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晶瑩
香河縣人民醫院婦科,河北 香河 065400
子宮肌瘤具高患病率、病程長及易復發等特點,對女性心理、生理造成嚴重影響,需盡早治療。手術為當下臨床診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手段,而海扶治療為非侵襲性手術診療方法,基于超聲波下將病灶組織溫度迅速升高、壞死,以此發揮診療效果。大多數患者在非麻醉下實施手術,常常有診療區域疼痛表現,如若未及時處理,可致手術效果下降,延緩康復進程[1]。研究表明,子宮肌瘤于海扶手術中采取護理干預可規避并發癥,減輕疼痛效應[2]。為此,本院對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患者予以研究,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區間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探究對象為該區間本院接收的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共納入66例。納入標準:符合海扶診療指征;患者同意研究,且積極配合;滿足子宮肌瘤確診標準。排除標準:肝腎肺功能障礙;手術不耐受者;非自愿參與研究。以雙色球法分組,即對照組(n=33)和干預組(n=33),對照組年齡上限、下限45歲、25歲,均齡(35.02±7.12)歲;病程4個月-3年,均程(2.05±0.33)年;干預組年齡上限、下限48歲、28歲,均齡(36.72±7.22)歲;病程4個月-3年,均程(2.05±0.33)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以海扶治療,對照組施以一般護理,陪同患者行術前必要檢查,術中結合疼痛閾值、位置及鎮靜深度使用止痛藥物。干預組采取個性化護理:①術前護理。告知患者疾病類型、診療方案及須知事項,同時對手術安全性加以著重強調,減輕內心顧慮,積極配合手術;鼓勵和支持患者,闡明術中疼痛時間及位置,且講解疼痛舒緩措施,樹立康復信心,降低心理、精神壓力,以樂觀心態面對手術。②術中護理。基于不影響手術視野基礎下,可依據患者需求進行過燈光色度、亮度的調整,使其處于溫馨、安靜的診療環境。如若在術中機體腰骶部及臀部等位置出現疼痛反應,需對其實施按摩,以此舒緩疼痛。③術后護理。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結果,打消心中不安、緊張情緒,借助音樂療法、深呼吸法進行注意力的分散,減輕疼痛感。
1.3觀察指標 ①疼痛改善程度。參考FAS量表評分制對兩組疼痛改善程度實施對比,0級為無痛感;I級為輕微疼痛;II級為中度疼痛;III級為重度疼痛。
②手術時長及并發癥。并發癥包括膀胱灼傷、血尿等。

2.1疼痛改善程度 結果顯示,干預組疼痛改善程度相比于對照組更為明顯,對比成立,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疼痛改善程度(n;%)
2.2手術時長及并發癥 統計數據可得,干預組手術時長(28.36±1.32)min及并發癥3.03%與對照組(32.72±1.54)min、21.21%比顯著下降P<0.05,具統計學差異(t/x2=12.348、5.121,P=0.000、0.024)
子宮肌瘤患者因大多數未有典型癥狀表現,隨著檢查普及率的不斷升高,通常在體檢時被檢出,肌瘤檢出率有所提升,如若肌瘤有繼續增大表現,考慮有惡變風險,一旦發生肌瘤,臨床多采取手術進行癥狀的積極緩解,進而改善預后。伴隨人們保健意識加強,其不但重視手術效果,且對生育功能亦有同樣的重視度,基于此背景下,微創手術應運而生。海扶治療技術可在影像超聲指導下對靶組織予以精準定位,發射多組適宜頻率超聲波,且定焦于固定靶組織,經熱效應(聲能轉化熱能,短時間內溫度提升至65~100℃,致使凝固性壞死,但對毗鄰組織無顯著影響,抑制腫瘤血供,形成瘢痕纖維化)、機械效應及空化效應發揮作用,對病灶大小、性狀實施觀察。然而此過程由于熱效應而出現的強烈疼痛使機體產生較嚴重的應急效應,增加并發癥風險,延緩手術進行。本次研究中,干預組疼痛改善程度相比于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干預組手術用時、并發癥相較于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個性化護理于術前采取健康指導,取得患者配合,使其以良好心態面對手術;講解術中疼痛位置及發生原因,預先做好對應措施,消除緊張、恐懼情緒;術中對腰骶部、臀部采取按摩護理,減輕疼痛不適感。術后第一時間告知手術結果,消除內心不安感,并以音樂療法、深呼吸法緩解疼痛,促進機體康復。
綜上,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于海扶診療中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效果令人滿意,可大幅度舒緩疼痛,減少并發癥,使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