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并未明確提出消費異化理論,但是其異化、消費思想貫穿其各個時期的文稿之中,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馬克思消費異化思想的意義與價值日益凸顯。本文將深入挖掘馬克思文本中關于消費異化的重要論述,厘清邏輯脈絡,把握理論內涵,從而進一步探討該理論當下所具有的時代價值。這不僅有助于我們分析當代青年人消費異化問題,還賦予了馬克思消費異化思想以新的時代意蘊。
關鍵詞:馬克思;消費異化;邏輯內涵;時代意蘊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異化亂象日漸凸顯,并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問題。這一現象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學者們普遍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痼疾的外在表現,存在著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探討消費異化,明確其當代價值,梳理應對方案是當務之急。盡管馬克思并沒有單獨開篇對消費異化進行闡述,但細觀其不同時期的重要文本,可以發現馬克思對消費十分關切,其消費異化思想意蘊豐富,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1馬克思消費異化思想的基本內涵
1.1馬克思關于異化的思想
馬克思之前,已有學者對異化理論進行研究,但這些學者的異化理論是不科學的,執著于異化的外部現象的,具有唯心主義傾向的。馬克思在批判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揭示了異化的本質,即異化勞動。當然,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有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通過梳理其各個時期的專著,我們能夠發現其思想邏輯。首先,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著作中,對異化的研究僅涉足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領域。到了撰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之時,馬克思已明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并將此作為自己異化觀的起點。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開始運用異化勞動觀去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異化形式,即“私有制異化”。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而厘清異化的本質。在他的這些著作里,我們可以發現他對社會契約論和黑格爾異化理論的揚棄。他認為,在法律上,轉讓不過是簡單的商品關系而已;外化則是將社會關系以貨幣形式進行物化;只有異化才從真正意義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之下人類社會最一般的深刻的社會關系,細究其實質,可以發現世界上所有人創造的東西反而成為了與人相對立的、異己的力量。與此同時,馬克思在對黑格爾的異化思想進行揚棄之時,創造性地指出異化并非無根之萍,其產生和演變均有其歷史必然性和進步意義,是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馬克思認為異化并非永恒,是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制約的歷史現象,必將隨著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消滅而消滅。
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內容作了系統的論述。首先,馬克思明確了異化的概念,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進一步將社會生產領域的異化概括為“勞動異化”。異化是指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從勞動者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粉飾成為經營利潤,勞動成為可供交換的商品,勞動者成為了資本家手下的奴隸,逐漸淪為勞動機器的過程。異化是在人們物質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屬于人的、反控制人的力量,它伴隨階級而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在異化之下,人們的剩余價值被剝削而不自知,淪為勞動機器,整日重復無意義的單調工作,勞動就此成為了一種商品而被資本家隨意定價。馬克思提出,產生異化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化分工的固定亦是其產生的重要起源之一。“勞動異化”具體包括四個層面的規定:勞動者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者與生產過程的異化,勞動者與其類本質的異化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
第一,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馬克思認為,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成為異己的力量。一般而言,于生產線上勞動的勞動者,所負責的不過是產品生產的某個環節,我們無法從一個已被生產出來的產品上看出具體是哪個勞動者生產了這一產品,自然對資本家的剝削和將剩余價值其粉飾為經營利潤的行為毫無所知。不僅如此,馬克思還提及,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就會越貧困。這表明,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工人生產勞動產品并不能增加個人財富,反而會加劇貧困,反諷之下體現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的本質。
第二,勞動者與生產過程相異化。馬克思認為,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存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勞動者在勞動的過程中,其行為是被定式的,因此很難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創造性難以揮發,自由無從談起。試想,重復的單調的無意義的工作使得人的精神個性受到嚴重壓迫,人與無思想的機器無異。
第三,勞動者與他的類本質相異化。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就是勞動,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不屬于勞動者,而屬于資本家,它已經作為一種商品被買賣,因此,勞動者無法體會身為人的主體性,自然也不會自覺地進行勞動。
第四,人與人之間關系相異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須從前三個異化去理解,一旦勞動者與自己的產品、勞動過程、類本質相異化,勞動產品便已不再屬于這個勞動者,那必然有人成為勞動產品的主人,那必然是資本家。正如馬克思所言,工人的活動對他本身來說是一種痛苦,這種活動就必將給資本家帶來享受和快樂。
1.2馬克思關于消費的思想
