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崔曉林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一直是人群里備受矚目的那個身影。無論是出席活動,巡回直播,還是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董明珠的出現,總會引起躁動。甚至每年的全國兩會,不少來自基層的青年代表委員都會找機會和“董姐”聊聊天,拍張合影。
3月11日晚,全國兩會閉幕當天,董明珠終于抽出時間與《法人》記者進行連線。50分鐘的交流,話題比較分散,從“十四五”開局,到營銷環境,從自主創新到知識產權保護——電話另一端的董明珠一如記者10年前初見時那樣,睿智,果斷,語氣堅決。
今年全國兩會上,我提的議案中,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個稅起征點應提高至一萬元”。從現實來看,我國工薪階層占比很高,個稅起征點提到一萬元,對工薪階層是一個利好。而且現在國家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高個稅起征點可切實提高居民實際收入水平,讓群眾有錢消費更是促進消費、驅動經濟“內循環”的動力。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格力電器怎么做?我覺得還是一句話,挑戰是永遠的,創新是不停步的。

董明珠資料圖片
多年來,格力電器都在堅持自己的原則,企業不是純粹的賺錢工具,更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回頭看格力電器,我覺得它最大的成長就是挑戰了自我。格力電器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自己掌控技術,已經從一個家電消費品領域企業發展為能夠同時自主研發智能裝備的企業。黨的十八大至今,這8年多,格力電器從不懂到懂,走過了一條從摸索到創造“國際領先”技術的道路。
所以我認為我們更多是落在“干”字上,規劃已經有了,方向也明確,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腳踏實地把它干好,干成功。
在自主創新方面,我們“堅持和自己過不去”,這是我們的信念。企業和國家的命運一致,國家的使命是為了人民,企業的使命也是為了人民。
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品牌推出去,展示自主品牌的影響力,讓人家通過我們的品牌來了解中國,這是企業的責任。為什么我們經常說德國人很嚴謹,為什么大家對德國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你用了它的產品,了解了這個國家的工匠精神。
我們要做國際化,就要推廣中國品牌,而且要改變世界的眼光,改變中國制造在世界上的形象。
在中國市場上,雖然大家都說格力產品好,但是在一些工程項目中,采購方卻只用進口品牌,為什么?這就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作為人大代表,我想提醒國家重視這個現象。在中國這么大的市場當中,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有了中國自己的標準,但是依然強調國外的標準,這是不合理的。
有一些企業把研發中心建在國外,今天在法國,明天在德國,后天在美國。我夢寐以求的是,格力電器的世界研發中心在中國,在珠海。我們要培養屬于自己的國際人才,真正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的研發中心。自主創新不僅關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現在,格力電器的技術專利數量在行業里依然是第一,在全國第六。今年還在持續增加,目前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突破了一萬件,都是我們自主創新的技術。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疫情之下仍然創造出很多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
在家電行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格力電器都創造、引領著渠道的發展。在渠道變革中,我們牢牢記住“供應”這兩個字,同時希望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同時,我還建議對營銷渠道進行改革,努力打造線上線下共贏的全新營銷模式。互聯網的作用其實是賦能,提升實體經濟發展的效益和效率。但如果離開實體經濟,互聯網的價值并不大。我在想,打造線上線下共贏的全新營銷模式,既能讓每位線下渠道人員不失業,還能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務。因此,今年我們還將繼續開展多場直播。
國家出臺政策,不能只是扶持企業,同時也要嚴打偷工減料的企業。我經常向政府建議,查產品質量不要到企業去抽查,應該到市場去抽查。不定期的抽查更有威懾力,讓企業不敢偷工減料。如果到企業檢查,就給了企業作假的時間。
“人民健康至上。”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傷害消費者的,它就不健康。我希望國家采取更加嚴厲的手段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多年來,格力電器始終堅守誠信原則,嚴把產品質量關,如果我們有缺點就堅決改正,絕不會暗自隱藏。別人都講董明珠很強勢,格力電器的員工也都知道,我的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絕對不允許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