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旨在促進教師開闊教育視野,課堂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升教師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能力,確保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落實于課堂。本文從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出發,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闡述了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途徑與方法,將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科育人目標扎實有效地體現于課堂教學中。
一、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并結合學生學習需求,搭建了一個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讓學生通過不同小語篇的學習來提煉并建立關聯,最終生成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是深化課堂改革的必然。首先,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指導教師整合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活動與評價活動,引領教師關注和探究教材分析、文本解讀、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制定以及教學活動設計和評價等教學設計各環節,促進教師把握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意義和實施策略。其次,單元整體教學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把握單元主題下各課時目標的綜合性、關聯性、實踐性、遞進性,聚焦學生學科素養的螺旋式發展,為學生探索學科關鍵知識、轉化能力、形成素養奠定基礎,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思路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整合課程內容,優化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實效的”包括“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之前我們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重在對教材內容的整合、課型的梳理,只能稱之為單元整合,無法上升到整體教學的層面。因此,我們立足于多年的讀寫結合教學研究成果,從教學實際需求出發,以閱讀、寫作課型為核心,設計出體現學生學習進階的聽說課、精讀課、群文閱讀課(泛讀課)、寫作課和復習課五種課型,循序漸進地圍繞該主題語境有機融入核心語言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換言之,就是對現有的教材進行了拔高和拓寬。
三、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課例展示
下面以初中教材中常見的主題——“愛好”為例,闡釋如何基于學習活動觀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主題:愛好
主題語境:人與自我
單元標題:Our Hobbies——What sweet music !
單元話題分析:本單元是在“愛好”這一主題下學習音樂分類、樂器名稱、音樂家的故事等,引發學生對音樂的喜愛。
單元目標:
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能夠:
①了解音樂的相關知識,通過音樂欣賞具有初步音樂鑒賞力;②結合自己情況,開展有關個人愛好的討論;③認識到培養健康積極愛好的益處,并能使用正確的時態進行清楚的表述;④明確自己的愛好,并討論如何使自己的愛好成為未來的優勢,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以下呈現的是前四個課例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流程。
1.第1課時——聽說課
該課時目標為: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1)describe feelings by listening;
(2)express likes and dislikes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by pair work;
(3)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by group work;
(4)know about some types of music by summary.
聽前教師通過三個問題:①Do you like the concert?/Whats in the concert? / What are they?②Did you hear the song My Heart Will Go On ?③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來導入本課主題,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感知和預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對本節課學習任務完成的主動性。
聽中教師依然通過課堂問題的設置來幫助學生完成語言輸入,所設問題如下④What is Sally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evening ?⑤What is Jack going to do ?⑥Which singer will sing at the concert ?⑦When and where will she give the concert ?⑧Which expressions show Jacks and Sallys feelings?這些問題都是所聽對話的細節信息,通過問答的形式能夠引導學生梳理對話內容,并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概括,從而發展語言思維。
聽后教師給出歸納總結、拓展延伸的問題:⑨Do you like classical music?⑩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Can you imagine your life without music???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music?旨在引導學生用從文本中獲取的語言和信息進行再次表達,并把所學內容延伸到自身生活進行比較、評價,不僅使學生學會應用,還要達到遷移創新,最終實現語言輸出的目標。
在單元主題下,從聽說課入手,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探究新知,體驗主題意義。經過新知識、新技能的輸入,教師引導學生用從文本中獲取的語言和信息進行再次輸出,既是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更是為后續的寫作課做口語鋪墊。這樣的聽說課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和發展與主題意義相關的語言表達能力。
2.第2課時——精讀課
該課時目標: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1)know something about a born musician;
(2)express your favorite musicians life after class;
(3)try to use key words to describe a persons characters or life;
(4)answer some questions by using critical thinking.
