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暢 曹紫月 何杉
摘要:1989年體操王子李寧以自己的名字注冊了李寧品牌,因自帶流量,幾年就成為了國產品牌的龍頭老大。但隨著運動品牌市場進入了低谷期,公司采用激進戰略讓業績遭遇斷崖式下跌。近年來李寧不斷改變戰略,這才重新殺回市場。由波峰到谷底,由敏感型供應鏈整合的成功到需求預測的失敗,李寧為國內廣大服裝企業提供了借鑒,本文將對李寧公司供應鏈管理進行分析。
關鍵字:李寧、供應鏈管理、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一、公司成員構成描述及供應鏈運營現狀
1、成員構成描述
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于各節點公司之間的有效連接與合作,以及設計領域的協調、生產方面的協調和競爭策略的協調,建立良好的供應鏈伙伴關系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也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目前,李寧公司的供應鏈主要由供應商、生產商、李寧分銷中心、經銷商、分銷商、顧客幾位成員構成。整條供應鏈從供應商提供原材料,生產商制成成品,再通過李寧分銷中心將產品分流給各個中間經銷商和分銷商,最終產品到達顧客手中,完整流暢。
2、供應鏈運營現狀
在企業競爭實際是供應鏈競爭的情況下,我們要對整個供應鏈管理進行全面的評價,并且,隨著李寧經營管理模式的不斷革新,將以前的輕資產運營在逐步轉化為快資產運營,其供應鏈管理也從內部供應鏈集成階段轉變為外部供應鏈集成階段。
在電子商務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之初,李寧率先開創了“批發+經營特許”的模式,用低成本高速度的方式將門店開遍了所有一線城市,李寧在亮劍電子商務短短一年時間內,從整體網絡營銷戰略到團隊搭建,從銷售渠道選擇到后期市場推廣,從物流、資金流完善到后期服務支持,都做到了步步為營、有條不紊,致力于實現銷售、出庫與收入流程的一體化,通過更加合理的庫存平衡,達到采購、入庫與支付的流程自動化,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使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二、供應鏈運營經驗
李寧在原來擁有的北京、上海、廣州三個生產基地上及三大配送區域的基礎上,又構建了以荊門工業園區為中心的集中化的供應鏈系統,將設計中心、供應商,生產商,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在一起,并建立共同的EPR系統。通過上下游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李寧不僅可以敏銳地捕捉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且可以面對市場變化并快速響應,真正形成了敏感、快速的供應鏈系統,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并且達到了以下效果:
1、形成利益共享體。李寧從整體供應鏈價值最大化出發,整合了供應鏈的上下游,聯合供應商、生產商等建立整個工業園,在優化自身的同時帶動利益伙伴共同發展,通過聯合團結的方式形成一套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相互“綁定”組成利益共同體,保障發展。
2、贏得市場先機。通過供應鏈的集中化,李寧可以及時敏銳的捕捉市場任一細小變化并快速響應,進而贏得市場寶貴先機。
3、提高物流運作效率。供應鏈的集中化為李寧物流運輸提供了配套的物流環境,方便有效整合物流資源,降低倉庫儲存成本,采用了差別化的物流配送模式來滿足不同零售需求,減少物流配送環節,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物流時間,優化供應鏈的反應速度。
4、完成供應鏈整體升級。由李寧牽頭,以訂單為保障,合作利益分享為原則,再生產流程中,與各合作者“零距離”接觸,不僅保證保證了流程時間,而且面對市場可以更快做出反應,有效降低成本,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三、供應鏈管理存在問題
1、庫存高企的供應鏈。
李寧過去采用傳統服裝生產銷售方式,從生產廠到倉庫,從倉庫到銷售渠道,通過零售商和店鋪向消費者銷售。然而在這種大批發分銷模式下,企業不控制零售渠道的,也不會去關注零售端的變化,則很容易在供應鏈上出現需求變異放大現象,致使庫存冗余越來越多。此外,李寧一直采取外包的生產模式,代理商一般根據自己的判斷,訂購更多的商品,以防止商品無庫存,品牌商也會儲存較多的商品以備補貨,雙方需求不合理,導致目前高庫存局面。
2、線上線下割裂的物流體系。
李寧原來的物流系統非常復雜,線上線下都是自己的倉庫和配送系統。由于李寧的線上線下物流完全分離,相互獨立,不利于庫存產品的共同使用和調配,擾亂整個物流系統,使效率低下。
3、以訂單為導向的銷售網絡。
李寧公司的供應鏈結構是由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和顧客組成的傳統的“推式供應鏈”結構,它受到互聯網+時代的影響,經營傳統供應商模式的缺陷對銷售的影響越來越大。分工越明顯,意味著權利和責任的分割,很容易就會造成運輸效率低下、庫存積壓等一系列的問題。
四、供應鏈管理對策建議
李寧公司在供應鏈管理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即在面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一方面是顧客千變萬化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場容積的爆發式增長,導致對市場需求預測難上加難,而且國際上一些先進的理論、經驗,在地域寬廣、人口眾多、南北需求差異明顯的中國不一定管用,這就要求我國服裝企業更加注重通過以下三種方法協同預測:
1、與供應商合作伙伴簽訂框架協議,制定工作計劃,并儲存數據系統對應的預測數據和事件信息處理,編制預測訂單。
2、強化定制系統,優化系統數據,使之成為更為適合自己企業的數據分析系統,建立數據倉庫并在供應鏈上共享系統信息,結合企業自身歷年銷售數據中發現市場需求規律、消費者消費習慣。
3、通過對行業標桿企業的策略分析發現規律息進行預測。通過建立適合自己企業的信息系統,優化自己預測系統,達到信息共享,縮短供應鏈各環節的交流,實現由“輕公司”到“快公司"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范志強,胡彥勇.需求不確定下電商供應鏈系統優化研究[J].商業時代,2019(3):69-71.
[2]郭秀紅.基于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分析[J].納稅,2018(6):136-137.
[3] 胡軍華.李寧公司2011年收入預計下降5%, 十年高速增長終結[N].第一財經網, 2011-7-7.
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