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應樹立“立德樹人”理念,承擔起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任務。基于此,文章簡要闡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系統總結了其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并據此建構了系統化的高校體育教學思政教育策略,以期能更好地指導體育教學改革工作。
[關鍵詞]體育教學? 思政教育? 主要策略
課題: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計劃《高職院校羽毛球選項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fy20-26);陜西省職教協會教育學會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學校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課題《〈高職院校羽毛球〉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SGKCSZ2020-831)。
高校體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豐富學生的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標,體育教學的思政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個性化特征和價值。體育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制訂科學的思政教育策略,這樣才能發揮體育課獨特的思政教育價值,彌補其他課程思政教育的不足。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踐行國家課程思政思想
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是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進行的。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推進課程思政改革,2017年6月,教育部召開高校“課程思政”現場推進會,要求高校以“思路攻堅”統一認識,以“師資攻堅”壯大力量,以“教材攻堅”豐富供給,以“教法攻堅”改善課堂,以“機制攻堅”形成長效。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高校思政工作應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堅持遵循規律,勇于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責任落實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提出“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當前,課程思政已成為我國教育部門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踐行政策要求,不僅適應了社會趨勢,還能保證體育課程教學工作順利、高效實施。
2.提高大學生思政素養
在健康成長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順利地融入社會環境,實現人生價值,有利于營造和諧、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因此,思政教育成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這也是我國教育部門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型,發展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原因所在。高校體育課程結合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環境,引入思政教育內容,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既能夠建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又能夠彌補其他課程思政教育在內容和方法上的不足。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包括武德素養、拼搏精神、健康心理、榮譽意識、團隊精神、責任與擔當行為等,凸顯了體育課個性化的思政教育價值,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政素養和綜合素質。
3.帶動體育教學創新
體育課程主要是圍繞著特定運動項目訓練來進行的,內容豐富、技巧鮮明,需采用集趣味性、激勵性、挑戰性為一體的教學方式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因此,創新教學方式是體育教師始終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拓展體育教學內容,擺脫單純以運動技能、運動知識、健康知識為主體內容的局限,可更多地引入具有思想性、道德性、榮譽性的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師可通過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深化對于人格修養、道德品質、精神追求、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認識,使他們對教師產生強烈的親和力、親近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另外,體育教師還可以將思政教育中的案例分析、互動討論引入體育教學中,豐富體育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既能掌握體育知識,又能提高思政素養。
高校體育教學開展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
1.在運動訓練中開展思政教育
高校體育課程主要圍繞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以及田徑之類的運動項目進行訓練活動,培養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是體育課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內容。高校體育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首要特點是在運動訓練中進行思政教育,即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戰略戰術、實戰能力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入思政教育知識。這樣不僅實現了運動訓練與思政教育的完美結合,還能將常規的思政教育工作從課內引申到課外,具有明顯的寓教于樂特征,完善了思政教育的工作形式。
2.在精神教育中融入思政內容
高校體育課所涉及的每一項運動項目,除了擁有特殊的運動技巧、戰略戰術之外,還具有個性化的運動規則和精神內涵,而這也構成了高校體育教學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同樣,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以籃球教學為例,體育教師在給學生教授籃球運動規則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制度意識、法律意識。在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具備持之以恒、團隊合作、奮發拼搏的運動精神,以此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及思政素養。高校武術教學必然會涉及武德知識,教師可以將其延伸到“仁、義、禮、智、信”和“尊自然、法天地、遵規則、愛家國、孝父母、敬師長、嚴律己、寬待人”等方面的思政教育上,以實現體育精神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
3.在健康知識宣傳中引入思政內涵
2014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強調,要挖掘學校體育在學生道德教育、智力發展、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計劃、有制度、有保障地促進學校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培養學生健康的運動理念、生活方式、審美修養、情感思想也是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高校體育教學可以在健康知識宣傳中引入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內容。以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為例,可從健康生活教育引申到思想、品質、修養教育。體育教師在講授健康思想、健康生活、健康運動技巧和運動習慣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注重個人形象,加強個人自律,制訂科學的生活計劃,保持積極健康心態。健康知識宣傳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開展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
高校體育教學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策略
1.遵循從體育知識延伸思政知識的教學原則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并非是將思政教育作為主體目標和任務,更不是弱化甚至是忽視體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而是以體育運動技能、運動知識、運動精神和健康思想教學為主,附帶性地進行思政教育活動。體育教師必須準確把握體育教學和思政教育之間的主次關系,遵循從體育知識延伸思政知識的教學原則,選擇、建構融思政教育的體育課程新體系。具體來說,體育教師可結合特定運動項目、教學內容特點、教學計劃等,提煉、衍生出學生易于接受的思政內容,以便于順利地開展思政教育活動。這一方式可保證體育知識與思政知識的契合性,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2.結合課程計劃,全面開展思政教育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隨機性、碎片化問題。這突出表現在部分體育教師未制訂體育課思政教育計劃,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個人的臨時想法和隨機感受傳播思政知識,最終造成思政教育內容不全面、不深入的問題,弱化了思政教育的價值。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的當務之急是結合課程計劃,遵循從體育知識延伸思政知識的教學原則,建構起系統化、科學的體育課思政教育方案,詳細規定每一節課的思政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以保證各節次教學工作都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思政教育活動。這樣既能從微觀層面提高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又能從宏觀層面保證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內容的系統性與全面性。
3.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應同步進行
思政教育在初級層面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心理品質、情感觀念、價值目標等,而高級層面則是引導學生踐行這些理念,將其內化為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活動,還必須協同實施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從“思想”和“行為”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體育教師在講解運動技巧、宣傳體育精神、介紹健康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引申相關思政知識,通過故事、互動、討論等形式,提升學生的思政理論素養。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運動訓練、技戰術訓練、實戰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以正確的價值標準來規范個人語言和行為,一旦發現學生存在不良行為,應給予及時糾正,這樣可以在課內形成良好的思政實踐氛圍,促使學生將思政知識逐步內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
總體來說,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的重要趨勢。面對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格局,高校體育教師應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政素養,帶動體育教學創新。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在運動訓練、精神教育、健康知識宣傳工作中進行思政教育,以凸顯體育教學個性化的思政教育特征和價值。體育教師應遵循從體育知識延伸思政知識的教學原則,結合課程計劃全程、全面、全方位地開展思政教育,并同步實施思政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
參考文獻:
[1]梁榮相.“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現代貿易工業,2020(5):136-137.
[2]袁為為.課程思政化背景下體育課堂教學路徑探析[J].職業技術,2020(4):185-188.
[3]賴金茂.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困境及其應對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20(5):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