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杰
摘 要:我國歷史悠久,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珍貴文物不僅是我們肩負的責任,更是對歷史遺留的尊重和愛護。在文物行政執法工作中,遇到過一些困難,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必須正確的保護文物,并形成一定完善的文物保護體系。經過長期的法律修改,文物保護立法的內容逐漸集中在文物所有權、文物保護單位和破壞文物的法律責任等方面。我國文物保護立法的起源和內容的側重點決定了立法模式的發展方向。文章根據相關研究、理論和實踐結果,探討文物行政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文物;行政執法;問題;對策
0 引言
文化多樣性是指人類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空間不是以單一的形式存在,而是呈現出多種形式。文化多樣性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文化多樣性不僅能彰顯人類的文明,更能凸顯社會的包容,為保護這些瀕危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重視。通過立法保護文化遺產已成為各國和各地區組織管理文物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因此,重視建立文物保護制度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性。
我國是古老的文化大國,在全球文物保護事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非常成功地融入現有的國際治理秩序,并且影響全球治理架構的能力日益增強。在不斷完善文物保護立法體系的同時,為保護我國豐富多彩的文物,制訂了獨特的文物保護立法,這也為保護世界文物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參考。
文化財產法是對一個民族和文化有重要意義的建筑物、文物和其他物品進行保護的法律體系。文化財產是獨特的不動產和個人財產的集合,這對文化很重要。文化財產法旨在保護對一個社會或群體重要的文化物品,文化財產包括以下任何一種,比如古代建筑、文化建筑、博物館和表演藝術中心等重要場所,墓地、歷史遺址、古代建筑、古代遺物、宗教和儀式項目等。
現代文化財產法關注的是如何公平地保護文化財產,雖然文化財產作為一個整體對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但它也可能有一個現行的財產所有人。占有該財產的人可以合法擁有該財產,也可以不合法擁有該財產。當一個人合法擁有這些財產時,他們除了為了公共利益而保存這些財產外,還擁有私有財產權。
1 文物行政執法工作的現狀
文物保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各國政府和一些國際組織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或國際公約,以保護并合理利用文物,中國文物法律保護工作繼續推進。因此,梳理文物保護立法的“法律淵源”(即法律效力的來源,包括法律的創立和法律規范的外在表現形式),對于理解我國現行文物保護立法的界限,以及澄清我國現行文物保護立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而言,文物保護立法的實施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協調配合,這些部門都有權制訂適用于不同具體情況下保護不同客體的詳細規則??梢姡覈奈锉Wo立法的內容至少在數量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可以逐步發揮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作用,盡可能地將立法與實踐結合起來。此外,文物保護的立法內容不僅出現在特別基本法中,而且也出現在其他領域的法律中,為文物保護的具體實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當然,這是伴隨著問題的潛在“合并條款”。為了進一步分析文物保護立法的現狀是否需要改變,首要任務是弄清楚文物保護的立法模式。正確的理解來自對前提的把握,對任何可能的相關經驗的總結,以及對自身的客觀分析和評價。
2 文物保護的具體事例
在紀念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立法30周年之際,北京的專家們呼吁及時采取措施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法。自1982年11月19日我國最高立法機關批準了《中國文物保護法》以來,我國在文物保護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許多文物仍然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比如有些文物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遭到破壞、古墓被盜、收集的歷史文物被盜、文物被走私等。根據全國考古調查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已注冊有超過76萬件的不可移動文物,2384個國有博物館收集了2860萬件文物。調查還顯示,在過去的30年里,超過4萬件不可移動文物消失了,其中有一半被建筑工程破壞了。1982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名單的河北省31座漢墓遭到了嚴重搶劫,每個墓穴都有不規則的盜洞,一些盜賊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墓穴。一起盜竊和轉售墓葬遺物的案件被破獲,競查獲文物198件,非法黑市交易和高利益驅使人們在文物交易中謀取非法利潤和犯罪。在偏遠地區,文物保護力量薄弱,清西陵文物處的墓葬占地80平方千米,但工作人員只有161人,其中大多數從事酒店和辦公室工作。另有一個皇家陵墓趙王墓,位于河北省南部,只有一個行政辦公室和一個工作人員。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說,文化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文物需要修復,但全國只有198個合格的機構和2000多名熟練的專業人員。我國嚴重缺乏文物修復和古建筑修復方面的專家,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并且目前還沒有建立全國文物數據庫,也沒有一個平臺讓公眾分享這一領域的信息。此外,尤其是基層執法機構仍然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因此,執法部門應該明確文物行政執法的職責,各級政府應該根據當地情況投資文物保護事業。
3 文物行政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
文物安全是進行行政執法工作的最低要求,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將永遠堅守這一要求標準。根據國家報告顯示,各級財政部門用于文物和遺產保護的資金超過14.5億元,用于消防、安全、防雷等近470個國家文物和歷史遺跡保護項目,并啟動全國重點文物單位400多個新的保護項目。我國正在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并建設潛在風險的早期預警,全國范圍內的執法檢查超過27萬次,記錄在案的違法行為仍然存在819起。
