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娟
美術屬于視覺藝術,是以可視的形象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它運用各種物質材料,塑造平面的或立體的藝術形象。美術不僅僅包括繪畫、雕塑這樣的純藝術,也囊括了建筑、設計等和人們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不僅僅反映自然和社會現象,更表達了藝術家追求美、表現美的藝術情感。
所以,和教學中的其他課程比較來看,因為美術在生活中融入更多,授課中更能和學生的生活實踐密切聯系,具有更廣闊、更靈活的教學空間。它不僅融合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幾大領域的內容,還融合了史、地、生、語、音、體等學科的內容;它不僅是靜態的美感形式,同樣可以在老師和學生的演繹下進行動態的演示,并且進一步升華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美術課是與美同行的課,需要老師更好地把握教材重點,具備更靈活的思路、更好的組織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在美術課堂中,我認為我們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美來源于生活
我們的生活經驗是來源于生活本身的,我們對美的感受也是來源于我們對于生活的體驗,是我們生活經驗的累積。平時上課中,我們應多注意對學生觀察生活的引導,讓學生養成勤于觀察、善于體驗的習慣,積累生活中的點滴,并能靈活運用于課堂,在課堂上加以展現。
二、美服務于生活
《交換空間》是我和學生們都喜歡看的節目,我經常截取其中精彩的片段在課堂適當的時候放給學生們看。比如,在進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一課時,我帶領學生觀看《交換空間》中的“舊物改造”,讓他們感受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構思,引導他們進行廢舊物品的美化與改造。當學生看到一件件看似無用的舊物品在自己的手里也能變成或實用或精美的家具或者藝術品時,那種興奮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美術就是為生活服務的,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就是為了更好地把美術知識和技能有效地融入我們的生活實際中去,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一路與美同行。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課程學習時,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這一點。
三、課堂與生活有機融合,互相促進
生活即課堂,課堂有生活——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這方面思考并實踐著。在課堂實例的選擇上,我尤其精心。若選擇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些距離,學生再怎么使勁伸手都夠不著,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我的課堂一直傾向于選擇和學生生活最接近的教學實例,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試一試”的欲望。而課堂中的一些創作成果,也可以讓學生帶回家,用于自己生活的裝飾。
比如《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一課中,我曾和學生用廢舊布料制作了一批卡通抱枕。后來的制作中,學生從抱枕的胚胎縫制,到填充好棉花,到裝飾美化,一直非常細心、興趣盎然。
美術是靜態的,生活是動態的。讓美術與生活有機融合,可以讓靜態的美在生活中動起來、活起來。與美同行,引導學生抓住靈感,與美同行,和學生一起用靈巧的雙手,美化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每一個美術老師的天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