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玉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起課堂上學生的感受,教師也在逐步地將課堂的主導權歸還給學生,在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教師也在慢慢改變學生依賴教師進行學習活動的現象。以核心問題為主線打造一個有深度的數學課堂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把問題留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教師成為一位“引導者”。但是,由于小學是學生步入學習的第一階段,其缺乏必要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都是非常正常的,這些也都讓學生無法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所以核心問題與深度學習課堂的打造對小學生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深度的數學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思維為導向,以此為出發點,基于核心問題而展開教學。本文將圍繞如何以核心問題為主線構建一個有深度的數學課堂展開探索。
一、核心問題的概述
所謂核心問題,應當具備兩個要素,首先核心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是立足于教材本身的,是對教材內容的深度解讀;其次核心問題應當是從學生角度出發的,處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識困惑的位置。因此核心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中心問題,是一堂課的中心思想,是貫串于課堂始終的主線。它既是教材的重點,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既是聚焦學生思維的焦點,也是促使學生學習的疑惑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個精妙設計的核心問題,能夠讓學生立即集中注意力,主動探究并解疑,教師只是穿針引線,適時引導,通過核心問題的解決,能夠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自給自足,有效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行為,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以青島版五四制,“認識多邊形”這節課中,老師要通過深度解讀教材,始終圍繞著兩個核心問題,即“三角形的特征”和“多邊形的分類”,讓學生自己去經歷觀察、分析、發現、交流、抽象等過程,理解三角形和多邊形的特征,列出不同的三角形以及多邊形的特征,并學會通過角的度數判斷是什么類型的三角形,學會畫角和做高,在學習這一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二、以核心問題為主線構成有深度的數學課堂的作用
1.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以核心問題為主線構建一個有深度的數學課堂,對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指哪兒打哪兒”,嚴重忽略了學生們的感受。而核心問題就是一堂課中用一個問題作為中心,圍繞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調動學生們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進行思維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式,其將學生簡單的學習知識的行為發散到學習和鍛煉各種思維方法上去,讓教師從主導者變成引導者,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牽動核心問題這條網綱,拉上一條一條大魚,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缺乏必要的具有思維強度的核心問題,其教學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沒有達到最大化。即便教育也在發生改革,但新課程下的部分教學模式過于追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總是不夠實在,流于形式,這也只是停留在相互交流的層面。而核心問題教學將著力研究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問題式學習,教師有效提問的方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核心問題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以解決問題為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這種學生內在需求下的學習,必將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正是新課程所追求的。
3.有效提高教師的素質
在課堂上使用核心問題的教學可以快速地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但是核心問題的使用也需要技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應適時地抓住時機來解決核心問題。不過,對于核心問題的解答不能簡單地找出答案了事,也不能被教師所包辦,而應該運用啟發式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牽動學生思維的脈絡,讓其朝著教師構建的路徑進行探索和發現,自己找出答案。在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應適時地進行總結和概括,以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規范化,不至于漫無邊際和脫離主題,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調控能力。為此,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和研究,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有效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真正成為新時代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三、以核心問題為主線打造深度學習課堂的策略
核心問題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內容或者問題時所存在的困惑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的學習思維,以及對其需要進行探索的關鍵節點。通過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探索與完成核心問題,學生就會獲得能力與思維上的提升。而深度學習課堂的特性在于五點:其一,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將學生作為主體,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其二,課堂開展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非依賴教師的過程,教師只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其三,課堂教學活動是通過知識遷移來完成的;其四,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五,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學生要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由此可見,深度學習課堂的本質與核心問題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都是建立在學生視角下展開教學活動,本質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潛能,通過問題探討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因此,借助核心問題,能夠有效實現深度學習課堂的打造,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過程,充分提升個人能力。
1.把握本質,指引探求新知
在小學數學教學時,對于引導探究的學習,可以有力地解決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多種問題,并且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深化理解學習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能夠自然而然地融入探究精神。其次,授課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時要引導其以正確的思維來理解數學含義,并將知識點進行有效的運用。那么,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點以及數學概念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到改善。因此,在概念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設計一系列的核心問題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對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深層含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青島版五四制中“因數與倍數”一課的教學中,有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以及分解質因數等相關知識點,而本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教師通過設定問題,比如通過用正方形采取不同的方式擺成長方形,讓學生列出相關乘法算式,根據這些乘法算式了解到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而這就是本節課的核心問題。
2.啟發學習,指引探疑解疑
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能教學完成后就不再做知識點的深入研究,此時應該運用知識再創造方法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而知識的再創造,顧名思義,便是學生在學習完數學知識點后,不僅能夠將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延伸,同時還能夠將其所學的知識“創造出來”。而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會經歷不懂到懂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學生主要是在“做數學”,而“做數學”則是探究數學知識點和對數學知識點能夠進行有效運用的關鍵所在。因此,“做數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路,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認知形成一個有效的知識框架,從而能夠使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并能夠總結出數學的學習經驗。
例如,在青島版五四制的“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要通過不斷了解教材,確定該課的核心問題是讓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并能夠根據數理列算式,可以靈活運用字母表示數以解決實際問題。圍繞這一核心問題,教師可以采取設計情景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啟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并請同學們接下去,直到學生自己停下來。教師可以詢問:“同學們怎么不唱啦,是不是會有無數只青蛙無數張嘴啊,那么有多少只眼睛,多少條腿呢?有辦法可以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嗎?”教師通過兒歌的引入,指引學生進行探疑解疑,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帶有字母的算式不僅代表一種具體的數量,同時也可以代表某種數量關系,還可以用這種用字母表示數的方式可以解答任何未知的問題。
3.以問導學,指引動手操作
“以問導學”主要的核心含義在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以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探究。而在問題的探究過程當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之間共同探究問題的合作意志,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素養得到改善。并且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問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創造意識得到提升。“以問導學”具體的實施方法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教師提出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意識;第二步則是教師引入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探究解決方式;第三步則是教師進行提問,引出探究公式。
例如,在學習青島版五四制“多邊形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在授課前準備好每人一張長方形紙、三張正方形紙、小棒若干、一把剪刀以及五邊形、六邊形紙片各兩個。通過回憶四邊形特征的知識,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多邊形的特征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通過類比、剪、拼、搭等,進一步體會多邊形之間的聯系。
綜上所述,要想打造一個深度的學習課堂就必須注意在課堂上重視起核心問題的作用。問題,在對數學進行整個系統學習中占據著非常大的地位。通過核心問題,引領學生開展數學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一個自主學習的習慣。而善于提出核心問題更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學生對數學進行探究學習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