當前,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已有秩序地恢復工作,必須實施一系列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預防措施,比如監測健康狀況、控制人流、傳染病預警和應急管理等,以確保參觀人員、工作人員和文化機構的安全,并敦促各機構向工作人員介紹傳染病防控知識,落實安全檢查和加強應急準備,確保傳染病預警和處理得當。
4 文物行政執法工作的對策
首先,應該加強對文物保護點進行法律監管。根據國家文化遺產局的數據,我國已經加強了對文物保護的監管,2019年執法檢查超過27萬次。在檢查期間共發現819項違規行為,其中涉及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的一起案件。目前涉及國家級文物安全的案件數量一直在下降,但保護工作仍面臨挑戰。目前,文物保護將重點關注火災、盜竊、挖掘等重大風險,還將完善預防和監督體系。作為國家專門從事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完善文物保護機制,深入基層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確保對有價值的文物能夠及時落實保護措施,能夠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每個地區文物的特征,并制訂出相應的法律體系。
其次,考慮到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和遺址的數量,保護中國文化遺產是工作量巨大的一項工作。龐大數量的文物和遺址等,使任何形式的監管和保護都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盜墓是目前我國最常見的非法文物來源,我國歷史資源豐富,分布著許多不同時期的墓葬,盜墓和走私文物在過去幾個世紀經常發生,目前盜墓和走私文物的情況已顯著減少。
目前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仍然薄弱,在農作中,他們常常不知道挖掘出來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些文物在民間被當作垃圾、廢品處理,他們經常以極低的價格把文物賣給黑市的中間人,從而造成文物流失。
再次,在文物行政執法工作中,我們需要大力宣傳文物的重要價值和重要性,在知識儲備欠發達的地區進行文物知識的講解和宣傳,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避免出現因無知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且應該規范文化財產跨境流動的國際法律制度。隨著人們對文物需求的增加,給國內文化財產法律制度也帶來了壓力,這也表明國際社會對文化財產缺乏共識和監管,削弱了國內法律體系應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性。如果國際法律體系能夠更有效地監管文物,國內法律體系的壓力就會減輕,對文化財產的不利需求也會下降。
針對目前我國文物保護的現狀,從根本上完善保護文物相關的法律法規才是根本途徑。對國家而言,應重視對各級文物的保護,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文物保護條文,創造良好的文物保護氛圍。對各級政府而言,應當充分結合當地文物資源的分布情況,做好普查調研工作,并根據調研結果指定文物保護辦法,制訂出帶有地方性質的法律法規。我國有一部分文物是集中在農村的,法律法規可能觸及不到,再加上負責基層管理、保護文物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我們應當積極動員村民,由村委會牽頭,建立健全文物保護協議,讓村民成為文物的管理者和保護者。建立完整的法律體系,有助于保障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
最后,向人們普及文物知識,改變人們對文物的態度。政府可以教育那些在農村最容易發生盜墓地區的人們,特別是在那些當地人覺得他們沒有其他謀生手段或者他們有權利繼續發掘文物的地方,不斷開展文物行政執法教育工作,告訴他們文化財產的價值以及保護遺產的必要性,并重點突出文化財產的處罰規定。
雖然法律法規也規定我國公民應該將發現的文物移交給國家,一般根據當地經濟情況、文物等級的高低來給予適當獎勵,但具體的獎勵和最終數額幾乎沒有提供,一般這種獎勵的象征意義大,精神獎勵要大于物質獎勵。在文物行政執法工作中,我國政府應該擴大獎勵機制,獎勵那些真正找到文化財產的人,如果他們把這些文物交給政府,可以得到可觀的現金或精神獎勵,促使人們把這些財產交給政府。當然,任何獎勵計劃都必須精心設計,以免助長盜墓或對其他文化遺址的掠奪。政府除了支付經濟獎勵外,還可以認可、肯定文物發現者,這種認可包括在新聞報道中突出提及,對為發現文物做出貢獻的人在博物館中制作永久銘牌。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物行政執法工作在文物保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根據具體的保護案例,可以發現在文物保護中文物行政執法工作起到關鍵的作用。當然,現在的文物行政執法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增強。當前進行文物行政執法工作時,首先需要加強對文物保護點的法律監管;其次要按照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努力構建文物保護結構,完善相應的體系;最后還要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做好行政保護工作,這不僅有利于文物的保護,還能夠增強經濟建設,對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云祥.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安監執法水平[C]//貴州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貴州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7年年會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試點工作交流會論文集.2017.
[2]周維.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法律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3):121-122.
[3]閆秀芳.保護文物就是在傳承我們的歷史—談加強全區文物行政執法和機構建設[J].共產黨人,2006(24):50.
[4]汪永清.完善文物法律制度嚴格依法行政—在《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7(4):5,2.
[5]趙冀韜.文物世界與社會的沖突與和諧—兼論《文物保護法》的修訂[J].中國文化遺產,2018(4):68-72.
[6]張劉玉,劉文兵,劉爽.新舊文保法,廿載滄桑變化—從新舊文保法的比較看中國二十年文保事業的發展和進步[C]//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七次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7]王繼遠.法政策學視野下的私有歷史文化建筑保護—以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以外的開平碉樓為例[J].時代法學,2014(3):23-29.
[8]袁雪.無需法律的秩序—當代社會中非國家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探究[C]//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上冊.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