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增強創新動力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文化創意不是憑空而來,是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更是在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多元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中國氣質的漆藝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占有一定優勢。文章從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三方面闡述了漆藝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與參考作用。
關鍵詞:漆藝;文化創意產業;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J5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2-0144-02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由技術、創意、開發、知識產權等方面構成,被譽為最有活力、耗能最少、產出比、性價比最高的朝陽產業[1]。然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依然存在發展不夠均衡、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地域特色不明顯且創意力不足等問題。漆藝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若將其應用于文化創意產業當中,可以彌補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現在的問題,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推動文化產業及經濟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1 漆藝概述
漆藝是一門以漆為主要媒介的藝術形式。漆藝歷史目前可追溯到八干多年前的跨湖橋漆弓,漆的發現以及漆器的制作、材料的表現及技術的更新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作用。直至今日,漆藝依舊承載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中國文化的三大傳媒是水墨、瓷器、漆器,可以說恢復漆藝術,就等于修復中國文化的完整性。漆藝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歷了萌芽、成長、鼎盛、消長、繁華近萬年漫長又輝煌的歷程。
1.1 漆藝的發展演變
新石器時期先人們就開始在木胎上髹漆,在陶胎表面漆繪;殷商時代在髹朱的基礎上開創了鑲嵌技法;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的時代精神風貌和社會風俗在漆器上洋溢著生命活力;秦漢是中國漆藝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漆藝不但在豪門貴族生活的器具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應用在建筑和室內裝飾方面,全面取代了青{同器的顯赫地位;魏晉南北朝漆器制品大量生產,廣泛應用于生活,呈現出多彩多姿的生活風俗;隋唐漆藝在制作技巧方面更加細致精湛,顯示出盛唐的雍容華貴;宋元時期,漆行與商鋪的合作讓漆器再度成為民用,造型及髹漆方式更崇尚單純、樸素、大方;明代漆器是我國漆藝史的又一次發展高峰,官蕾與民間手工品相互媲美,名工巧匠輩出,技法也干變萬化;清代漆藝由于受到皇家審美的影響,技術上走向繁瑣,藝術上缺失去了生氣。總之,漆器曾經是中國人關照自然,器以載道的載體。從漆藝衍化的一般規律來看,漆藝文化是圍繞人的需求不斷流變、延展的。目前,我們要保護、傳承、創新這門古老的藝術,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應用于當代生活,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
1.2漆藝的文化內涵
漆藝的文化內涵在自身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已形成一系列法則及品類繁多的藝術表現“程式”,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藝術觀有著天然的聯系。漆藝家歷經干百年的實踐與探索,使其在藝術行為、材料特質、形式原理等方面力求展現中國古代美學的內涵。
漆藝講究深沉典麗、含蓄蘊藉的色彩風范,講究溫潤敦厚、光而不耀的文化品性。古代漆器用漆樹的汁液髹涂而成,天然漆精制提煉加工后呈紅褐色,一層一層的髹涂后便出現厚重而有內涵的茶褐色;天然漆加松煙等可以提煉出黑漆,一層一層的髹涂后便呈現深邃古拙的漆黑,不僵死的黑,是一種帶有空間流動的玄色。其它入漆的顏料都是傳統的礦物質顏料,如朱砂、石青、石綠、金、銀等色。愈髹涂層數積厚愈見其美,紅如珊瑚,黑如烏玉,光色柔和,宛如中國人敦厚含蓄氣質的折射。漆藝溫厚的文化品性不單由色彩決定,更是深受國人長期積淀的文化心理左右。中國的農耕文明使之手工技藝尤為突出,慢賞靜觀成為我們審美的趨向,漆器觸感光滑圓潤、靜穆優雅影響了東方的造型藝術。
2 漆藝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面臨文化建設缺失要從中國的傳統資源中進行深度挖掘,打造中國文化的特有屬性,提升國際地位的影響力及辨別度。漆藝作為具有東方文化的載體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首選。
2.1文化價值
