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江劍敏
(福建商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現代易貨即電子易貨是指政府、企業(包括個人)間基于最先進的網絡技術,利用特殊的易貨交易軟件或者交易平臺,借助于電子商務的形式,無需使用貨幣資金實現的商品或服務的交換和流通的交易。文中的跨境現代易貨即交易對象為不同國家(地區)間的現代易貨貿易,即借助跨境電子商務實現的不同國家(地區)間的易貨貿易。
在世界各國相繼大規模爆發新冠疫情的情形下,各國紛紛采取了封城、封國、限航、停航等各種措施限制人員、運輸工具甚至是貨物的流通以防止疫情擴散。在各類防疫措施的重壓下,各國工廠、商店紛紛關閉,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對外貿易首當其沖,傳統外貿生存更為艱難。反觀跨境電商,從海關總署統計資料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態勢喜人逆勢高速發展。本文嘗試研究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對外易貨貿易,以期為當前全球疫情危機下發展中國對外貿易提供一種新思路。
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研究成果豐碩。胡治芳,李衛寧分析2013-2019年知網期刊文獻資料,發現以跨境電商為主題的文獻有7000多篇,學者們對跨境電商的研究主要在跨境電商發展、跨境電商物流、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跨境電商企業以及跨境電商平臺這個五個方面[1]。相對而言,學者們對易貨貿易的研究不多。本人以易貨貿易為主題在知網檢索到文獻僅600多篇,其中80%以上是研究改革開放前中國外匯資金短缺環境下的傳統易貨貿易。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現代易貨貿易研究也漸漸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夏小玲、韓延亮、秦麗、王葉茂等提出了易貨貿易電子商務系統的構架[2][3][4];對現代易貨貿易的發展研究方面,蔡珍貴分析現代易貨貿易的各種優勢,倡導中國發展現代易貨貿易[5];洪濤認為電子商務科技的發展、買方市場的出現、現代經營理念的更新等因素都在促成現代易貨貿易的發展,認為加快發展我國現代易貨貿易, 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順暢運行[6];鄒平座通過SWOT分析提出中國應實施“全球易貨貿易”戰略[7]。
從國內外研究狀況可以看出,學者們對跨境電商的研究比較關注,對易貨貿易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將跨境電商和易貨貿易結合的研究更是鮮少,本人在知網以跨境電商+易貨貿易為主題檢索到的文獻為零。
從下圖1可以看出,2017年-201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增長率分別為12.3%和16.8%,如常保持高速穩定增長;2019年和2020第一季度分別為-1%和-5.2%,罕見地出現了負增長;其中2017、2018和2020第一季度對外貿易增速均高于GDP,拉動國內經濟增長, 2019年對外貿易下降1個百分點與國內同期GDP增速6.1%相比低了7.1個百分點,拉后了國內經濟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GDP出現了負增長。究其原因,各不相同。

圖1 對外貿易和GDP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說明:2020年為第一季度累計數據,其余年度皆為年度數據,按不變價格計算。
2018年1月美國率先提出對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分別加征高達30%和50%的保障措施關稅,由此拉開了兩國后續一輪又一輪的加征關稅的序幕。在我國,關稅的加征,不僅只是提高了進口關稅,同時也會相應提高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稅負。在兩國主要貿易商品大面積加征高額關稅的重負下,進口商進口成本的劇增,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甚至嚴重虧損。企業不堪重負,兩國的貿易往來急劇縮減。從圖2可以看出,兩國貿易摩擦開啟后,中美對外貿易增長率從2017年的14.1%降到2018年5.3%, 2019年再次驟降到-14.5%,該增速分別落后我國同期外貿增長率11.5和13.5個百分點。在兩國外貿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下,2018年8月中美雙方就貿易摩擦問題啟動經貿磋商,直至2019年6月兩國元首會晤,為兩國的貿易摩擦慢慢拉上帷幕。今年開始履行第一階段的協議,已見成效。從圖2、圖3可以看出,2020年1月-5月我國從美國進口增速-7.6%,高于我國進口增速-8.2%,說明我國對美國進口已全面恢復,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已經逐步消除,而2019年外貿倒退主要由于中美兩國貿易摩擦。

