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師
摘要:我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方面存在著較多的爭議,理論界有許多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甚至還出現了否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人。因此,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進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在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現實才能有效的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內涵。本文主要是對當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方面存在的爭議和討論進行論述,并提出科學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科學內涵? 中國實際
中圖分類號: D61
一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否定與肯定的思潮
1否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觀點
由于思想開放與現代多元學術思潮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否定的思想觀念。一是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特征。這類思想是將馬克思主義認作是絕對的真理,因此可以對個別與特殊的問題全部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理念反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棄;二是將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民族主義相混淆。這類觀點主要是過度強調中國的各項文明都強于西方,因此會在中國內部所產生的各項人文資源和理論中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中國未來發展的具體道路。
2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不同解讀與評論
一是將馬克思主義認定為源頭,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被認作是分流。這一觀點具有著較強的片面性特征,把中國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革命和建設改造的歷史實踐有所忽視;
二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認作是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與我國時代發展、民族進步相結合,同時可以在我國實現具體化的運用。以上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當具備的,但是細究可以發現,以上的幾個內容將馬克思主義的特殊性突出,并沒有表現其中的普遍性特征。這是由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我國已經獲得了相當多的成果,僅僅是以上的內容無法全部包含和容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性內涵和普遍意義;
三是將學術和政治層面上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區分開來。在學術層面角度上來看,主要是在哲學經濟、政治理論等學科領域中建立起具有中國特征和價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相關的理論;在政治層面上可以利用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理論來指導和糾正我國在政治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同時也可以用來進行改革。這樣的區分形式存在著歪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潛在可能性。這是因為學術與政治方面的聯系性較強,基本上屬于密不可分、無法分割。
四是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的各項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屬于動態化和發展化的過程。這一觀點由于具備較強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的特征,并讓人們可以較好的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性內涵以及主要構成,給予了人們掌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方法,而且人們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
二 要用科學的眼光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
1明確馬克思主義本質把握是實現中國化的前提條件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需要從人民群眾的本質利益的價值取向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視,這也是分辨馬克思主義的內涵真偽的重要關鍵。而我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的各項觀念和理念作為自己在發展中國、引導中國進步以及促使自身發展的重要指標和引導方向,而這些理論成果最終都是要落實的發展人民、引導人民、促進人民各項生活水平和根本利益水平提升。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要求能讓所有的中國人民都能過上滿意幸福的日子。馬克思主義將所有的人都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也表明了共產黨所從事的一切運動都是基于大多數人的利益沒出發點,這也是中國應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理論的重要依據。
2要具備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
由于中國共產黨堅持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得以有中國化的機會和可能。恩格斯曾提到,理論應當是不斷的動態發展的,而并非是停滯不前的。馬克思主義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六十多年,在這段時間中,該主義不斷的從其他的先進理論中汲取經驗、融合成果,對自身錯誤的觀念進行改革和矯正,并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呈現出動態化的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與現如今的時代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區別,面對現有的社會、經濟以及國際復雜形勢,只有讓馬克思主義不斷的和時代特征、發展潮流以及人民共識相結合,才能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社會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都能找到良好的解決方法。
3要充分了解和認知中國的國情
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還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客觀評價標準,那就是需要深入認知和意識到中國的實際國情。所有的問題解決都需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也是看透問題本質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將中國國情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聯系不斷的提升,若是將中國國情與馬克思主義分離,則會導致馬克思主義僅僅是空洞且抽象的理論,無法對中國的各種問題作出指導和規劃。探究我國革命、改革以及發展建設的歷史可以知道,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具體社會問題解決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理論。
4要正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要落足于我國的現實情況,也是將現實實踐與馬克思主義中的抽象理論相結合的重要價值成果。而要想理解“中國化”則需要站在整體性和全面性的視角上進行,它不僅包括了傳統的物質層面上的內容,例如眾多的人口、稀少的資源;同時還包含了文化視角下的國民精神、內在品格以及氣質。由此可以知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則是要對我國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的融合與理解,審慎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中與馬克思主義契合的部分,將我國的民族歷史和精神與時代特征相結合,使得馬克思主義具備中國傳統作風和意識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引導中國社會中馬克思主義不斷發揮著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各項爭議和不同的思潮,并提出站在科學的視角上來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內涵的具體方法。通過研究可以為相關的學者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和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龔大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歷史邏輯[D].吉林農業大學,2019.
[2]唐鳳儀. 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教育研究[D].大連外國語大學,2019.
嶺南師范學院 廣東 湛江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