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來 王曉博
【內容提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對于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的融合發展,便成為當務之急。本文試圖從這兩個中心融合發展的依賴路徑入手,進一步探討這兩個中心的融合發展方式。
【關鍵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融媒體中心 ?融合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隨著活動的持續深入,媒體也逐步介入。融媒體中心憑借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以及先進的傳播工具,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迅速向外界傳播,“兩個中心”的融合范圍和趨勢日益明顯。但據權威調研數據顯示,全國僅有29.17%的旗縣區運用了“兩微一端”平臺和技術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因此,亟需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發展。
一、“兩個中心”融合發展的依賴路徑
(一)新興技術成為融合發展的首要條件
目前,全國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經創建了獨立閉環式網絡平臺,有些地區也已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平臺植入融媒體中心的APP(如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融媒體中心的“新賽罕V”),而融媒體中心對技術的依賴更是有目共睹。融媒體產品依賴編程、剪輯、合成、動畫、交互設計等技術,要將內涵相同但工作形式完全不同的這兩個中心融合在一起,就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比如在融媒體中心的APP中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板塊,文明實踐的相關活動,就可以被融媒體中心以各種融媒體產品呈現。因此,新興技術的應用是這兩個中心融合發展的原動力。
新興技術催生了新的志愿服務形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打造了網絡服務平臺體系,形成全覆蓋、閉環式的文明實踐活動服務網絡。民眾利用手機進入服務平臺,查看志愿服務項目庫中的具體服務,有需要即可“下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網絡后臺立刻就會收到民眾的“點單”,根據民眾預留的家庭住址,派遣轄區就近的志愿服務隊(或隊員)上門服務。服務結束后,民眾可再次用手機登錄平臺,對服務做出評價。這就是整個供單、點單、派單、接單、評單流程。志愿者通過服務時長轉化積分,積分可到文明團結超市兌換等額商品,進一步激發了志愿者從事志愿服務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新興技術也使媒介系統結構發生變化,不同媒介生存形態走向融合。沒有技術的發展,許多像H5、互動、動畫、短視頻等形式的融媒體產品就不可能出現。同時,新興技術對融媒體產品的策、采、編、發等方面都會產生深刻影響。
(二)專業人才成為融合發展的關鍵因素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時,既要依賴于技術的發展,又要重視人才資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需要對文明實踐活動的策劃與運維有豐富經驗,而融媒體中心也需要技術人才,這類人才往往可以把許多設想變為現實。此外,融媒體中心更需要多元化的采編制作人才,這類人才往往是精通于融媒體產品從生產到發布的各個環節,懂得如何通過某項文明實踐活動,做出更具新聞價值、更讓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
這兩個中心對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需要專業策劃與組織實施,通過融媒體中心專業采編團隊的制作與發布,才能達到宣傳效果最大化。文明實踐活動缺少專業人才,就會使活動流于表面而無法持續深入;融媒體中心缺少專業人才,生產的新聞就會索然無味,無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成果有效宣傳。因此,在這兩個中心的融合發展中,只有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
(三)資源與信息互通成為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
資源互通,助力“兩個中心”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國各地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單位到社會團體,基本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和志愿者群體以及服務項目庫,文明實踐活動為融媒體中心提供了大量的新聞資源。而融媒體中心的網站、“兩微一端”等媒體平臺資源和報道資源也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放,通過開設專欄,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報道作為“常規動作”。同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服務平臺以及各實踐所、站,各類志愿服務品牌項目以及各類社會公益性組織都可以向融媒體中心開放,融媒體記者在采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時,可以得到各方力量的支持。
信息互通,助力“兩個中心”聯動發展。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可入駐融媒體中心新聞工作群,方便了解融媒體中心最新的工作動態以及新聞報道的選題策劃情況,同時可將自己的想法與創意與記者編輯交流,做出讓受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系列融媒體產品。而融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注冊為志愿者,登錄文明實踐中心的網絡服務平臺后,通過平臺內部的活動招募、新聞中心等渠道,了解本地文明實踐活動的具體策劃及開展情況,從而便于組織報道。
