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勝
摘 要:高中化學教學不同于初中化學,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要求更為嚴格,因此,往往會有一些學校在開展化學教學過程中出現學生認為課堂氛圍過于枯燥而失去學習興趣的現象。巧妙地在課堂當中運用一些富有趣味的化學實驗,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同時如果教師能夠將一些教學的關鍵點和化學理論公式轉化為更加容易吸收內容,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趣味實驗;問題;意義;對策
眾所周知,化學與物理等學科的共同特點就在于它們與實驗實踐操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必須通過實驗與理論的結合才能夠將相關的知識真正學習到位。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將固定的知識規律傳授給學生,更要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實驗來幫助學生消化一些難點和關鍵點。化學教師要有效地把握“趣味”二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展現,通過設置相應的活動環節或實驗以及問答環節來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教學環境,力求讓實驗當中的一些操作變得更加簡單、易懂。
一、當前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應試教育考試形式的大國,因此各個學科都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形式上長期難以出現突破性的改革,教師千篇一律的講課模式,學生日復一日的題海戰術使得化學教學效果逐漸弱化,學生成了只會做題的機器,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研究過于表面。因此,這便是現代化學教學過程在高中學校所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填鴨式和灌溉式的教學方式根深蒂固,雖然有許多新的教學模式正在實行,但大多數學校的教師仍然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尤其等學生到達高三復習的時候,教師雖然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去自我探索,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還是不由自主地選擇了大量的做題和機械的背誦來幫助學生提升成績。這樣只能使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和公式有短時間記憶,一旦題型有所改變,學生仍然很難解答出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對于化學實驗的重要作用,仍然有一些學校并沒有形成深刻的認識,學校所提供給化學教師的實驗環境和實驗設備器材都存在不達標的現象或安全隱患,導致一些教師因為教學條件不足,久而久之弱化了化學實驗的基礎意識,把更多的理論課程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化學學習與其他語言類的學習大同小異,學生了解化學現象僅僅局限于教材[1]。
二、趣味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的意義
(一)有利于改變傳統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
面對上述所提出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專業的化學教師已經發現種種問題背后的根源在于傳統的課堂模式在人們心中所形成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及策略過于根深蒂固,使得家長、學生、教師都不知不覺地適應了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面對新的教學形式的出現,學生和教師在意識上難以扭轉。傳統的化學實驗過程當中,教師為了能夠確保實驗的科學嚴謹性以及安全性,更多地會要求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遵守相應的規則,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這樣一來,學生對于化學實驗室的印象會更多地趨于枯燥。隨著新課改將實驗教學進行高度的重視,教師將更多趣味性的活動融入到化學實驗當中,比如通過在實驗課堂當中設置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每一環節的實驗操作,在確保實驗安全的基礎上更多地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改善傳統實驗教學死板的氛圍[2]。
(二)有利于提高化學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都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最好前提,那么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尤其是高三階段的學生,由于學了大量的學科知識,學生到高三階段會出現大范圍的疲勞現象。面對熟悉的知識,雖然能夠解答出相應的題目,但已經失去了創新思路的動力。因此,對于化學這種實踐性的學科而言,教師更要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努力開發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化學實驗的開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化學學習不僅具備了相應的科學性和探究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在趣味化的實驗中學生能夠通過多角度觀察獲得不同于以往的樂趣,而建立在學生興趣基礎上的課堂也充分彰顯了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增添學習的樂趣[3]。
三、趣味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的有效性對策
(一)運用趣味實驗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良好的開端可以為后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任何一個學科而言,教師在導入正式課堂內容之前都需要巧妙地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更加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導入環節,如果教師用單刀直入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當中將某一個實驗引入進來,學生可能很難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驗操作直接建立聯系,難免導致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一些誤差甚至會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險。因此,應用趣味實驗導入能夠為后續的實驗操作做良好的鋪墊。例如在講“鐵鹽和亞鐵鹽”的相關的內容時,必然要引入實驗才能夠將鐵鹽和亞鐵鹽的相關知識轉化為具體可視的操作,讓學生親自動手來感知其中的化學變化。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眾所周知的“茶水變色”的小實驗來作為課前的引導,教師先不告訴學生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而是將茶水變色這一小實驗在課堂的前期對學生展現出來,并且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教師在做這個小實驗時茶水變色的過程和變色的時間特征、顏色等等[4]。學生會基于興趣對這一小實驗進行詳細的記錄,當學生對此有了充分的認知之后,教師再提出茶水變色與鐵鹽和亞鐵鹽有直接的關系,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聯系互聯網多媒體所提供的資料,將更多的科學資料展示在課堂當中,結合課前所做的小實驗,學生基本可以沉浸在教師所構建的趣味實驗環境當中。