讀前教師通過三個問題①What kind of music is i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②What if our life would be like without music?③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ozart?來引導學生關注該主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感知和預測。
讀中教師通過四個問題:④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⑤What do you know about Mozart?⑥Who was Nannerl?⑦How did Father feel when little Mozart began to write music?就文本中的表層信息、細節內容或篇章結構提問,使學生多所學文本形成表層理解。
讀后教師通過三個問題⑧What does the word“wonder”mean in the title ? Can you find another word like it in the passage?⑨Why did Wolfgang smile in Paragraph 4?⑩What do you think of Mozart?
圍繞文本內涵或寫作背景等提出深層次問題。此時學生需要借助文本內容,結合自身的認知和經歷,對文本內涵進行提取、分析和應用,達到訓練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最后,教師要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對所學內容進行拔高和拓展:??Would he be sure to become a great musician if he only had the gift for music???How did Mozart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musicians in the world?設計此類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意識方法和能力,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表達自我看法的機會,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整體教學設計的課內閱讀課是單元主題的主閱讀,但是該主閱讀文本并非一定是教材編排的閱讀模塊,也可以是教師補充的課外閱讀語篇。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需要,選擇性地使用主閱讀語篇開展閱讀教學。
3.第3課時——課外閱讀
在課外閱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下完成3~5篇相關主題的群文閱讀,在課上進行匯總分析,相應的題型設置應關聯到主閱讀的閱讀策略。例如,主閱讀課上重點訓練猜測詞意,那么本單元的群文閱讀中,每篇都應匹配猜測詞意的題型;若主閱讀課上學習了主旨大意,同樣,這幾篇閱讀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主旨大意練習題(從文章主旨到段落主旨,以小覆大,以偏蓋全等),讓學生把主旨大意題徹底鞏固,以完成從學到練到會的過程。其次,要關注文本主題、分析、積累,進而達到熟練輸出的目的,同時,學生基于文本理解繪制思維導圖,對思維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小組展示或者全班展示為學生提供一個語言表達的訓練機會,這些都是為最后寫的輸出做準備。
4.第4課時——寫作課
寫前教師通過兩個活動:Activity 1 Free Talk: What have we learned in this topic? Activity 2 Collect the beautiful expressions about the musicians.來幫助學生復習本話題中有關音樂家內容的思維導圖,分享好詞好句。并通過范文展示提示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分析范文的“點”,進行謀篇布局,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鋪墊。
然后給出學生充足時間進行仿寫:請以Mozart /Beethoven in my heart為題寫一篇80詞左右的文章。
寫作完成之后,教師讓學生依據自測表進行自評,然后互評展示。附自測表:
分享展示之后,教師會給出一些相關話題的拓展題目,從而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遷移創新。例如:My Favorite Scientist / Singer... The Person I Admire most A Great Writer/ Doctor... The Hero in My Heart...
如果沿用傳統的碎片化教學,前面幾節課沒有對寫作課進行鋪墊,學生很難完成單元學習目標。而按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來上課,這節寫作課大部分學生必然能寫出短文,部分學生能寫出很精彩的短文。只要有了前面充分的輸入,這節輸出型寫作課就不再成問題了。讀得恰到好處,寫得水到渠成!
四、基于學生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思考
基于學生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不是對課內外資源的簡單堆砌重組,而是以教材中的單元主題為依托,在整合課內外資源的基礎上,對一組主題、體裁、題材及語言表達上能尋找到鏈接點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再開發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英語教學,摒棄了以往片面注重詞句的教學,從考慮學生學習英語的整體性和應用性出發,更加注重語言學習、情感體驗與整體認知的融合。這就需要我們對整個單元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要求教師不僅要在宏觀上進行單元整體解讀,還要在微觀層面認真進行語篇分析。
同時,教師在研讀教材中需要根據學段的課程總體目標設定各單元的具體教學目標以及每個課時目標。教學目標設計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單元整體設計也是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對教學中的相關因素進行整合。有了教學目標作為整個單元的“指揮棒”,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就是教學目標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無論課時內容怎樣整合,教學活動如何設計,最終都是為單元話題的整體目標服務的。
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要對單元主題意義進行有效的整體把握,要凸顯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有序性和遞進性??傊?,促進教師提升理念、轉變觀念,深入思考和實踐英語學習觀,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將核心素養目標落實于課堂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