二、“兩個中心”的融合發展方式
(一)統籌“線上”“線下”兩種資源,讓“兩個中心”互相借力,互相促進
融媒體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刊發本地區的正面報道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亮點,弘揚正能量,為民眾提供快速了解新聞的渠道和各類便民服務。它的工作成果不同于傳統媒體行業的紙質報刊發行,而是通過網絡進行宣傳,即以“線上”為主,移動優先。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調動各級政府人員、黨員及社會力量為老百姓提供志愿服務。它需要每位志愿者到現場為百姓服務,即以“線下”為主,志愿者需要和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手把手為群眾服務。要想將“兩個中心”融合發展,就必須把“線上”“線下”這兩種資源統籌起來,讓它們互相借力,互相促進。
(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融媒體中心提供新聞素材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宣講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面非常廣,包含群眾所思所盼所想的許多內容。但是完全枯燥的理論宣講效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志愿者通過各種形式多角度生動闡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內容五花八門,鮮活生動,深受群眾歡迎。但由于自身缺乏專業人才和專業設備,無法創作短視頻、動漫、H5等宣傳產品,這就為融媒體中心提供了很多值得宣傳的新聞素材。媒體擔負著弘揚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的神圣使命,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各項活動內容為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報道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真正起到了傳遞黨的好聲音的目的。
(三)融媒體中心進一步提升文明實踐的影響力
融媒體強大的傳播能力和多樣化的傳播方式,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增加了新的傳播渠道。與融媒體中心的傳播能力相比,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線上”傳播能力明顯處于劣勢。例如賽罕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服務平臺的注冊人數只有5000余人,而賽罕區融媒體中心的APP“新賽罕V”的粉絲量多達十幾萬人。因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完全可以借助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優勢,通過媒體平臺征集百姓需求,發布志愿活動、招募志愿者、收集志愿服務反饋情況等,適時調整服務項目與形式,增強文明實踐的針對性、有效性。
融媒體中心豐富的報道手段也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播得更加久遠,動畫、長圖、H5、互動、短視頻等多種新媒體形式大大豐富了文明實踐活動的傳播渠道,進一步提升了文明實踐活動的影響力。
三、互融互通共促發展
疫情期間,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路街道西鼓樓村村民池建軍,為了給兩個孩子湊學費,他從外地販回7000多斤蔬菜售賣,但由于時間緊急,走的時候沒有辦理健康證,剛回到呼和浩特市就被隔離了。于是,他向西鼓樓村文明實踐站求助,實踐站核實情況后迅速上報敕勒川路街道文明實踐所,實踐所立刻將事情上報賽罕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中心將線索交給融媒體中心后,融媒體中心迅速策劃采訪報道。《呼和浩特日報》《北方新報》《內蒙古晨報》看到賽罕區融媒體中心的報道后,又繼續跟進報道。在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聯動以及融媒體中心強大的輿論宣傳引導下,不到4天,7000斤蔬菜銷售一空。
上述案例證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并不是“兩張皮”,而是可以相互打通融合并且可以同時開展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必須要借助媒體力量。要發揮好融媒體中心傳播力強、傳播方式多樣的優勢,盤活各類“線上”“線下”資源;對這“兩個中心”的人員與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統籌使用;要強化頂層設計與路徑規劃,通盤考慮、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兩個中心”建設;通過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將融媒體中心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線上平臺”,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線上”傳播能力,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參考文獻:
[1]文中所涉數據全部來源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成效調研報告(一)》.http://www.hcvcchina.com/h-nd-828.html,2020-07-07.
[2]薛來.淺議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及其趨勢[J].新聞論壇,2018(05):71-72.
作者簡介:薛來,內蒙古日報社漢文報總編室編輯;王曉博,內蒙古日報社記者
編輯: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