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摘 要:那達慕是蒙古族傳統的體育盛會,以博克、賽馬、射箭等傳統三項競技為核心內容,是傳統宗教儀式“敖包祭拜”發展而來。新時代背景下深入探究那達慕體育項目在內蒙古高校開展的現狀,是該地區高校傳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是激發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那達慕體育項目在內蒙古高校的開展現狀進行了研究,找出了那達慕體育項目在內蒙古高校開展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內蒙古高校開展那達慕體育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那達慕體育項目; 內蒙古高校; 開展; 傳承; 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G852.9?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2-165-003
1.前言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傳統的那達慕體育項目以博克、賽馬、射箭三項競技項目為核心。那達慕體育項目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不僅是蒙古族人員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在我國整體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時期背景下,那達慕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色,傳承與發揚那達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能夠承載全民健身與群眾娛樂的重要使命。
教育本質上是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系統性教育實現民族文化的延續與繼承。在現代教育體系下,受西方體育教育理論及實踐方式的束縛,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離傳統文化氛圍越來越遠,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民族體育項目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西方體育項目的沖擊和影響,內蒙古地區高校學生群體對那達慕體育項目的關注度持續下降,對那達慕體育項目傳承與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為了發揚和傳承具有特色的體育文化,我們應在發展主流體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繼承與發展民族特色文化,將優秀的那達慕體育文化保留下來并傳承下去,努力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那達慕體育項目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具有重大的意義,而在高校中開展那達慕體育項目的教學是弘揚那達慕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內蒙古地區五所高校(包括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以及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中任教的60位體育老師和500名在校大二的學生分別發放教師版和學生版的調查問卷。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詢那達慕體育項目在內蒙古地區高校開展現狀,查閱高校體育教育理論及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方面的論著,利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查詢有關國內外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現狀。
2.2.2專家訪談法。以走訪和電話訪談的形式對內蒙古五所高校的有關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及校領導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那達慕體育項目在高校中的開展現狀,那達慕體育項目進入高校的態度,對那達慕體育項目進入高校的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改善那達慕體育項目在高校中的開展情況進行探討。
2.2.3問卷調查法
2.2.3.1問卷的設計。在制定調查問卷時,本人對問卷的結構和內容進行設計編排,經過整合得到教師版和學生版的調查問卷各一份。
2.2.3.2問卷效度檢驗。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在問卷內容設計后,請導師和內蒙古民族大學以及我校有關學校體育學、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10位教師對問卷進行了評價,對問卷的設計、內容和結構進行了檢驗,然后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了修改。(見表1、表2)。
2.2.3.3問卷信度檢驗。為了確認問卷是否可行,我們對部分調查對象做了二次重復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教師的調查問卷選取了12名教師進行二次重測,學生的調查問卷選取了60名進行二次重測,結果顯示對教師的問卷相關系數為0.89,對學生的問卷相關系數為0.83,都表現出了較好的信度。
2.2.3.4問卷的發放與回收。2020年9月11日至10月1日,本人通過親自遞送、任課教師代發的方式將問卷發放到被調查者手中,為避免調查結果出現偏差,問卷填寫完成后現場回收。學生的問卷共計發放500份,每所高校平均發放1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0份,回收率為92%。教師的問卷調查共60份(內蒙古大學14份、內蒙古師范大學13份、內蒙古工業大學10份、內蒙古民族大學13份、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1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83%。
2.2.4數理統計法。為了給本研究提供更為明確的量化支撐,運用了Excel 2003軟件對從問卷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
