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許丹
摘要:近年來,國內經濟形勢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國家經濟環境愈發復雜,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主體,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有所放緩,上市商業銀行也主動調整發展模式,維持資產規模的平穩增長和良性發展。隨著經濟不斷向高質量發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迅速,綠色信貸自身不良率相對較低且對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綠色信貸已日益成為商業銀行提升業務質量的重要方式。本文從綠色信貸投向特征、傳導作用等角度分析了綠色信貸業務自身特征和對銀行整體經營特征的影響。
關鍵詞:綠色信貸? 信貸風險? 商業銀行
一、緒論
綠色信貸是我國目前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而提出的一項主要由商業銀行開展的信貸業務。由于其在我國仍是一項較新的信貸業務,無論是政策規范還是具體實踐都還存在很多空白,因此對綠色信貸有效性進行系統的研究于當前甚至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都是需要探討的一項較新的重大前沿性課題。銀行雖然是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的主體,有責任推進該業務的不斷發展完善,但其仍有使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業務的開展必然會考慮其對盈利的影響,因此綠色信貸的實施情況與它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研究著眼于此,從理論角度分析了綠色信貸對銀行經營風險的影響,豐富了在該領域內的研究。
綠色信貸是一個基于綠色文明理論提出的能夠促進可持續發展且具有積極正向作用的金融信貸政策,其主要的參與主體是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能夠接受并響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環境經濟政策的號召,對高耗能、高污染的“兩高”企業在需要流通資金周轉和貸款進行新項目時對其貸款額度進行限制,并適當地提高要求,使其成本也隨之提高,對已經放款的“兩高”企業可以采取適當的貸款抽離的措施。而對于從事治污設置制造及相關技術使用或研發新能源以及相關的生態農業、綠色制造、循環經濟生產的機構或企業,應大力支持并適當地降低其貸款利率,從而降低其在經營過程中的成本。隨著逐漸加快的綠色金融發展進程,作為一項新興業務的綠色信貸也逐步發展,擁有較為廣闊的前景。與國外綠色信貸的起步時間相比,我國相對較晚,當前對綠色金融領域而言,綠色信貸的實踐才是其發展的重點,它利于我國商業銀行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要發展綠色信貸的原因
首先,綠色信貸能在很大程度上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益造成影響,因其業務有著較為特殊的產品價值,可以通過建立綠色建筑貸款、綠色信用卡等的特色綠色服務體系和綠色產品體系,以此使銀行傳統的經濟模式發生轉變,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以及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其次,綠色信貸還能影響銀行的信貸結構,具體來說就是其可以對銀行貸款的流向進行合理配置,更傾向于綠色經濟、循環經濟體發放貸款,對“兩高一低”行業及項目逐漸減少貸款的發放,這整個過程中銀行的信貸結構必然受到了綠色信貸的影響。并且商業銀行的名譽也會受到綠色信貸的影響,當其選擇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時公眾會對其有一定的好感度,從而提升其社會形象。
最后,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綠色信貸的影響。綠色信貸從源頭上對“兩高”企業的資金來源進行控制,從而可以對其無節制擴張和盲目發展等行為進行約束,高利率的貸款必定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兩高”企業的投資行為,將資金集中起來支持環境友好型企業發展,促進其他企業也逐漸向保護環境的方向進行轉型。相較于傳統銀行信貸,綠色信貸與其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但也仍有一些不同之處。不管是哪種信貸方式都需要具體詳細、系統的貸前、貸中以及貸后的一系列審查和監管流程,而綠色信貸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其在貸前審查環節中增加了對環保因素的相關調查,從各種角度對企業當前的環保現狀進行調查,包括與環保部門的合作。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社會資金都是由商業銀行提供,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資金供給和資金流向,因此商業銀行要在社會發展中意識到自身的作用,并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對于環境友好型的企業應該重點地給予資金的支持,使社會長遠利益能夠科學地發展,有效地促進經濟模式的合理轉變,進一步地促進可持續發展機制的形成。
三、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
