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明
摘要: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經濟活動,也就是我們的工作、生活離不開金融,金融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消費和生活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金融知識在我國國民中的普及率較低,多數人對金融沒有正確的認識,這就導致許多人因為金融知識的缺乏,而選擇不恰當的理財產品,最后導致出現理財投資失敗,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遭遇各種金融詐騙等情況時有發生,使人們遭受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家庭與社會造成諸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當前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勢在必行,將金融知識引入課堂,可以從小提升學生的金融知識儲備,從而達到日后影響一個家庭的作用,促進家庭、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本文將研究如何推進金融知識納入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金融知識儲備,促進家庭、社會的和諧。
關鍵詞:金融知識? 國民教育? 意義? 策略
當前,世界各地都在推進將金融知識引入課堂,從學生抓起,提高國民金融知識水平,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強,如果加強對其進行金融知識的灌輸和培養,將有助于他們在日后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來。同時,通過向學生傳播金融知識,可以有效構建一條由學校向家庭再向社會傳遞金融知識的紐帶,從而造福每個家庭,提高社會和諧的目的。因此,應該積極推進將金融知識納入我國國民體系教育之中,從而實現金融知識“從娃娃抓起”的目的,以此提高我國國民金融知識的整體水平,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當前我國國民金融知識水平現狀
經有關的調查組織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國民金融知識普遍缺乏,金融素養較低,通過相關調查顯示,僅有四分之一不到的消費者認為自己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金融水平良好,剩下的國民普遍對金融知識了解甚微[1]。
通過相關的調查還顯示,我國居民所擁有的儲蓄知識水平較高,儲蓄知識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在68.9%,而居民具有的投資和通貨膨脹率等金融知識較少,對于投資相關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在65.9%,而對于通貨膨脹率相關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在64%,這兩個問題的正確率明顯低于儲蓄知識的正確率。此外,調查還顯示,我國農村居民擁有的金融知識更為缺乏,相較于城市消費者而言更低,同時,一線城市消費者金融知識水平明顯要比二、三線城市消費者金融知識水平偏高[2]。
二、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
維護金融安全、穩定、和諧對于建設和諧社會十分重要,而將金融知識引入課堂,使學生成為受過良好金融知識教育的消費者,可以為維護我國金融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普及金融知識,提高我國國民金融知識水平,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客觀要求。
(二)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重要舉措
從許多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國民整體欠缺金融知識素養,同時,青少年所具備的金融知識相較于成年人更少,尤其是青少年更不具備金融風險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金融業也在迅速發展,青少年會比成年人更早地接觸相關的金融產品,同時,青少年也會在今后的發展中面對更加復雜的金融市場。因此,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從小對青少年實施金融教育十分重要,符合我國當前的國情。在國民教育中滲透金融知識,從小加強青少年對金融知識的認識,對于未來提高青少年的個人金融決策能力以及金融風險意識都具有深遠的意義[3]。
(三)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構建金融知識普及長效機制的重要抓手
想要更好地維護我國金融穩定,提高國民的整體金融知識水平,是一件需要日積月累的事情。這是因為,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除了進行集中教育,還需要構建金融長效機制。而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則有助于構建常態化的金融長效機制,可以令廣大在校的兒童以及青少年,從小就接受金融知識的熏陶,不斷加強金融意識,逐漸提高金融行為和水平。因此,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有助于構建長效的金融機制,提高金融知識在國民中的滲透率[4]。
(四)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有利于國民掌握更多的金融產品知識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金融產品日益繁多,金融市場也更加復雜,許多國民由于缺乏相關的金融知識,在選擇金融產品的時候時有受騙,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提高我國國民金融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于我國國民提高金融風險意識,避免其在進行金融消費時,由于認知偏差選擇錯誤的消費產品。當前許多消費者在進行金融產品選擇時,有著“隨大流”的心理,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對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沒有進行估算,信奉“多數壓倒少數”的消費理念,同時由于金融市場復雜,有許多不法之徒惡意操縱金融產品或者直接誘騙消費者,以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這都直接影響著國民金融消費時的行為,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損失,為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和諧的因素。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可以在未來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素養,鞏固金融穩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5]。
三、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協調聯動機制有待完善
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需要政府發起,與教育部門和人民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現階段雖然我國在提倡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但是各省、市、地區的政府和教育單位對這項工作的具體實施情況不同,尤其是現階段還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例如,一些貧困地區,只能獲得有限的金融教材資源,有的甚至沒有,這些地區學生的金融教材書本費多是由人民銀行和各金融機構出資,并沒有將教材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因此,資金投入不足仍是現階段妨礙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關鍵問題所在。
(二)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發展不均衡
現階段相對而言,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城市地區遠比農村地區發展得要快要好,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落實得也更好,經過有關的調查顯示,農村地區無論是開展金融理論課程,還是開展諸如到“紅領巾”金融教育基地參觀等實踐課程的頻率遠比城市地區要低。同時,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表明,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基本上與家長的文化程度、師資資源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6]。
