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銀昕 李夏
我國社會中女性地位較低的刻板印象,正在被一系列消費數字所改變。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不同人生階段、不同職業女性的一系列購買舉動,更是凸顯了女性強大的消費意愿。
從消費領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無形中提升了女性在家庭消費中的主導地位。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女性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京東全站藿香正氣水、口罩、一次性手套、連花清和消毒液的銷售額都有大幅增長,這些銷售額的主要貢獻者為女性。
其中,藿香正氣水的女性成交額同比增長316倍,而全站的成交額同比增長只有246倍;口罩的女性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7倍,而全站同比只增長了12倍;一次性手套的女性銷售額同比增長26倍,全站只增長了3倍;連花清女性銷售額增長了25倍,全站只增長了4倍……相較于“粗枝大葉”的男性,女性幾乎包辦了疫情期間家庭消費中衛生消毒板塊的全部。
報告指出,在護理護具、家庭護理和玩具樂器3個品類中,女性用戶的成交額在2020年同比增長分別達到夸張的1500%、1400%和900%;這3個品類在2020年京東全站的同比增幅只有256%、427%和329%。這些數字證明,女性已然是疫情消費的主力軍。

此外,2020年京東全網成交額同比增幅品類排名中,生鮮、美妝護膚、寵物生活、個人護理和醫藥保健位居前五,女性消費者在其中所做的貢獻可見一斑。
女性用戶興趣多元,不同人生階段關注重心差異明顯,青春女性愛追星、比顏值;孕育年齡段女性則更加偏向對母嬰的關注。
前述報告顯示,“育兒女性”和“宅家女神”這兩類女性在消費需求上差異顯著。“宅家女神”在伙食和健康兩方面需求強烈:她們在豬牛羊肉、禽肉蛋品和保健器械3個品類的消費同比漲幅最大,其年齡分布上主要在36歲至55歲;“育兒女性”主要消費對象是玩具樂器、親子游樂設備、嬰幼兒奶粉和早教機,26歲至35歲之間的女性占比超過八成。
還有一類“女神”年齡分布跨度更大,她們的關注點放在了棋牌麻將、書法用品和平板電腦,這類女性的年齡以26歲至45歲為主,最大的特點是收入相對較高。
學歷較高、收入也高的女性中還有一種“佛系悅己”式消費者,她們的主要年齡在36歲以上,消費對象為瑜伽墊、身體護理和女性護理類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往常女性消費占比較高的美妝護膚和母嬰品類中,擁有更加垂直和細分功能的小品類或專精品類,變得比“大而全”更有吸引力。而在以往男性主導的運動健康品類中,隨著更多為適合女性需求而定制化生產的子品類出現,女性消費在這一品類中的占比也在上揚。
諸多女性群體中,“85后未婚族”所處的年齡和人生階段較為特殊,自我身份認同復雜,其消費需求也更多元。除沒有子女無法產生“育兒女性”的需求外,“85后未婚族”兼具幾類“女神”的特點,她們在學歷和收入上都呈高位分布,是眾多商家極力爭取的對象。
與已婚女性相比,“85后未婚族”在顏值管理和健康管理兩類消費中愿意拿出更多的預算,雖然初入職場的“95后”也是顏值管理的消費主力,但她們礙于不高的收入和不夠厚實的財富積累,對性價比更為看重,而“85后未婚族”更有能力花大價錢。具體品類上,這些人在眼部、頸部和臉部的護理產品中消費最多。
寵物是這群女性的另一項寄托,也是另一項重要開支。“85后未婚族”在寄養服務、水族服務、寵物醫療服務和寵物食品上的開銷較大。由于工作較忙,看護寵物的時間精力有限,她們較多地使用寄養服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因寵物可以攜帶新冠病毒,這類“女神”給寵物選擇了“寄養服務”。2020年,該項業務在京東平臺上的銷售額同比漲幅達到了3278%。
兼具各種類型消費群體的氣質,需求多元,且收入較高的“85后未婚族”,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期間為商家貢獻了巨大的銷售額。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由于生長環境、收入等差異,不同職業女性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必然有所區別。即使疫情來襲,也難以改變。
創業者夢婷君告訴《法人》記者,購物帶給她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體驗感,更是心理層面的撫慰。她認為,這種體驗感重于商品本身,并愿意為此買單。
去年,夢婷君所有的外出商務活動幾乎全部暫停,但她在著裝方面仍花費了大約30萬元。此外,由于被迫宅家,敷面膜成為她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其間,她在網上買了不同品牌各種功效的面膜一一嘗試,“效果很不錯”。
相對于外在的靚麗,夢婷君認為,女性內在的修養也不能忽視。去年疫情暴發后,長時間居家的她給自己找了一件事——讀書。為此,她網購了各類書籍,“知識女性應該不斷去吸收新鮮的知識,提升自己。”

同樣作為精英女性的律師秋香更喜歡時尚、有質感的商品。她使用的化妝品、衣服和包都是國際大牌,這占了她消費中很大比例。2020年年底,她更是花費10多萬元購買了奢侈品。
閑暇之余,秋香喜歡用旅游的方式犒勞自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她每年至少出國旅行3次。但2020年,疫情把她擋在了國內,這部分消費也隨之消失。不過,秋香還是捺不住性子,花了6666元買了國內某航空公司隨心飛產品。
在媒體人瀟瀟看來,什么都比不過一個好身體。由于常年在路上奔波,她的身體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加之疫情期間,長時間被迫居家,缺乏鍛煉,瀟瀟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通過朋友的推薦,瀟瀟買了一份重疾險。她認為,這樣的投資選擇,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保障。
此外,瀟瀟十分重視學習。疫情期間,購買書籍、網絡課程,是她一筆不小的開支。由于居家辦公,少了外出奔波,瀟瀟靜下心來,彌補了專業知識方面的短板。
自由職業者欣欣在2020年最大的開銷不走尋常路。2020年疫情暴發前,欣欣花了17萬元在A股買了幾只股票。驚喜的是,疫情期間股價一路飆升,讓她賺了20多萬元。
2020年7月,欣欣把投資股票賺的錢都取了出來,加上之前的積蓄,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首付花了50多萬元。
買房后,盡管欣欣的生活變得有些拮據,但她覺得投資房產這一決定做得很正確。買完房子,她的心里踏實多了,這些年在外漂泊的自己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停靠的港灣。
和欣欣一樣,職場新人程北在消費方面也有些拮據。但不同的是,她是為了償還貸款。4年前,家境一般的她,如愿考上名校研究生,并為此貸款20多萬元作為學費。
2020年,是程北畢業之年,也是她償還助學貸款的第三年。這一年她幾乎沒怎么花錢,“我的消費觀可能和別人不太一樣。我沒有多少錢,每天的生活就是學習,美商也不高。”
疫情期間,程北的衣物、日用品、護膚品等多是網購,大都會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她告訴記者,雖然花錢不多,但網購來的衣物穿起來或者用起來感覺還不錯。
今年,程北已經在北京找到了工作,月薪2萬元,每個月還貸1萬元,再除去日常消費,所剩無幾。
盡管壓力很大,但程北從來沒有后悔貸款上學。“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就是我一直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