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也在不斷的向前增長,農村的發展也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在全新市場經濟的發展之下,農村經濟的建設管理對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體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根據經濟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針對當前農村經濟問題的解決措施展開論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農村經濟管理;經濟管理
1前言
長期以來農業作為支撐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在當前新常態背景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關注點。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仍然面臨著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經濟管理意識淡薄,管理中分工職責不明確以及經濟管理不透明等多種問題,在經濟管理中,必須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健全農村經濟管理制度,管理中明確服務管理,提高現金賬戶的透明性。本文對經濟新常態下針對農村經濟問題的解決措施展開論述[1]。
2經濟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
2.1經濟增長速度快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隨著國民經濟的改革也在不斷復蘇,農村經濟當前經濟增長速度也在逐年上升,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大政方針的引導下做出了領導我國進入新常態發展方向的大政方針,指出了我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經濟新常態發展之下,必須對原先粗放的經濟和經濟發展方式進行淘汰。當前經濟雖然整體向好,但是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經濟差距較大的問題,必須對農村經濟進行整體管理和改革。
2.2國家對基層地區的經濟扶持力度大
當前經濟發展主要特點是國家對農村經濟扶持力度較大,為了維護農民的利益,廣大人民群眾是建設農村經濟的主要力量,對此國家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扶持。對農民經濟創新管理中通過一些措施減輕農民的負擔,使農民經濟朝著新形勢、新狀態方向發展,促進農村經濟朝著科技化創新化的方向前進,鼓勵了農村經濟。在國家對農民經濟大力支持下,農民經濟取得了比較重大的進步成果,當前科學技術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和滲透,一方面不僅可以緩解農民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可以為農業在科技創新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制度保障,在合理調動農民積極性的狀態下,加大對農民經濟的扶持力度。
2.3第三產業在農村經濟中開始展露頭角
隨著工業和手工業轉向農村經濟實體當中,農業服務當中也逐漸出現了第三產業的影子,第三產業原本在大城市發展,農村經濟實體中第三產業雖然占比較少,但是當前農村也加大了對第三產業的投入量,以服務業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對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加大環保力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為農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傳統的經濟體制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第三產業在農村的新發展,雖然提高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意識,但是在經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3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經濟出現的問題
3.1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前,在農村經濟管理和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科學的經濟管理體制是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在當前信息化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催生下,要求農村經濟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摒棄傳統的經濟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發展需求中,許多支部書記和黨員都是年紀較大的人,他們接受的知識水平有限,在經濟管理中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比較傳統。與此同時,支部書記在管理過程當中,不愿意接受新知識、新文化的影響,導致農村經濟在管理當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除此之外,對于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需要從經濟管理人員入手,這也是當前農村經濟管理的短板[2]。
3.2對經濟管理的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剛有起色,但是在經濟管理當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仍較為淡薄,導致農村在經濟發展中雖然項目多,但是在管理經濟中經常出現問題。管理人員對農村經濟重視管理也是農村經濟發展和繼續向前進步的重要制度保障。根據當前調查研究顯示許多農村缺乏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即使有經濟管理人員,管理人員也缺乏相關的經濟管理意識。雖然對農村經濟進行一定的管理,但是沒有結合當前新形勢發展的主要目標,缺乏具體的管理體系。在農村經濟缺乏管理的狀態下,不僅會造成具體工作的疏忽,也會導致工作人員在工作當中懈怠散漫,影響經濟向前發展進步,造成農村經濟整體失調。由此看來,在農業發展當中,加強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是極為重要的[3]。當前農村經濟需要加強自身的管理意識,一方面需要提升基層工作人員對農村經濟在管理中的認知程度,通過宣傳培訓工作來加強農村基層工作人員對工作的認知,除此之外,領導層需要轉變農村經濟管理的觀點,提升對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農村的改革力度,使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好的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經濟效益的提升。