圖2 2017年-2020年1月-5月同期中美對外貿易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網站。數據使用說明:因海關總署網站2020年目前只收集到1月-5月的數據,為能更好地對比分析,所用來源于海關總署網站的數據皆為該年度1月-5月的累計數據。

圖3 2016年-2020年1月-5月對外貿易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及說明:同圖2。
2019年12月武漢首次發現新冠毒株,2020年1月發現新冠病毒傳染性迅速蔓延,國家高度重視,不惜一切代價采取了全方位的防疫舉措,封閉武漢,關閉娛樂場所、旅游景點,全國停工、停產停學等。中國經濟也因此遭受重創,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表明: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9.8%。停工、停產,致使外貿企業大量訂單無法按期生產交貨,國際交通不暢,國際商務交流受阻,同期對外貿易也同樣遭遇大滑坡。從表1可以看出2020年1-2月我國進出口同比下降近10.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尤為嚴重下降17.1%,進口下降3.9%。經過一個多月的全民抗疫,在本土新增病例數下降至個位數的情形下,國家開始逐步有序復工復產, 2020年3月份起外貿迅速回暖,進出口穩步回升,出口增長尤為顯著。受全球疫情的影響,4月份進口再度下降,至6月份進出口均逐步恢復增長。數據表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外貿出口1月-2月份驟降,3月起隨著國內疫情逐步控制,生產逐步恢復,外貿出口逐漸回暖;外貿進口恢復因全球疫情稍滯后于出口,至6月進出口均實現正向增長,拉動中國經濟增長。[8]從圖1可以發現: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率(-8.5%)高于國內GDP增速(-9.8%),恢復對國內經濟的拉動作用。說明與2019年因中美貿易摩擦造成外貿衰退不同,2020年第一季度外貿萎縮則是因為全球疫情的爆發,國內經濟倒退引起。

表1 2020年1-6月中國外貿進出口情況表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網站
1. 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現代易貨貿易可以大幅降低成本。首先,跨境電商通過網絡進行交易,不受時間、空間影響,能最大程度上簡化對外貿易的流程與模式,降低交易雙方的時間成本與交易費用;[9]其次,通過易貨貿易銷售庫存商品,換回企業所需的物料、服務等,不僅可以使企業的各項資源充分流動起來,減少企業生產能力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在短期內維持企業正常生產,從長期看為企業轉型或升級提供支持,避免企業盲目轉型所造成的資金浪費和成本增加。此外通過易貨貿易能使產品從廠家直達終端用戶,減少中間周轉環節,降低損耗,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銷售成本。據測算,一般產品的銷售成本為 27%,而易貨銷售成本僅為5%-7%。[10]
2. 有效解決資金難題,規避金融風險。資金短缺、貨款回收困難,是企業經常要面對的一大難題。易貨貿易以貨易貨無須動用貨幣資金,不存在貨款拖欠,有效地解決了資金占用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匯率波動帶來的金融風險。從而避免壞賬成本、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企業可以有效的規避信用風險、降低信用成本。[10]
3. 現代易貨網絡技術逐步趨向成熟,各大易貨平臺勢如雨后春筍。1999 年大連易貨交易中心成立,開啟了中國現代易貨交易市場。隨后中國易貨交易網、上海銀協易貨商品交易中心、洋浦易貨交易所等相繼成立。[6]近幾年的華貿國際易貨網,奧美達易貨,易物天下、易巴特、51易貨,叁點零易貨交易所、中企易貨交易網、萬家易貨網等等現代易貨平臺又紛紛涌現,為開展易貨貿易提供了豐富的平臺選擇。