2.2.5邏輯分析法。本文采用邏輯分析法對研究的結果進行演繹、歸納、分析,使整個研究具有邏輯性。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教師版調查問卷中,我們設置了關于教師對那達慕傳統體育項目的認知情況的問題,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見表3)。
結果顯示:在高校體育教師對蒙古族那達慕體育項目熟悉的程度方面,所有老師表示對那達慕體育項目有了解,其中88%的老師認為自己對該類體育項目比較熟悉,僅有12%的老師表示對其不太熟悉但是也有了解。
關于老師是否在體育教學中教授過那達慕體育項目,64%的老師表示自己沒有在課程中專門教授過那達慕體育項目,36%的老師表示曾經在課堂中涉及到那達慕體育項目的介紹和學習。
3.2學生對那達慕體育項目的認識及興趣調查分析
在學生調查問卷中,我們對500名學生進行問卷的發放,收回有效問卷460份,其中問卷設置了關于學生對那達慕體育項目的了解程度的調查,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學生對那達慕體育項目的了解中,45%的學生表示曾經參與過那達慕的體育項目,28%的學生表示多次參與過,23%的學生表示對那達慕體育項目了解,僅有少數的學生約占4%表示對那達慕體育項目不是很了解,進一步的了解得知這部分學生大多數為外地的到內蒙古高校求學的大學生,內蒙古本地的學生普遍相對了解并參與過那達慕體育項目。
調查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是否開展過那達慕體育項目方面,五所高校中20%的學生表示學校有涉及到那達慕的體育項目,但不是以專門的那達慕體育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有80%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開展那達慕體育項目(見表5)。
如表5所示,調查學生學習并接觸那達慕體育項目的途徑方面,有62%的學生表示接觸并參與那達慕體育項目的主要渠道是那達慕大會,其次有21%的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接觸到了那達慕體育項目,但僅表現為課堂中的介紹形式,沒有設置專門的課程,8%的學生表述通過高校組織開展的運動會了解過那達慕體育項目,9%的學生表述通過校外活動了解過那達慕體育項目,例如,參與那達慕大會志愿者活動或參加那達慕體育項目相關的宣傳活動等。
關于學生最希望在體育課堂上開設哪些那達慕體育項目這個問題上,學生們可以選擇多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統計結果如表6所示,被選擇人次最多的項目是安代舞,其次是蒙古象棋,然后是打布魯和射箭,而選擇賽馬的人數則比較少。
4.內蒙古高校開展那達慕體育存在的問題
4.1政府提供的建設經費有限
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資金支持是那達慕體育項目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應保證一定的經費投入,以用于民族體育文化在內蒙古高校教育中的傳承,并將該項工作作為民族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現階段,我國政府對高校體育產業的扶持資金相對有限,導致高校體育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因此,教育經費不足影響了場地、器材、設施的建設,也是限制那達慕體育項目在內蒙古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
4.2高校師資力量不足
開設一門課程,專業的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當前,內蒙古地區從事那達慕體育項目的專業人員相對于其他競技項目較少,專業人才匱乏,在此背景下,高校要配備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難度較大。雖然內蒙古地區部分高校參與那達慕體育比賽的經驗較為豐富,培育了一批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體育教師,但普遍缺乏系統、專業的學習和培訓,那達慕體育項目理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限制了那達慕體育項目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高校要開設那達慕體育課程,首先要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在引進那達慕體育項目專業人才的同時,為現有的體育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從而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那達慕體育項目教學隊伍。
4.3缺乏統一教學教材
各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那達慕體育課程,僅僅在其他體育課程中穿插部分教學項目,教材的使用比較混亂,有的教師只能采用在網上搜集到的動作要領,作為短期興趣教學的教材。
4.4內蒙古高校那達慕體育文化氛圍不足
長期以來,由于受現代的教育體制與體育課程的設置等因素的影響,內蒙古高校對那達慕體育項目的宣傳力度不足,未能營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師生教、學那達慕體育項目的意愿長期得不到有效實現,而學生自行學習那達慕體育項目的難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課題:河套學院立項,《那達慕體育項目在內蒙古西部高校開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HYSY201917
參考文獻:
[1]楊文瑞.生態文明視域下的那達慕體育文化生態回歸建設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6,34(06):57-61
[2]周梅.蒙古族傳統體育那達慕的發展與傳承[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7,32(04):85-88
[3]王靜,郝建峰.文化視域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體育的融合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8(01):86-88
[4]袁志娟.蒙古族那達慕主題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2019
[5]鐘遠.內蒙古東部區少數民族地區鄉鎮體育基礎設施實施及開展情況分析[J]智庫時代,2019,000(002):P.139-139
[6]周梅.蒙古族傳統體育“那達慕”活動安全體系的構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02):86-88
[7]烏伊汗.蒙古族那達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