綠色信貸轉變了銀行信貸結構,提高資產質量,進而提高盈利能力。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對象主要是“三高”企業項目,而“三高”企業多為傳統型企業,自身很容易受到因環境問題而導致的處罰,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實施供給側改革的情況下更甚。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綠色信貸通過差異化定息,使得“三高”企業貸款成本遠高于環保型企業,這樣綠色信貸可以降低這種風險性高的信貸資產的比例,使更多資金流向環境友好且未來潛力良好的企業,提高資產質量,從而優化以獲得更廣的利潤空間。
對銀行來說,傳統的信貸更關注經營風險和經濟回報,而綠色信貸更強調環境保護,并以此作為貸款發放的審核標準。若企業在申請貸款時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各項環境保護指標則無法通過銀行的審核,也就無法得到貸款;對于部分已經被國家列入限制發展的企業也無法得到貸款;對于已經獲得貸款的企業,在后續的經營過程中出現了環保方面的違法行為、違規經營等現象,銀行可以及時地對該企業進行暫停貸款供給。在企業收到貸款后,銀行業要持續地對企業進行關注,保證對其環境保護問題可以及時地發現,從而控制信貸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逐漸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綠色信貸業務應運而生。它是在傳統信貸理念上的發展和創新,不僅是一種新興的與時俱進的業務形式,同時也是信貸業務的發展方向。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保監會、證監會以及銀監會發布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了銀行金融機構可以以自身業務特點和區域特征等為依據進行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指出既要嚴格把握信貸的投放同時也要適度地區別對待,緊跟國家號召,對于國家支持的行業,各商業銀行要對其予以積極的信貸支持,對于產能過剩的行業,各商業銀行要在信貸審核時更為注意,不對其進行貸款發放。除此之外,在意見中還指出了要對節能減排、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環保項目以及循環經濟等進行支持。
(二)綠色信貸對銀行經營安全的影響
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主要是針對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通過提高其貸款成本,基于成本收益關系曲線,限制非環保產業的發展,或者促使非環保企業向環保型轉變,從而能夠有效降低商業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
一方面,從企業角度出發,非環保企業面臨的行政處罰和法律風險極大,使得非環保型企業的成本收益曲線向右下偏移,高的項目運營成本導致非環保型企業效益下降,導致非環保型企業的還款能力下降,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發生信貸風險的概率更高。而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通過限制非環保型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嚴格控制其融資標準,一方面減少對非環保企業的貸款規模,降低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促使非環保企業通過采用環保節能設備、技術創新,向環保型企業轉換,提高效益,降低企業環境風險,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得到保障,從而降低其信用風險。對于環保型企業,綠色信貸使環保型企業的項目融資成本降低,使其成本收益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低的成本使其獲得更多的利潤,提高其經營效益,增強還貸能力,降低商業銀行信用風險。
另一方面,綠色信貸促進企業的創新,提升了銀行放貸的安全性。首先是戰略性新興企業和節能環保企業相較于傳統的企業而言,擁有更高的創新性,這也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創新能力。在規模經濟效應下,企業更加注重對自身生產方式和效率的提升,更加關注生產技術以及新產品的探索和研發,這對于企業向高效能、節能環保型企業的轉變及發展極為重要。其次是綠色信貸業務在融資時有選擇性地對“兩高一剩”企業進行限制,而這部分企業為了獲取銀行的貸款會對生產設備和生產方式進行一定的提升和改造,從而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
四、對策及建議
(一)銀行要制定綠色信貸發展戰略
綠色信貸在我國的推廣和實施仍屬于起步階段,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操作機制等并不完善。各銀行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適合自己的綠色信貸發展戰略,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實施措施、管理機制等來規范和促進綠色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二)銀行要積極培養和儲備專業人才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的時間較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相關專業人才不足的現狀,因此銀行更需要提高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構建人才儲備庫。第一,對已從業的工作人員和相關管理決策者,銀行要不斷地強化這部分群體對綠色信貸的認知程度,力爭在行業內打造出從上至下的全面“綠色”氛圍。第二,對現有綠色信貸從業群體要組織定期的相關業務及素質培訓,明確綠色信貸業務的開展目標,提升其業務和專業能力,保障業務的順利推進。第三,對于較為高端或核心的綠色信貸從業人才或金融及環境方面知識較為全面的人才等,展開積極地引進工作并構建出人才引進后的一系列配套激勵措施,對其進行后續的培養和激勵,充實銀行人才庫。