馬克思對于消費問題的論述,主要集中在《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書中對前人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批駁,對合理的觀點加以吸收借鑒,進一步論證了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辯證關系,即生產決定分配、交換、消費,而消費、分配、交換反作用于生產。這里重點論述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第一,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并成為消費的動力。沒有生產,就不會有產品,消費就無從談起,只有生產出來,人們才想進行消費。而生產的品種越豐富,消費者的消費選擇愈發多樣,生產的產品質量越好,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越佳。此外,消費方式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革,生產力水平越高,消費方式也就越先進。
第二,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最后成為其產品,二是為生產創造動力。勞動者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沒有經過交換,我們并不能稱之為商品。當其投入到市場中去,消費者對其進行消費,才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品。而沒有了消費,就意味著無利可圖,商人生性逐利,自然不會投入資金進行生產。
1.3馬克思的消費異化思想
縱觀馬克思各個時期的重要文本,我們可以知道,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人類生活領域的異化主要分為三類:勞動異化,需要異化以及消費異化。第一,勞動異化,這一概念從根本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下勞動者與其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是區分人與非人的根本標準,人的勞動應該是自由而富有創造性的,但是現實中,在資本家的壓榨之下,勞動發生了異化,勞動產品不再屬于人,而屬于資本家。另外,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帶動社會分工的持續細化,勞動者負責的部分越來越少,只需要簡單的重復動作,逐漸抹殺了人的主體性和全面性,勞動自此成為勞動者的痛苦來源,資本家的歡愉之地。第二是“需要異化”,人不同于非人,有意識,有情感需要,而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勞動者卻無法在勞動中獲得自身的滿足,也無法自主支配自身的勞動。勞動者失去自主性,其需要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真正的需要。第三是“消費異化”,馬克思先是論述了生產領域的異化現象即異化勞動,然后探討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而生產決定消費,由此可以推斷出消費領域也會出現異化現象。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論。而引起商品拜物教的原因,是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而不斷細化的社會分工以及生產產品所有者的社會屬性。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一無所有,生產資料以及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均屬于資本家所有。勞動者想要滿足自身需要,必須與其他人進行交換,而當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之后,物與物的關系將商品背后人與人的關系完全掩蓋。人們開始瘋狂崇拜各種商品,這種瘋狂崇拜使得商品反過來控制了人。生活資料的資本化也意味著物從”為我“到”為他“的轉變,即消費異化現象。消費異化將生產生活資料異化為資本,這導致了人與物的對立。人與生產資料原本并非對立,而是統一的。但由于資本與雇傭關系的形成,生產資料不再歸屬于勞動者本身,成為資本形式存在,異化為資本及物的資本化。而這種異化也引起了生活資料的資本化。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將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生產擴張的內生動力。馬克思的時代,正處于由以生產作為內在動力向以消費作為內在動力的社會轉變的時期,馬克思敏銳地捕捉了這種變化,認為消費對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刺激作用。但是,這種刺激并非是完全向上的,我們必須加以認識和防范。而這種認識,從理解消費異化的本質開始,消費異化現象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痼疾的外在表現,如果不能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消費異化現象也不會停止。
2馬克思消費異化思想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消費異化思想對當代青年人消費異化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經濟現代化,對消費異化的分析需結合當下歷史條件展開合理論證,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2.1對當代青年人消費異化問題的實踐啟示。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出來的產品種類日漸多樣,人們的物質財富增加,這也刺激了社會消費。現今,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陷入消費陷阱,盲目消費、攀比消費之風盛行,商家為了創造利潤不僅不會制止這種風氣,還會鼓吹消費者消費。這種消費主義不僅不利于青年人成長成才,還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加劇了貧富差距。當社會以一個人購買的商品等級來區分人群的時候,人已被物所裹挾,再也不是獨立的人。此外,社會貧富差距并不會因為你買了一件貴價物品、不需要的物品而縮小,反而會越擴越大。青年人更應理解馬克思消費異化本質,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這并不是說我們不去消費,我們亦必須認識到消費在社會再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其與生產的辯證關系,進行合理消費。此外,怎么樣找尋現實途徑去抑制消費異化問題,引導青年人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必須繼續深入探討。
2.2對政治經濟學方法與體系研究的理論啟示
馬克思對勞動異化、消費的研究方法為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提供借鑒。勞動異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資本論》研究的深入與拓展,而消費異化是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問題的重新探討,突破了原有認識上的局限,增強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科學性。
總之,馬克思消費異化思想作為其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值得深入研究與挖掘,尤其是在當前消費主義盛行之下,消費異化的研究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的當代價值[J]. 劉澤華.平頂山學院學報.2020(06)
[2]淺析馬克思的異化思想——以《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例[J]. 韓雨宸.智富時代.2017(03)
[3]異化消費理論的發展進程及其借鑒價值[J]. 包慶德,趙婧.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
作者簡介:王碧霞,(1997.8.20-),女,民族:漢,籍貫(省、縣級名):浙江省平陽縣,學歷或者職稱:碩士,從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領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