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娜
【摘? 要】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孩子們進出校園或日常散步時總能看見紅紅的國旗,他們或是傾聽或是討論,對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很是期待!抓住節日的契機,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心中萌芽!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教育策略
一、初次研討引方向
愛國教育應該融合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融合在孩子和老師互動的一言一行中,結合國慶節日活動,怎樣才能把愛國教育做德更深入呢?中班朱老師說:“看閱兵肯定是少不了的,看完還可以和孩子們聊一聊,他們對什么感興趣我們就延伸到哪。”小班陳老師說:“去年我帶的大班孩子參觀完新區大樓后感慨很深,這樣好的活動也可以延續下去,培養孩子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嘛!”我表示贊同:“這樣的活動都可以開展,但我們只能做到這么多嗎?更深層次一點的,比如了解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這樣的活動可以開展嗎?”大班錢老師說:“我兒子今年上一年級,但對于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還很模糊,更別說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可以讓孩子們切身感受一下‘那些年,可能會對孩子有所啟發。”朱老師說:“那就可以延續我們幼兒園‘每月一影的傳統,播放紅色影片,讓孩子們感受艱難歲月中的感人事跡。”“還可以親子講述紅色故事,宣揚先烈事跡,延伸到家庭中,讓家長也參與進來。”陳老師補充。
是呀,有了情感的互動,孩子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才能知道國旗的由來,了解國歌蘊含的深意,從而激發出孩子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歷史篇——觀紅色影片,揚先烈事跡
于是,《小兵張嘎》《雞毛信》等紅色影片一一上線,孩子們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為小英雄們愛憎分明,機智無畏的言行所感染,班級里推出的紅色故事會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講述《小蘿卜頭》《王二小》等經典紅色故事,銘記歷史。
實踐篇——觀新城之貌,悟成長之情
大班孩子們一起來到新區大樓參觀,了解了我們的家鄉如何從墾區建設成為今日的新區,知道了新區大樓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并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新城容貌,立志長大后建設更美的家鄉!
活動篇——觀閱兵之禮,述愛國之情
10月1日上午10點整,孩子們和家長一起觀看閱兵儀式,他們站在電視機前手持國旗同唱國歌,愛國之情溢于言表!當穿著整齊的三軍儀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城樓,當運載著現代化武器的軍車、坦克緩緩通過,當空中160多架飛機劃過藍藍天空時,孩子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二、二次反思促成長
國慶節后,我們又聚在一起相互反饋孩子的信息,陳老師說:“我們小班的孩子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們認識了國旗,知道我們中國有很多很厲害的人。”錢老師說:“我們大班孩子知道的就更多了,那些革命烈士已經在他們的英雄榜單上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一起認識了中國地圖,知道中國地圖上一個點都不能少,他們還談自己的夢想,都說長大后要做解放軍!”朱老師說:“我發現中班的孩子會問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他們會問為什么打仗的時候不打個電話,或者手機視頻之類的,其實以前的生活狀態離現在孩子的生活很遙遠,看得出來他們很想知道。”我追問:“那有什么辦法拉近一點距離呢?那些年是沒有手機的,那些年有大哥大,有尋呼機。”錢老師說:“那我們可以搜集一些這樣的老物件,孩子們看到實物會比較容易理解。”朱老師說:“收集來的老物件還可以一起展示在大廳,孩子們散步的時候都能看見。”是呀,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孩子無聲的老師。“了解完那些年的老物件還可以做一做現在的新武器,閱兵典禮上的飛機坦克,連我都很喜歡!”“還有現在的快閃很流行,我們大班的孩子也想拍。”“還有唱紅歌比賽,唱唱跳跳孩子們最喜歡了。”
親子篇——巧手共拼搭,合作筑夢想
于是一場親子 “海陸空紙雕拼搭”活動應運而生,孩子們的夢想在這一拼一搭中實現,稚嫩的小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所有人訴說:我愛你,中國!
環境篇——尋老舊物件,惜幸福生活
我們一起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老舊物件,有煤油燈、湯婆子、尋呼機、收音機、軍用水壺,還有那一枚枚承載著光輝歲月的勛章,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動手將老舊物件一一展示布置成了充滿回憶的老物件展覽廳,孩子們了解了那些年的歷史,知道了爺爺奶奶的生活狀態,更懂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攜手并進展未來
堅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慶祝祖國生日的活動里,一次次的思維碰撞,提升了老師們的課程研發能力,孩子們通過一次次的活動得到了精神洗禮,萌發了愛國之情,相信在這樣氛圍良好的團隊中,我們將繼續攜手并進,共同筑就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張妤濤.論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施[J].天津教育,2020(12):185-186.
[2]王先達,蔡佳佳.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辨析與實施路徑[J].福建教育,2020(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