(三)銀行要加快開發和創新綠色信貸產品
現階段,我國綠色信貸產品種類并不豐富,主要都是在傳統信貸產品的基礎上進行衍生的,當前最常見的產品是項目抵押貸款,現有產品種類無法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從服務對象的角度來看,當前以項目和企業為主,沒有對個人客戶展開服務。銀行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在準確掌握和提取需求后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和所處地域和人文特征、經濟發展水平等進行產品的研發,做到因地制宜、量身打造,以此來滿足用戶需求研發出具體自身特色的有競爭力和綠色信貸產品。
(四)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
綠色信貸業務的開展需要有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因此我國更需要加快法律法規的完善工作,從信貸管理以及環境保護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并且該體系要能覆蓋整個信貸流程中的各個節點。除此之外,還應制定相應的懲罰條款,對違反綠色信貸要求的銀行以及具有高污染的企業提高處罰力度,提高銀行業、企業對環保的重視程度。
(五)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制約和激勵機制
制約和激勵機制的有效構建可以提高企業和銀行對綠色信貸的重視程度,從而促使其能夠更愿意地主動加入到該業務的實施中來。第一,從企業的視角出發,對于污染排放量超過排放標準的企業,可以利用利率、貸款額度等方式來對供給資金進行控制,而對于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項目或企業則可以通過稅收減免或一定的貸款優惠來對其進行貸款上的傾斜。第二,從銀行的視角出發,對違反綠色信貸要求給高污染企業提供貸款的銀行要給予較為嚴厲的處罰,而對于積極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且在一定階段內取得較好成績的銀行,應及時地進行宣傳并給予相應的獎勵。第三,從國家的視角出發,應將環境治理的相關指標納入到政府政績審核中來,對于盲目追求眼前經濟利益而忽略環境保護的政府應進行處罰和問責,對于治理環境較為突出的政府,可以適當在政策上予以傾斜或在財政上進行一定的補貼。
五、小結
隨著國家的不斷推進和綠色信貸業務自身的良好經濟效益,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的積極性提升,增加了對符合綠色信貸要求的企業和項目的貸款支持,同時減少了非清潔費環保高能耗等過剩產業的貸款授信,綠色信貸通過綠色投資等方式將資金引導到新能源研發和生態型農業等綠色產業。我國銀行在推進綠色信貸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促進經濟轉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自身的業務結構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銀行業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行業,其本身的健康發展不僅對其他企業的發展有支持作用,也是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郝清民,武倩月,葛國鋒.綠色信貸的創新與風險——灰色關聯度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07):81-85.
[2]孫光林,王穎,李慶海.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J].金融論壇,2017,22(10):31-40.
[3]李蘇,賈妍妍,達潭楓.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與風險的影響——基于16家上市商業銀行面板數據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7(09):72-77.
[4]馬建國. 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若干問題的思考[J]. 經營管理者,2017(25):64.
[5]劉立民,牛玉鳳,王永強. 綠色信貸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基于14家上市銀行的面板數據分析[J]. 西部金融,2017(3):28-33.
[6]邵川.綠色信貸、風險管理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J].江漢論壇,2020(10):12-19.
[7]王波,岳思佳.我國綠色金融激勵約束保障機制研究[J].西南金融,2020(10):79-87.
[8]陳虎.綠色信貸執行標準研究[J].西南金融,2019(11):88-96.
基金項目:受學科協同創新培育項目:贛南蘇區人才發展與合作研究資助。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