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鄂爾多斯古代史展、鄂爾多斯蒙古族歷史文化展、鄂爾多斯古生物展,百年光影.見證鄂爾多斯。為了保證展廳展柜、展品、多媒體、燈光等設備運行正常,保證廣大觀眾正常參觀,需要每年在進行展覽維護提升。
一、日常基本維護
1、展廳展板有內容、形式設計和說明牌有變化,需要更新,展板破損、開裂、起膠等現象,需要更新維護。有新增的館藏文物,需要進行更新調整。在維護工作期間,必須采取措施保護展品不受損害,同時保證了內容和展品的及時更換。
2、展廳多媒體設備、燈具照明裝置等在長時間運行時有部分損毀情況,博物館的相關人員應根據照明設計規范共同商定的照明維護計劃定期更換光源、按照明規范要求,照度計測量展品、展板和展廳中的照度,并作好詳細記錄。相關人員應建立對光敏感和特別敏感的展品的曝光量檔案情況并做及時的維護更新,投入使用后能產生設計時所預期的運行效果。
3、定期定時清掃展廳地面和其他輔助設備設施及表面護養工作,保證了展柜、展品及輔助展品設施設備整潔干凈,運行正常。
二、展陳維護
鄂爾多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覽和臨時展覽,符合鄂爾多斯博物館展覽要求,集文物展示、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學文化展覽。
1、展覽的整體格調要反映濃郁的草原氣息和鄂爾多斯深厚的文化底蘊,視覺效果既要古樸、凝重、敦厚,又不失典雅、神奇,還要略顯現代明快之氣;要將草原文化固有的開闊感、通透感與纖巧藝術品的精美再現手法有機相結合。
2、合理利用聲、光、電及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技術和輔助展示手段,在保證展覽以文物為主導的前提下,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視屏實景再現、二位、三維動畫、數字全息投影、4D感受平臺等輔助展示功能的效應,提升展覽的解讀性、可視性、震撼性,但不可喧兵奪主。盡可能多的開設觀眾互動(現場實踐、數字模擬平臺)項目,激發觀眾的參與性。
3、另外,由于展廳面積較大,展覽內容左近,連續參觀容易引起觀眾的視覺疲勞和審視興趣降低,可以考慮將整個展覽按大的時代段分割成若干區間,各區間營造不同的轉換形式,既有機串聯主題,又彼此各具新意。注重“雙二元法”(簡約與詳實)的合理應用。
4、陳展內容、地域環境、建筑形態、展陳空間四者的有機結合。導入設計總控理念,通過統一的VI導視系統體系設計和統一的展柜、展臺、展墻、版式、飾材、色彩的整合設計,來強調陳展總體設計風格的統一性,追求空間、體量、尺度的和諧整體環境效果。
5、合理安排展線布局、展覽色彩、環境音樂及光線運用等,處理好事物陳設與景觀布置,動態手段與靜態展示,傳統文化與科技手段,文化殿堂與知識科普,文化陳列與文化產業等等諸多方面的關系,陳設精品文物,打造社會效應。
要達到世界知名、國內領先的基本陳列展覽的目標,需要有一流的功能定位、一流的展示內容、一流的展示手段。整個展覽要遵循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自然和諧、科學發展”的主題。以“地球→生物→鄂爾多斯悠久歷史人類→民族文化”為展示主線,揭示自然界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的資源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制作精良、經濟合理,牢固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三、展廳照明設施維護
1. 為了使博物館既能向觀眾提供良好的視覺環境,又能使光學輻射對其藏品的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博物館的照明設計。鄂爾多斯博物館的照明設計必須遵循有利于觀賞展品和保護展品的原則,達到安全可靠、經濟適用、技術先進、節約能源、維修方便的要求。博物館的照明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博物館展廳照明質量的要求,照度均勻度,對于平面展品,最低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不應小于0.8,但對于高度大于1.4米的平面展品,則要求最低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不應小于0.4,地面最低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不應小于0.7。眩光限制,在觀眾觀看展品的視場中,沒有來自光源或窗戶的直接眩光或來自各種表面的反射眩光。觀眾或其他物品在光澤面(如展柜玻璃或畫框玻璃)上產生的映像不應妨礙觀眾觀賞展品。對油畫或表面有光澤的展品,在觀眾的觀看方向不應出現光幕反射。光源的顏色,應選用色溫小于3300K的光源作照明光源。在陳列繪畫、彩色織物、多色展品等對辨色要求高,采用一般顯色指數(Ra)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立體感,對于立體的展品,應表觀其立體感。采用了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的結合來實現。展廳表面的顏色和反射比,墻面宜用中性色和無光澤的飾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6。地面宜用無光澤的飾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3。
3、展廳的照明設計,一般要求,展品與其背景的亮度比不宜大于3:1。在展廳的入口處,設了過渡區,區內的照度水平宜滿足視覺暗適應的要求。展廳內設置應急照明。光源和燈具,宜采用熒光燈,普通白熾燈或鹵鎢燈作照明光源。根據陳列對象及環境對照明的要求選擇燈具或采用經專門設計的展陳公司。陳列照明,墻面陳列照明,采用定向性照明,把光源布置在“無光源反射映像區”。立體展品陳列照明,采用了定向性照明和漫射照明相結合的方法,并以定向性照明為主。定向性照明和漫射照明的光源的色溫應一致接近。展柜陳列照明,展柜內光源所產生的熱量不滯留在展柜中。觀眾沒有直接看見展柜中或展柜外的光源。在展柜的玻璃面上沒產生光源的反射眩光,并應將觀眾或其他物體的映像減少到最低程度。
4、展品的保護,對于對光敏感或特別敏感的展品,除了限制其照明水平不大于標準值之外,還應減少其曝光時間,閉館時,展品應處于無光照射狀態。互動大廳采用天然采光設計,展廳設置了輔助照明光源。由于紫外輻射是引起展品變褪色的主要原因。紅外輻射可能使展品的溫度上升,從而使展品產生干化、變形、裂紋等。利用能吸收紫外線的材料就很容易養活從光源來的紫外輻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做法。對紅外輻射,可以采用紅外輻射少的光源(如熒光燈)或采用冷光束鹵鎢燈等,或在燈前面安裝能吸收紅外輻射的濾光器。把對光特別敏感而且屬于特別珍貴的文物保存在特制的展柜或特別設置的獨立展柜里,展廳照明完全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并合理使用自然光,有利于保護這些文物,也便于管理。
總之展廳各方面的設施設備要求,在保證展覽主線整體性的同時,適當鋪設展覽輔線,使觀眾在了解展覽主題的同時,延伸、擴展與展覽主題相關的全國、世界范圍內的知識。可采取電子翻書等趣味性強、容載量大、互動性較強的形式來吸引、滿足觀眾。
參考文獻:
[1]王宏鉤.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社,2001.45.
[2]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論叢[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26.
[3]宋向光.國際博協“博物館”定義調整的解讀M.中國文物報,2009-3-20 (6).
[4]論在新媒體時代下博物館的運營宣傳[J]. 吳婷婷.信息化建設.2016(01)
[5]論博物館宣傳推廣的有效途徑[J].郝軍霞.企業導報.2012(15):255-256.
張二軍?鄂爾多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