(三)評估工作的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首先,評估的方式還是較為單一傳統,現階段的評估方式主要有知識測試、問卷調查、座談等傳統形式,沒有新突破,因此,對受眾群體在接受教育后的情況缺乏全面地了解。其次,從評估的維度來看,現階段依然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缺乏定量評價還是以定性評價為主,沒有引入多元化的評估體系。最后,從評估組織來講,目前并沒有引入社會第三方評估,仍舊沿用以往的自估方式[7]。
四、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有效措施
(一)相關部門協調合作,共同推動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現階段,應加強地方政府與教育部門以及財政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才能有效推動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長效機制的建立。為了提高全面的金融素養,金融知識的普及,建立更加和諧、誠信的社會,應當申請地方政府投入專項資金,用于相關的金融教育,比如教材訂購費、教師培訓費以及評估費用等,應該將這些費用都列入地方財政預算中,全面推動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為構建金融教育長效機制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此外,還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成功經驗:比如美國,由總行申請,并經上級財政部門批準后,央行將其公開市場業務收入的一部分用于金融知識教育當中。此外,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還可以從相關的社會組織機構著手,比如,可以倡導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以及其他社會金融機構贊助金融教育,為其提供社會援助,最終形成以財政預算為主,央行公開市場收入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援助為輔的多元化教育資金投入機制[8]。
(二)教育主管部門與試點學校積極配合
現階段,首先應該加強各地區對金融教育的重視,并將有些學校設為金融教育試點,相關的教育主管單位應該在其內部分派領導和相關部門,與人民銀行協商配合,開展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試點工作,并對試點學校進行支持和督導,要求相關的試點學校制定金融教育計劃,從而促進試點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試點學校應該積極開展課程教學,相關的試點學校應該重視這項工作,全面落實金融知識納入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視頻,或者制作微課等形式,提高學生對金融知識的興趣,以此達到向學生傳播金融知識的目的。然后,積極創新教育形式,學校可以邀請專業的金融人員指導教師制定金融教育方案,并向專業的金融從業人員搜集更多教育素材,以彌補教師金融知識儲備不足,金融知識不夠專業的問題。此外,試點學校也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可以采取城鄉結對幫扶的措施,在本校選派優秀的教師定期去農村地區的學校開展金融教育課程,為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學校金融教育工作提供幫助,以彌補農村地區師資力量落后的問題,促進其金融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溝通,多措并施,逐漸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教育普及率
農村與城市的收入水平相差較大,同時,相對城市人群而言,農村群體大部分不具備相關的金融知識,金融意識淡薄。因此,首先應該加強地方政府與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協商溝通,開展相關的培訓班,對農村教師進行金融知識培訓,提高農村教師的金融素養。其次,要開展豐富的金融知識實踐課,讓學生走出課堂,切身去感受和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以達到激發學生金融興趣,促進學生提高金融素養與金融實踐能力的目的。然后,在農村建立相關的金融知識傳播服務站點,定期有針對性地向農民群眾普及金融知識,以促進他們轉變傳統觀念,提高對金融教育的重視,以此使農村地區更加接納和認可將金融知識納入教育體系,為金融知識納入教育體系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9]。
(四)金融機構廣泛參與
地方政府和人民銀行應該積極倡導相關的金融機構與學校進行聯系與對接,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活動,為試點學校提供幫助,推動試點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有關的金融機構可以選擇其單位的金融骨干人員去學校進行定期的金融知識宣傳,其宣傳的內容應不限于金融基礎知識,宣傳的內容可以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宣傳有關的防范金融詐騙技巧以及金融消費知識等,并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金融知識。二是,開展特色體驗式教學,學校和金融機構可以帶領學生走出去,去金融單位進行實地參觀,開展“小小金融代表”等實踐活動,通過模擬金融情境,運用機器人和豐富的視頻,向學生更生動形象,多元化地展示相關金融知識,促使金融知識貼近生活,加強學生對金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五)加強金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的金融知識素養直接影響著金融教育的效果,因此,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金融知識素養,以此提升金融教育的效果。首先,可以依托各金融專業院校,為基礎教育師資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還可以對各階段的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金融教育培訓,以提升不同階段教師的金融專業水平,保證金融教學的效果。并且,將專業金融人員引進學校,與各學校建立合作,輔助教師開展金融教教育工作。
(六)開拓思維、積極探索,構建科學規范的評估標準
現階段,應該積極完善傳統的評價體系,在原有評價方式基礎之上,健全相關的評估方式,使傳統單一的評估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豐富化,同時,加強對受眾群體在接受教育后,經濟行為的改變情況進行全面測評和分析;其次,還應該加強定量分析,建立定量分析的指標,形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估體系;最后,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的評估機構,將第三方評價與自評有機結合,形成更加合理、科學的評估體系[10]。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符合我國國情,同時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然而現階段,在推進我國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相關的政府單位與人民銀行及教育部門還未建立有效的聯系,金融教育資金投入不足,金融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因此,應該積極助力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此推動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步伐,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范秋云.北京市社會金融教育培訓的政府監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2]劉丹,張昕怡,吳越.普及金融教育的國際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6(26):129-132.
[3]姜葳.論金融消費者的受教育權及其保障[J].金融服務法評論,2016,5(02):333-356.
[4]于雪.石家莊農村居民金融素養測評及影響因素調研報告[D].河北經貿大學,2018.
[5]郭民樂.經濟倫理視域下我國“互聯網+”普惠金融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6]《我國證券投資者教育的效率分析與制度建構》課題組,執筆:李建勇,宋明莎.中國投資者教育現狀調查報告(2018)[N].證券時報,2019-03-07(A12).
[7]馬婧.青少年金融素養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D].東南大學,2015.
[8]黃華.廣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協)會發展及對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9]唐文婷.普惠金融發展中的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9.
[10]李春成.區域服務業創新的影響因素、創新能力與創新方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8.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呼瑪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