(二)運用趣味實驗,突破重點難點
高中化學不同于初中化學,初中化學的知識點較為基礎,實驗要求也并不嚴格,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基于興趣入手,了解一些生活常識與化學實驗的關系,而當學生進入高中學段之后,將會意識到物理、化學等這類學科的學習逐漸有了重點。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初中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學習形式來記憶相關的化學理論和公式,照搬地去利用,那么學生對于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永遠只能停留于表面。不經過一些實踐的操作,學生的意識永遠得不到根本上的提升,因此,為了加強學生對于化學課本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需要在設置趣味實驗的同時將實驗前期的實驗目標規定明確,在實驗目標當中要將教材內容主要內容關鍵點和重點標明清楚,讓學生能夠有目的、有意識地去進行化學實驗。例如,在講解有關于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的趣味實驗可以設置為“鈉的氧化”,同樣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要將前期的小實驗設計得生動豐富,并且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詢問學生:你觀察到鈉在空氣中氧化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包含著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趣味實驗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觀察過程中逐漸發現鈉和一些其他金屬在空氣當中氧化變暗擁有著共同的特點。這時教師再提出一個新的問題:為什么鈉會在空氣中氧化呢?這便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學生帶著教師的提問進入到后續的學習當中,聯系前期的趣味實驗。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將能夠自主地發現實驗當中存在的規律,結合教師的講解將知識更好地內化,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這樣的方式也為他們后續的問題解決奠定了有效的基礎。
(三)運用趣味實驗,拓展學生思維
化學是與生活自然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一些化學現象和化學實驗中所反映出來的結果,某種意義上都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水或火的產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化學反應。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設置趣味實驗不僅能夠帶動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課堂環節當中,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擴展思維,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與過去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學教學更加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化學學習要求學生能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創新思維,對一些固有的定理產生新的認識。例如在有關于“銅和濃硫酸”的實驗當中,教師以案例實驗展示引導學生對視頻當中的化學反應和直觀觀察到的顏色變化產生好奇心,這時候,在確保實驗設備安全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確保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所得與實踐所得能夠融合為一體,把銅和濃硫酸反應的公式與實驗聯系起來。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學生實驗的安全性,同時避免過于干涉學生的操作步驟,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探索,化學本身就是引導人探索的科目,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地挖掘化學學習的樂趣,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遇到專業性的困難時,教師再去耐心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實驗效率得到提高。當學生根據一次實驗得到相關思維的拓展之后,教師可以順勢采取其他類似的實驗。在讓學生進行二次操作時,要求學生合作或單獨完成,以培養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能力,經過反復的操作之后,學生對固定知識和實驗操作已經形成了相應的思維模式,同時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變通。
總而言之,趣味化的實驗重在體現實驗當中的趣味,這種趣味不僅在于學生的興趣,更在于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與實驗本身所有的樂趣也不可分割。高中化學教學與趣味化實驗相結合,有效地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換為全新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拓展思維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效率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陶海兵.高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運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4):54.
[2]黃莉.趣味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8(43):158.
[3]馬文華.趣味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數理化,2014(16):64.
[4]郭琪.趣味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