1.中國現代易貨貿易起步晚,與國際易貨接軌遲。我國現代易貨貿易始于1999年的大連易貨交易中心,較西方發達國家晚了幾十年,國際易貨業務的發展更是滯后。在我國眾多的易貨平臺中,多數只提供國內易貨業務,經營國際易貨業務的相對較少,加入國際互換易貨貿易協會,與國際易貨接軌的企業更是稀缺。但是,現代易貨是基于互聯網技術而發展。本世紀以來,中國信息化與智能化產業快速發展,建立了全球一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化企業,完全有能力建設和主導全球易貨貿易的信息化平臺與生態,這種優勢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7]我國跨境電商業務的蓬勃發展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2.我國大型跨國企業少。跨國公司業務范圍廣,需求多樣化,在進行易貨時選擇更多,有利于交易的達成。有資料表明:國際易貨貿易主要發生在跨國公司之間。中國經濟起步晚,市場經濟發展時間短,大型跨國公司有限。但是中國經濟發展快,當前已逐步培育了不少大型跨國經營企業,如華為、海爾。此外,中國的央企基本上都是巨無霸型企業,具有競爭與防范危機的“超市場功能”,并且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毫不遜色于國外歷史悠久的跨國集團。相信他們的加入能很快實現中國易貨貿易的“彎道超車”。[6]
1.跨境電商線上交易可以有效解決疫情期間人員往來不便難題。跨境電商通過互聯網完成交易,交易雙方無需面對面接觸,避免了疫情的傳播,在當前全球疫情危機下,成為各國開展對外貿易的首選方式。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整體貨物貿易額同比下降3.2%,反觀同期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數據顯示進出口增長26.2%,其中出口增長28.7%,進口增長24.4%。在全球疫情導致傳統外貿大幅下滑,各國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跨境電商一枝獨秀,逆勢高速增長,為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回暖立下汗馬功勞。[11]
2.國家對發展跨境電商的大力支持。國家為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具體,內容全面,涵蓋了跨境電商經營的方方面面。從試點到將其列入海關統計、增設海關監管方式、鼓勵發展保稅跨境電商,給予跨境零售出口退免稅、進口限額免稅,鼓勵建設海外倉、國際分撥中心、海外物流基地建設等;從國內企業發展、海關監管、檢驗檢疫、進出口稅收、支付結算、交通物流、財政支持、綜合服務、行為規范、國際合作等多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部署;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鼓勵發展“一帶一路”國家間的電商合作。[12]僅2020年上半年又針對發展跨境電商出臺多個支持政策。3月海關總署發布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政策;4月國務院決定增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至此,目前我國已有10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6月穩外貿座談會提出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鼓勵多元投入建設海外倉;7月海關新增跨境電商B2B監管方式開啟試點。[12]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充分說明國家對發展跨境電商的重視程度,為我國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保障。
3.現代易貨,消化庫存。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穩定高速增長,2016年中國制造業約占世界20%,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產能過剩,商品庫存超過了上百萬億元,且仍以每年5%-8% 的幅度遞增。[10]早在2015年國家就提出了“去庫存”要求。2016年的“物聯網 + 行動計劃”易貨產業創新論壇暨中國易貨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的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創新發展易貨貿易是企業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降成本的有效良方。在國際上, 易貨貿易的形成、生長、成熟和發展似乎總是與經濟低迷相關聯。[6]2020年7月16日召開的“第三屆全球跨境電商節暨第五屆2020深圳國際跨境電商貿易博覽會”商務部駐深圳特派員辦事處副特派員寇亞南致辭時表示,目前在整個全球經濟當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全球疫情的爆發,導致各國生產暫停、工廠倒閉,各國的經濟衰退,為當前中國通過跨境電商發展易貨貿易消化巨額庫存提供了良好的時機。