3.3管理中分工職責不明確
當前農村經濟在管理中實際管理人員和資金的管理也較為混亂,在進行農村經濟管理中,要切實結合農村實際發展狀況,對經濟進行管理。一部分村工作人員在沒有了解村民實際經濟發展狀況和本村實際經濟水平的前提下,就盲目的管理,不僅造成了賬目損失,更導致了整個管理體系的混亂。除此之外,國家缺乏對基層經濟制度的管理調控,導致基層經濟管理比較模糊。村民自主管理,在管理過程當中缺乏一定的基層組織性。在經濟管理缺乏具體制度的保障使經濟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的發展落后于城市經濟的發展。
3.4經濟管理不透明
監督體系的不完善導致農村經濟管理整體管理體制不夠健全,許多農村經濟已經認識了在當前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許多農村工作管理人員為了提升本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不斷的進行自身經濟管理和管理模式的提升,但是許多農村經濟實體在管理過程中對概念模糊不清,在管理上盲目模仿,照搬其他村民對經濟的關狀況,導致沒有結合具體實際,導致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折扣。除此之外,在基層各部門的運行當中交流和溝通制度不夠發達。基層經濟管理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到村民發展的需要和本村長期發展的定位。經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監督體系不健全,導致農村經濟在管理當中,經濟管理不夠透明,許多官員出現貪污現象,農村的實際資金流向不知所蹤[4]。
4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針對當前農村經濟問題的解決措施
4.1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
在當前經濟新形式和新常態下,必須加強對農村經濟的基礎管理,必須加強對農村經濟體系的改革,在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中,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農村經濟在發展當中,需要通過體制化的建立和健全農村經濟實體保駕護航,除此之外,為了防止經濟發展的問題需要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和市場性的變化來調整經濟法律的措施,使農村實體發展的更加順利。農村經濟在管理過程當中必須要落實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不要盲目的利用村內資源,通過第三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5]。除此之外相關部門也需要在農村經濟管理中設置相應崗位,指導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經濟進行整體管理,使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更加科學。
4.2健全農村經濟管理制度
在農村經濟管理中必須使農村經濟的發展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在經濟管理中利用實體經濟對農村經濟進行整體發展和管理,在管理中借用公司經濟管理的主要方法管理農村經濟賬目,聘用專門的會計對農村經濟賬目進行審核。除此之外,在“三資清理”的大背景下首先對農村的不良資產進行清理,通過基層經濟管理和司法隊伍協調工作,清除村內顯失公平的合同以及多種不公平的經濟合同,來實現對農村實體資源的控制,保證農村資源利用的公平性合理性。另一方面,借用農村金融機構,采用經濟學原理中的杠桿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將農村的一二三產業相結合進行經濟的宏觀把握,保證經濟資源不外流的前提下,招商引資,為農民帶來更多經濟收入。
4.3管理中明確分工管理
在經濟管理中必須加強對農村經濟的分工管理。采用層級管理模式以及會計審核模式相結合對農村經濟進一步宏觀把握。鎮政府在農村經濟管理的改革中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不僅需要監督經濟管理改革,更需要下派經濟專家對每個村的實際經濟管理模式的制定進行指導,保障村內經濟管理額科學性。在農村你設立經濟管理的站點,采用多村聯合加分工管理的模式,強化農村經濟管理的網絡。
4.4提高經濟賬目的透明性
當前農村經濟在發展中,導致部分賬目對賬時找不到實際出口,針對此類問題,必須加強對農村實體經濟的制度監督,保障基層工作人員純潔性,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在黨員干部的監督下進行經濟管理,保證村內賬目的透明性。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行不行,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好不好。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5結束語
在進行經濟管理過程時要注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案和手段來進行有效的結合。經濟部門和領導要真正深入到農村地區進行調查和了解,還要對相關的信息數據進行統計,根據具體的政策方針來制定合理的管理規劃。與此同時,除了要建立核算機制和加強成本以外,還要創新經濟管理方法,保證農村經濟財務核算方法的真實有效性,進而大力促進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田利,史文敏.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管理問題研究[J].消費導刊,2019(16):240.
[2]張樹林.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管理問題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5):579-580.
[3]張瑞玉.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管理問題研究[J].消費導刊,2015(6):177-177.
[4]賈利衛.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20(10):184-185.
[5]韋金洪,張中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廣西農村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大眾科技,2018,20(11):101-103.
作者簡介:張純玲,(1976.3-),女,民族,漢,籍貫;吉林松原,學歷;大學本科,職稱;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