時間,通常不低于半個小時,這樣才可以使混齡游戲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出來。
(二)根據幼兒需要創設豐富的混齡游戲
基于幼兒的年齡及認知特點,他們往往對于顏色、形狀及活動方式有較強的敏感性,對于新鮮的事物更感興趣。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不斷創設多樣化的混齡游戲,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與探究興趣。其中教師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多與幼兒溝通了解其愛好,更有針對性地設計混齡游戲;二是要擺脫傳統游戲模式的束縛,不斷創新,將混齡游戲與先進的信息技術有效結合,以使游戲更富有現代色彩,同時,將游戲開發與繪本教學相結合,創設與幼兒熟悉的繪本故事相關的游戲,以充分調動幼兒的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現有條件,創設材料常見、內容為幼兒所熟悉的游戲,使幼兒活動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多參與動手實踐
幼兒混齡游戲,會帶給其多種知識和體驗,這些知識與體驗要借助幼兒的實踐操作來強化認知,方能取得更好的游戲效果。需要教師在創設游戲時,盡可能融入一些簡單的操作環節,使幼兒能夠親自動手實踐,從中獲取知識、增長見識、豐富體驗、獲得自信。例如,在夏季,幼兒喜愛吃冰淇淋,既滿足其飲食喜好,又可降溫防暑。為此,教師可從周邊農田中采摘西紅柿、蘋果、梨以及葡萄等農村常見水果,要求低齡幼兒將水果清洗干凈,大齡幼兒進行削皮,由教師將水果切成小塊,再加入牛奶,混合冷凍后用榨汁機攪拌制作成幼兒喜愛的冰淇淋。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各年齡段的幼兒均參與到活動中,并相互幫助、相互啟發,增強了其合作精神,培養了幼兒的交際與溝通能力。教師還可組織幼兒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游戲道具以及班級中的小椅子、小桌子等,要求所有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合理分工,共同配合,通過克服困難最終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出具有實用性的工具,使幼兒感受到創作的快樂,同時,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普及一些安全知識,使其了解使用不同工具存在哪些危險,提高幼兒的自我防護意識。
(四)針對混齡游戲做好對幼兒全程指導
幼兒是混齡游戲的主體,但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幼兒自由活動。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他們還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配合情況、興趣點、暴露出的問題等,以隨時進行調整和指導,推動游戲活動安全、順利進行。農村幼兒園通常人數較多,在混齡游戲開始前,需要教師對所有幼兒進行合理分組,各組人數應控制在15人左右,以便于教師的管控與指導。同時,游戲前,教師可將活動的內容、規則及安全注意事項講給幼兒,使其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保證其在混齡活動中獲取知識與技能。
(五)充分利用客觀條件科學投放材料
農村幼兒園在開展混齡游戲活動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可以利用周邊多樣化的材料設計和開展游戲活動。所以,需要教師根據游戲內容,有針對性選擇并投入各類游戲材料。基于幼兒不同的年齡段,為了照顧所有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分別設計高、中、低三種不同難度的混齡游戲。同時,在材料投放的選擇上,要注重為幼兒提供一個有益于其成長的彈性化的活動場地,確保其科學參與、健康成長:一是受經濟條件所限,農村幼兒園通常缺乏正規的運動器械,不利于開展戶外游戲活動,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幼兒園目前的場地、游戲道具及運動器械創設游戲;二是積極探究自主開發游戲道具,包括組織幼兒及家長利用身邊的廢舊塑料瓶、硬紙板、泡沫板、舊輪胎以及莊稼桿等材料,因地制宜制作游戲道具;三是結合不同年齡幼兒的體能與活動特點,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及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制作蹺蹺板、平衡木、搭建小橋和制作小帆船等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游戲。
(六)創新分班模式,科學實施班級混齡
傳統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往往將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分在一個班,這種模式有其優勢,便于教學活動按計劃進行。混齡游戲模式下,需要教師創新分班模式,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合理分班,使每個班都包含有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通過使幼兒共同學習、游戲,增進其了解,為混齡游戲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實施混齡分班后,教師可利用現有活動場地及器械,制定游戲活動計劃,有序實施混齡戶外游戲。首先可使各班教師展開互換教學,幫助教師熟悉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為下一階段的混齡游戲打好基礎。其次,對各班進行分組,每班分為3個組,各組為15名幼兒,通過大小班互換,觀察和掌握幼兒的表現和出現的問題。當出現不利于混齡活動的現象時,教師要及時調整。最后,教師可根據游戲實施情況,逐步增加各組人數,并適當加入跳繩、接力以及球類等活動內容。在戶外混齡游戲實施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大帶小的模式,鼓勵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相互學習、相互模仿、相互合作,都能在混齡游戲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因為傳統的大帶小的游戲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齡幼兒的發展,只有真正實現混齡游戲,實現每位幼兒的自主觀察、模仿和探究,才能幫助其不斷認知自我,實現個體的良好發展。
綜上所述,作為教育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幼兒園,如何才能真正轉變教育理念,立足現狀,用契合的模式內化課程游戲化“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理念,讓農村的幼兒教育也越來越好,就顯得尤為緊迫。因此,需要教師在幼兒園游戲創設與實施中,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及發展需求,積極探究混齡游戲的開發,促使各年齡段的幼兒通過游戲相互了解、相互模仿、相互學習、默契配合,在游戲中促使幼兒增長體能、開發智力、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在混齡游戲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思想素養,為其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