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在新時期的農村體育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需求、促進學生成長,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實現自我身心協調發展,是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奮斗目標。而農村地區的初中體育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理念上還是在硬件設施上,都還具有明顯的特殊性與局限性。基于此,這篇文章將充分根據農村地區體育教學的特點,分析農村體育教學實踐的和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期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新時期的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更將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擺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農村體育教育工作者,更是應該積極面對農村體育教育教學現實條件,從素養提升入手給予學生有效指引,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公平與平等。
一、當前農村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一)沒有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以往常規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由教師占據著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性,在課堂中單一地向學生講解各種體育項目的理論知識和示范相關的體育動作,學生在這種氛圍下難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還有的教師管理太過松懈,簡單講解完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之后由學生自由練習,這樣的方式雖然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活動空間,但在沒有教師的監督下,活動過程帶有相當強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前提條件。所以,在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需要我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將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升上去,而就目前實際情況來說,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表現得較為嚴厲。很多學生對教師產生了畏懼心理,從而使師生之間難以走向和諧親密。作為一名新時期下的初中農村體育從教者來說,我們需要尊重每個學生,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積極走進學生,并組織更多開放性和游戲類的活動,與學生共同參與,從而打破師生間的心理隔閡,拉近師生關系,以此為打造高效體育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較弱
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良好的身體基本素質是參加體育運動的基礎條件,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那即使他們掌握的技巧再好,也難以將其充分發揮出來。尤其是對于球類這種劇烈的體育項目來說,這樣的體育活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初中階段很多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弱,甚至有些學生并不具備體育鍛煉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體育運動量,而教師對學生這些情況了解并不多,只是根據教學大綱一成不變地展開教學活動,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訓練,從而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受到了身體素質的制約,教學效果不理想。
(四)體育訓練方法比較單調
提升學生的體育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反復訓練的過程,對于農村初中時期的學生來說,體育技能訓練不但枯燥單調,更是會感受到身體的疲憊,往往興趣不高。很多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中多是采用講解加示范的方式,然后由學生自由模仿練習,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甚至有些學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體育鍛煉,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體育水平自然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時期農村體育教學的創新內涵
“運動認知對應的是運動能力,健身實踐對應的是健康行為,社會適應對應的是體育品德。”明方向、找差距、知不足、力踐行,是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新時期的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立德樹人是國家對教育行業的期許,只有樹立立德樹人方向,以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為目標而奮斗,充分對照現階段農村體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短板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對短板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推動農村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新時期體育教育教學要求從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等入手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而立足現實不難發現,現階段農村體育教學是圍繞運動實踐展開的,對于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健康知識的普及則相對欠缺。而在運動實踐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思路與方法上也明顯缺乏創新性,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初中生體育學習的興趣需求,也更不能有效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我們認為結合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實際,開展體育教學創新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三、農村體育創新課堂的構建
那么,在新時期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手段展開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構建出創新性體育課堂,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初中生的體育學習需求,才能讓教育公平與平等的成果為廣大農村初中生所共享呢?我們認為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展開體育創新教學的探索是值得嘗試的。
(一)挖掘民間體育資源,創新快樂體育課堂
將富有趣味性、可玩性的民間體育游戲融入到體育教育教學之中,不僅可以較好地滿足初中生的體育參與需求,還可以使其在互動中更好地傳承民間傳統文化。同時,這些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由于可自制、成本低、普適性好,因此可以有效彌補農村體育教學資源匱乏的不足。例如,教師可以將跳繩、踢毽子、丟口袋、跳房子等民間游戲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并在傳統玩法上進行創新。我們以跳繩為例,教師可以把傳統文化和跳繩運動結合在一起,設計成“你跳我來猜”的跳長繩小游戲,即教師可以把形容傳統武術動作的詞語如“身輕如燕”“行云流水”“氣吞山河”等制作成動作卡片,并圍繞這些成語編排對應的跳繩動作。每位同學在參與跳繩之前先抽取屬于自己的動作卡片,然后在跳繩的過程中擺出相應的動作,讓其他同伴進行猜想和搶答。這種將民間體育運動、中國傳統文化創新融合到初中體育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也能讓學生在參與中實現文化素養的提升。
(二)探索能力提升方向,創新農教體育風采
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運動實踐機會,構建優質課堂,是促進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提升體育參與興趣的必然之舉。因此,在新時期的農村體育教育教學中,教學創新還應該緊密圍繞“運動實踐”展開。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讓學生反復多訓練就能夠達到目標,還應該通過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的創新,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之中,讓學生在體育參與中具有參與感、獲得感和成就感。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小組合作與小組競賽環節,讓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小組,開展“保衛足球50米跑”比賽。即每一個小組同學手牽手把足球圍在中間進行50米跑,在跑的過程中足球不可以出現在學生圍成的圓圈以外,如果足球出圈就需要小組全體成員回到起點重新開始開始。同時,如果班級所有小組都能夠在教師規定時間之內完成,教師就可以在下一次的體育教學中縮短學生們的小組完成時間,以進一步激發小組間的競爭意識,讓運動實踐的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為了在保持競爭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合作機會,在賽事規則上教師還可以規定順利完成的小組有權利幫助足球出圈的小組繼續完成比賽。這種規則不僅可以使學生們體會到團結的意義,更可以使學生們在互相幫助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三)創新體育精神傳承,關注學生精神世界
一直以來,將體育精神傳承給學生,都是農村體育教學中較為缺失的,也是很多體育教育工作者容易忽視的。實際上,關注學生體育精神的提升,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體育精神的魅力,不僅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引導學生真正養成運動習慣、真正發自內心愛上體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時期的體育創新教學中,教師要將體育精神的滲透與引導作為體育教育教學中的重點來抓。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將體育明星故事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見賢思齊”認知體育精神。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跑出9秒83的好成績晉級總決賽,并成功打破亞運會紀錄,也是唯一一個站在總決賽賽場上的黃種人,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與驕傲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將已經過了百米運動黃金年齡的蘇炳添的事跡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們認識這位在賽場上馳騁拼搏的32歲“高齡”戰將,并學習他身上所體現的勇于拼搏、勇于突破自己的體育精神,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勇于拼搏奮斗的種子,相信一定會使其在未來人生的賽場上收獲成功的果實。
(四)立足學生持續發展,創新助力健康成長
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自身的體質發展與保健,而且學生在網絡當中經常會看到“養生”二字,因此將養生知識融入到農村體育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使學生以更科學合理的方式面對自己的生活與健康,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對于很多農村初中生來說,熬夜上網玩游戲、過度攝取零食、對體育運動排斥等不良生活習慣比比皆是。因此,將保健知識融入到創新體育教學之中,不僅是關愛學生的具體體現,更是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不二選擇。那么,如何才能將養生知識有效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呢?我們建議這樣開展:針對不同體質的學生傳授相對應的知識。對于大體重的同學,可以主要傳授一些科學拉抻動作,簡單的拉伸動作可以有效降低大體重同學對運動的畏難情緒。而對于身體發育遲緩、肌肉率較低的初中生,教師就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氧運動的好辦法。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體育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制定運動計劃,并監督其“運動打卡”。在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上,教師除了要無時無刻指導學生堅持健康飲食,拒絕垃圾食品外,還可以通過課余時間舉辦集體運動活動的方式,幫助其自覺抵制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共同追求高級、充滿正能量的業余愛好,敢于向挑食說不,勇敢向熬夜宣戰!
在新時期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學創新需要緊密結合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實際,需要充分考慮農村初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提升需求。為引導農村初中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本文提出若干體育創新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希望這些策略的提出能夠對廣大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在提升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實踐中貢獻更多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