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永 張 瑛 陳 玲 黎學敏 趙甜甜 孫心悅
(1.廣西中醫藥大學 廣西南寧 530022;2.廣西中醫藥大學 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2)
課程思政目標就是充分挖掘課程的思政內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護理專業教育融入課程中去,培養護生全面發展。《外科護理學》課程除讓護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把思政融入教學中,提升護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達到知識傳授和育人的雙重目的。本文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理論和實踐進行初步探析,以期為外科護理學課堂上進行課程思政帶來新的思路和視角。
選取廣西某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15級護理本科大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1-24歲。研究對象均知情本研究培訓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承諾能主動參與本研究。授課主講教師同時是我校《外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和《康復護理學》的主講教師,醫學基礎扎實,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以及一定的管理和科研能力。
①納入標準:廣西某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15級本科護生。②排除標準:符合納入標準而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脫落標準:雖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但研究過程中主動退出者。
本研究將開學至段考結束期間的授課設為對照組,段考結束至期考結束的授課為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方法。兩組前后自身對照。研究者采用外科護理學理論教學效果滿意度問卷,分別觀察和記錄兩組護生對授課的接受程度,以評價兩組的教學效果并進行比較。護生問卷在期考考試后現場發放、現場收回,回收率100%。評價結果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一般3項。很滿意和滿意所占比率為滿意率。兩組護生入校時基礎課考試成績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差異;在授課學時、授課教師、授課設備等方面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表1 上學期段考、期考考核平均成績比較(±s,n=165)

表1 上學期段考、期考考核平均成績比較(±s,n=165)
注:t=-4.320,P=0.00
分組 人數(n) 成績(Mean±Sd) t p 值對照組 165 80.5±6.2 -4.320 0.000實驗組 165 82.8±6.2
表2 下學期段考、期考考核平均成績比較(±s,n=166)

表2 下學期段考、期考考核平均成績比較(±s,n=166)
注:t=-5.982,P=0.00
分組 人數(n) 成績(Mean±Sd) t p 值對照組 166 73.5±6.7 -5.982 0.000實驗組 166 77.3±7.1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滿意度情況比較(n=166)
課程思政的目標是把知識傳授和育人結合,提升護生成績,達到全方位育人目的,由于專業課程內容存在差異性,也決定各門專業課育人目標的側重點亦有所差異[1]。高校護理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旨在提高護生的職業素養,在掌握專業知識同時,堅定職業信念,有一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靈活應變的能力和評判性思維,還要有獨立學習和創新能力,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本校外科護理學課程根據形成性評價方案,在每個學期(上學期和下學期)都包括段考和期考兩個階段。段考時間按照授課計劃和進度表由本課程專任教師和教務處統籌安排在每個學期的中間階段,期考安排在近學期末。本研究在段考后至期考結束前在外科護理學理論授課中實施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教學方法。結果顯示,護生上學期外護段考實驗組理論綜合成績為(80.5±6.2)分、期考理論為(82.8±6.2)分;下學期外護段考實驗組理論綜合成績為(73.5±6.7)分、期考理論為(77.3±7.1)分,各學期兩組自身對照,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調查顯示,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培養的護生都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本教學方法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外科護理學》理論授課中,結合近代我國護理學的發展,宣揚的愛國精神、結合教材,弘揚國內外護理專家、前輩求真務實的奉獻精神、結合我校2017年教育部本科審核評估前后教研室的創建與發展,傳承教研室優秀文化底蘊、結合歷年臨床真實案例、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講好醫學人文素養。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方法在提升護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是有效的,值得全面推廣。下一步,我們團隊將在《急危重癥護理學》和《康復護理學》及《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的理論授課、實踐教學,希望能將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方法引入臨床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當然,這也要考慮到附屬醫院所面臨的帶教壓力和相關人員的配備。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護生理論課程成績考核制度相關聯,以增加護生配合新教學方法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大部分教師授課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部分教師自身對思政教學理解也不夠深入,對本科護生了解不足,缺乏對護生的正確引導。部分教師或許是由于職業倦怠的原因[2],將課程思政教學不自覺地游離于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之外。本研究在突出教材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用性,在外科護理學課程中應用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加強中醫院校護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其對本課程的興趣,提高護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為其日后成為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護理人才奠定基礎,有利于護生今后的職業發展。
我們不僅關注護生的學習結果,而且注重其成長發展的過程,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通過對整個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價,改變了護生以往突擊學習,知識不扎實的現象。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對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滿意良好率達98%,高于對照組(86%)。實驗組護生學習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筆者認為,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方法,能充分挖掘護生潛力,突出護生主體性、主動性,將“要學生學”的教學觀念轉變為“學生要學”。從而促進護生融入團隊處理問題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自信心亦得到極大提升。嘗試傾聽,從護生的角度對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做出評估,為后續教學方案的調整及教學方式的改進提供參考。
經過目前的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在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方法對于常規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使護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提高護生滿意度,使其獲得實質性的收獲,進而提高學習成績,還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效果滿意度[3],學有所成。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授課水平,教師授課過程中重在高效引導護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提出新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這說明,近些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回報是緩慢但存在的。因此,本文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了反思,在將思政內容融入外科護理學課堂、達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通的過程中,對授課教師產生了一定的挑戰,不僅自身要充分挖掘課堂的思政內容,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述更多的知識點。然而,本院的專任教師數量有限,這些對我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將分析中醫院校本科護生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導向的教學方法在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教學模式的思路,以期為國家培養思想素質、科研素質及護理技能并重的高級護理人才,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