4.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為跨境電商易貨保駕護航。改革開放前,中國外匯短缺,通過傳統的易貨貿易換回了大量緊缺物資。傳統易貨要求交易雙方交換的貨物恰好都是對方需要的貨物,這對一般企業的需求來說非常困難,所以傳統的易貨多是以國家層面簽訂一攬子合同為主。隨著國家外匯儲備的豐盈,對外貿易主體由國家到企業的轉換,傳統易貨慢慢淡出市場。電子商務模式下的現代易貨打破了傳統易貨貿易一對一的限制,通過專門的易貨平臺實現了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換,大數據讓企業在易出貨物時,可以快速的找到各自所需的貨物,為企業間開展易貨提供沃土。[13]
5.現代易貨市場廣闊。現代易貨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 80 年代起,易貨貿易公司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蓬勃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21世紀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易貨企業處理閑置資產、積壓庫存的增值策略,更成為易貨企業擴大貿易機會、擴展營銷渠道、獲得額外利潤的全球貿易手段。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已成立易貨事業部門的比例為 85% ;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有易貨交易的占 65%。僅在美國,就有 47萬家公司進行易貨,每年易貨交易額達120 億美元。2015年度現代易貨交易已經占全球貿易總額的30%。國際互換易貨貿易協會IRTA預測:今后五年內,易貨公司客戶數目將翻一番,平均年增長率可達到15%。①而中國目前的電子商務易貨市場 O2O 只占 1.2%,②猶如一個待開采的巨大金礦。
1.全球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改變,貿易體系在重構。科技革命正在不斷摧毀傳統市場經濟及其價值理論,重新構建新的市場規律。從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到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孤立。在全球疫情危機下,中國同時還需面對他國的貿易摩擦、金融摩擦甚至是軍事摩擦等重重困難。中國能否站上制高點,參與和主導全球貿易制度的至關重要。
2.相關制度和法律規范有待健全。2015 年頒布的《庫存商品易貨交易規范》是中國第一個易貨領域的行業標準。中國易貨貿易起步晚,與國際接軌遲,建設時間短,相關的制度、法律規范建設有待完善。
3.國際易貨潛在風險高。傳統外貿一般是先簽訂合同,后備貨,貨物可以按照買方需求生產、準備。易貨貿易是將已有存貨進行互換,所易貨物品質恰是雙方所需的匹配難度高。國際物流成本高昂,運輸時間長,進出口通關環節多,使得國際易貨貿易退換貨成本及其高昂,違約所產生的損失也更大。
(一)政府層面。首先,創新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逐步減少美元霸權對中國的影響與風險;其次,加快完善相關制度和法律規范為跨境易貨貿易提供良好環境;再者,加強科學監管,建立專門的大數據監管與監測體系,制定嚴格的準入制度與技術標準,為跨境易貨貿易建立起 “風險防火墻”。[7]
(二)行業層面。首先,創新全球易貨貿易總部基地和“全球易貨貿易聯合會”,通過會員制與“全球供應鏈聯合體”“全球價值鏈聯合體”形成“三位一體”的新型國際貿易制度和貨幣制度;[7]其次,逐步引導企業拓展易貨空間,讓更多的平臺提供國際易貨功能,更多的企業加入國際易貨的大軍。
(三)企業層面。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易貨平臺。不同的易貨平臺其參與主體、交易方式、平臺性質、結算方式以及平臺資源都有所區別,企業易貨前應比較后選擇最適合的平臺進行交易;其次,改變理念,現代易貨貿易是一種良好的營銷方式。易貨不僅僅可以易貨物,還可以易服務、營銷、渠道、市場機會等等,可以通過易貨貿易拓展商機;再次,樹立以質為本、誠信經營理念。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線,良好的質量有利于培育品牌,在提升產品和企業價值同時降低易貨風險;誠信經營則能為企業帶來穩定的客戶;最后,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開展跨境零售易貨。跨境零售易貨不僅有易貨貿易的優勢,還可以分享跨境電商零售的稅收優惠,進一步降低易貨交易的成本。
注釋∶
①鄒平座:《全球易貨貿易制度演進與發展范式研究》,《經濟》,2020年第5期,第52-54頁。
②中國易貨產業創新聯盟秘書處:《中國易貨產業創新再振雙翼——“物聯網+行動計劃”易貨產業創新論壇暨中國易貨產業創新聯盟成立》,《中國科技產業》, 2016年第6期,第64-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