漆藝作為一種活的文化傳統必然要順應時代需求,不斷在傳統與創新中找到立足點,文化創意就是源動力,它提倡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刻挖掘,把握住傳統才能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的基礎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性發展。不會因為審美不足、樣式單一、制作粗糙等一系列問題,削弱創意產業的根本。全方位剖析漆藝本身的文化價值,然后從漆藝的優勢、材料及技法中挖掘、技藝本身的文化屬性。
近年來,漆藝在文化創意產業中也初露鋒芒。故宮化身成為“網紅”,其中以傳統漆藝為元素制作的漆雕口紅、漆雕筆記本等十分暢銷。這個創意理念具有創新意識,并沒有用固化的思維去制作一件耗工耗時的漆器產品,而是借用了漆藝其中一種技藝的視覺效果或者說是一種表現元素來完成最終的藝術品或衍生商品。這既傳播了故宮中奢華的漆藝文化,又賦予產品實用功能,降低了技法的制作成本,還達到了視覺與文化傳播的預期效果。如愛馬仕中國子公司的“上下”品牌,巧妙地把中國傳統的漆藝技術與西方的當代設計相融合,設計師們從中國漆器的經典器物造型中汲取最為簡潔的富有東方美感的線條,再賦予髹飾工藝技法創造了“大天地”紅金斑犀皮漆碳纖維對椅(如圖1),并在2014年佳士得全球限量當代設計作品拍賣中取得巨大的成功[2]。成功的關鍵點就在于“傳統的漆器技藝”與“高科技的碳纖維”兩者的創新與融合,滿足了現代人的審美。
2.2 歷史價值
漆藝的基礎材料就是天然大漆,天然大漆髹涂技術源遠流長,古老中華民族沿古至今,它具有防腐蝕、耐酸堿、防潮、絕緣、耐高溫等一系列優點被世界公認為“涂料之王”。
漆藝在中國一度成為最具代表的文化技術之一,它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當今,日本漆器業較為發達,追蹤溯源這門技藝來自中國的漢代,是唐代鑒真和尚帶到日本的,后期經過本地化改良呈現出本國特點。明清時期大量的漆器制品發往歐洲,歐洲貴族社會家庭以擁有中國漆器而顯示品味與地位。20世紀20年代,西方世界再次沉醉于東方的優美與神秘之中,Coco Chanel女士也在婉約含蓄的東方藝術中找到了畢生所愛的漆屏風,一生中收藏了32面中國漆屏風。隨著世界各國的文化傳播,漆藝再次走向世界的舞臺,201 7年金磚會議的國禮“眾星拱月”便是犀皮漆工藝制作的五種顏色的大漆禮盒。漆藝所蘊含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漆藝延續近萬年,從未退出歷史的舞臺,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更要發揮好固有的名片,把中國的文化精神和造物思想發揚下去,把漆藝有高度的發展下去,在文化創意領域延展它新的生命力。
2.3 社會價值
天然大漆獨特的優越性前文已述,該材料的物理特性與包容性強,可以與木、竹、金屬、紙張、皮革、纖維、陶瓷等各種材料組合使用,極大拓展了使用范疇。“如膠似漆”這成語就很好的體現了大漆的粘合能力,加之它的環保性越來越深得其他領域的青睞,能更大程度上完成各個產業的深度合作。
漆藝涵蓋范疇廣,廣義來講凡是以漆為媒介的表現形式的作品都可以稱之為漆藝;狹義上泛指漆器、漆畫、漆立體三種藝術形式。早期的漆器出現在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日用食器、家具、車馬用具、兵器、樂器、建筑等,如今漆藝卻與生活疏遠,束之高閣成為博物館或者非物質遺產的賓上客。實則不然,我們完全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漆藝的社會屬性和服務合作功能,與眾多產業相融合,創造出更具魅力的漆藝生活[3]。如公共空間藝術壁畫、高端公共設施的涂料完全可以用防水、防曬的大漆來替代,創造出藝術氣息的視覺盛宴;設計師可以把漆藝中含蓄唯美的各類技法引入實用家具及居家飾品當中,讓生活實物與傳統藝術息息相關;還可利用絢麗多彩的漆藝材料與現代科技產品相融,打造科技與時尚品牌。總之,漆藝這門東方藝術要利用好大眾消費品這一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演化,用創意性思維構建成一種新經濟空間[4]。
3 結語
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文化創意產業是最重要的資源和驅動力,文化代表著人類不斷了解自然并對社會多樣化的探索,創意這種行為能夠扮演著推動文化多元化、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實踐者角色,漆藝這一載體可以促進各個產業之間的發展和融合。因此,我們要切合大眾的生活及審美需求,深度挖掘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在文化創意產業中不斷融合,著手發力具有東方氣質的文化創意產業[5]。中國創意產業要注重創意制造,漆藝也要順流而上,積極推動融合其他產業相關產品的服務附加值,日益形成漆藝文化創意產業市場。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黑龍江省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研究》(項目編號:GJB1319135);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在非物質遺產視域下漆文化文創產品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08036)。
參考文獻
[1]彭璟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現狀、特征及問題[J]經濟師,2017 (10):49-51.
[2]吳映月,漆藝新價值——論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下的現代漆藝禮品設計[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5 (06):182—187.
[3]周艷芳,應用型工科院校設計藝術學科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探索,2017 (02):84-86.
[4]宇恒,韓珂鑫黑龍江省藝術衍生品研發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 (24):64.
[5]林巖,髹以載道——傳統漆工的當代社會角色變遷[M],上海:工藝美術理論與批評,201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