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治勇
摘要:隨著“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理念的逐步實施,教育部門對建設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隊伍予以高度重視。但當前我國高校教師與輔導員對于學生思政的教育依然存在割裂,教師與輔導員對于思政教育的理念未達成一致。為加快提升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思想政治素質,高職院校應主動積極尋求創新的協同育人模式,為學生構建更加完整的思想政治體系。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
引言: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互聯網信息共享已然成為一把雙刃劍。而此時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正處于建立自身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節點。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實踐能力,更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與輔導員要就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一點達成共識,建設協同育人機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學生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作為行業領先、西部優秀的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在國內享有一定盛名。生源質量位居全重慶市專科院校第一位,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學校開設教學院部近10個,專業門類近30個,在籍學生近1.6萬人。面對學生數量多、覆蓋區域廣等實際,學校黨委牽頭、學工部落實開展了系列舉措,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尤其是利用第二課堂、德育綜合素質等加強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效果明顯。定期開展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會議,了解學生工作的實際情況、存在問題,并提出積極的解決方法。利用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專任教師隊伍,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各方面達到了醫藥類高職高專學生的人才培養標準。
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交集少,缺乏對學生的雙向引導。思政教師對學生實際表現情況了解不多,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不夠高,導致了學生在思想認同和行為表達等方面不能完全一致。
一、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現狀
1.教師與輔導員對協同育人理念模糊
自教育部門發布協同育人項目以來,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很少就此理念達成一致,因此,不能最大化的發揮出思政教育的潛能。思想政治課上,教師只專注于學生思想政治的理論教學,而容易忽略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輔導員在學生教學管理上容易疏忽思政教學情況的關注,未能輔助思政教師開展教育工作。教師與輔導員雙方未能共同開展協同育人項目,致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不能同時得到提升。
2.協同育人模式建立不全面
多數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會在教學系統管理上將教師與輔導員分成兩個系統。教師主導的教學管理系統與輔導員主導的學生管理系統未能合作融化,將思政教育與日常管理分為了兩部分。這就導致學校不能建立全面的協同育人系統,無法落實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目標。教師與輔導員不能通力合作,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學校不能“自上而下”,全力構建高效可行的協同育人框架。致使協同育人工作無法有序推進,學生無法有效提高的自身綜合發展能力。
2.學生主體思想政治觀念較弱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同樣對于未來有美好的憧憬,他們渴望為社會做出貢獻,但部分就讀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會因為外界因素而缺乏自信。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對于教育形勢發展和政治問題能夠冷靜分析,但對于國內政治環境的敏感度不高。醫藥類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對于自身今后的從業方向有明確的目標,他們擁有積極正面的人生價值觀和職業觀。但容易在價值觀建設上過于注重自我價值,功利主義嚴重。因此不能堅定目標,容易受外界誘惑而不思進取。
二、創建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的策略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與正確的協同育人理念
醫藥類高校的思政教師與輔導員要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結合高職高專學生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精神需求,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模式。后疫情時代,醫藥類專職院校的學生就是在學成之后為基層醫療事業做出貢獻,思政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夯實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基礎,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結合學生的職業發展,樹立正確堅定地職業理想。
思政教師與輔導員要深入理解協同育人的理念,學校要加快構建協同教育平臺,三方應積極合作,探討研究并解決協同育人項目開展中出現的問題。輔導員要加強自身思政理論學習,與思政老師共同開展政治思想教育。思政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靈活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每位學生參與課堂。
2.開展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
醫藥類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離開學校后,首次接觸職業實踐與知識理論相結合的課堂。為應對應試教育而開展的傳統課堂已經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加之進入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后,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會缺乏對自身的管理,導致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都不能得到提升。
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日漸取得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思政教師要深入了解基層醫療狀況,關注時事,深度挖掘社會中出現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案例,借助社會實踐解決理論難題。
以往的創新教學模式無非就是組織主題班會,參加醫藥知識講座和一些志愿服務活動。但醫藥類專業的學生課程壓力非常大,教師與輔導員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應致力于高度契合學生專業度,才能吸引學生興趣。
比如,輔導員可向教育部門爭取,與學校領導聯合。組織學生與一線醫療工作者的見面會,幫助學生聆聽一線的聲音和感想。思政教師開展以疫情防控,社會責任感教育的主題班會、團體活動,組織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志愿服務活動。由此,將學生的理論知識教育、實踐能力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相結合。由此,將協同育人理念融化進思政教育與專業能力培養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優秀人才。
3.全面構建協同管理機制與考核標準
為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開展,合理引導思政教師與輔導員的各項工作,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工作的有效實施。高校應全面建立協同育人管理機制,學校領導應開展討論,成立專項小組。在教師與輔導員開展協同育人工作時,做好協同育人項目的考核工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以往在考核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成果時,一貫采取筆試方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校應改革考核方式,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綜合考核學生學習情況。以輸出控制輸入,教師與輔導員也會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學模式的改革,對學生思想政治學習與專業綜合能力客觀評價,促使協同育人工作高效開展。
學校領導應從學生角度出發,深入了解學生想法,聽取學生建議。不斷優化協同育人考核機制,例如:制定考核指標,明確教師與輔導員協同工作目標等。如此有效提升教職工工作積極性,加速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協同工作的推進。
結語:
在醫療事業高度發展的今天,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將來無疑要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教育部門開展的協同育人項目能夠更快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熟悉自己的職業內容。現如今,協同育人的工作開展還需學校和教職工加以重視,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優化改革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教職人員的思政教育水平,為國家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全面綜合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麗娜.關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思考[J].決策探索(中),2021(09):64-65.
[2]黃舟,丁昭良.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課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重慶醫學,2010,39(15):2076-2077.
[3]陳曉玲,吳丹丹.淺析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