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
摘要: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移動支付全面普及,大數據逐步建立,信息化和智能化引起了人們工作方式和企業降本增效的變革。“一帶一路”戰略有力助推了中國經濟走向海外,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當前,財務人員面臨眾多挑戰,財務轉型迫在眉睫。文章闡述了新時代財務人員轉型的概念以及重要性,并發現傳統財務人員只注重“專崗化”發展,忽視了“業財”融合、服務支撐和價值創造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大量“機械”低層次財務工作逐步被機器所取代,面對生存和發展危機,文章提出應該提升財務人員的價值和開拓更高更廣的執業發展空間,為時代而轉型,緊跟形勢需要,提升綜合素質和增強價值創造能力,向管理型、策劃型、決策性和復合型的人才轉變。
關鍵詞:財務轉型;能力提升;價值創造
當前,以德勤為代表的財務機器人迅猛走上財務工作崗位,財務裁員浪潮席卷各個集團企業,危機突然降臨至眾多財務人員面前,要么被逐步淘汰,要么循勢轉型。財務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只能將危機化為機遇,如何有效應對外界的變革推動財務人員的轉型,推動財務人員能力提升和實現價值創造,將財務人員打造成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這是面前急需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一、新時代下財務人員轉型概述
(一)新時代下財務人員轉型的概念
財務人員轉型是指財務人員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為適應企業生存和長期發展的需要,以戰略性財務為導向,在加強現有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前移財務管理工作,全面參與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以及資產管理等經營活動,強化對企業經營全過程的決策支撐和價值管控。現代財務人員轉型的本質是充分利用財務等專業基礎知識,升級深化財務功能,實現更大的價值和服務支撐。
(二)新時代下財務人員轉型的重要性
1. 財務人員創造更大價值、提升地位重要途徑
一個財務人員“地位”的高低最終是通過所創造出的價值來衡量的,創造出來的價值越大,財務人員的地位越高,對應的薪酬回報也會越高。傳統型的會計人員往往處于低水平、低價值的層次,在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時代,這些人員將會被大量壓縮和淘汰,純機械化的、不創造價值或者創造的價值較低的會計工作崗位逐步會被機器人所取代。
2. 財務人員升級和深化財務功能的必然選擇
傳統財務基本職能側重于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但這越來越被企業淡化,有的被智能系統取代、有的甚至瀕臨被淘汰的危機現狀,這遠遠不適應現在企業發展需要的現狀,逼迫財務人員轉型成為現代社會的必然,財務功能升級和深化財務功能是財務轉型的基本思路。
3. 為財務人員職業規劃開拓出了新空間
財務人員轉型是財務人員化危機為機遇的過程,不僅沒有削弱財務人員的重要性,恰恰更深入和更全面的強化了財務的重要性,為財務人員的成長發展周期規劃的更長遠,發展空間開拓的更開闊。
二、新時代下財務人員轉型存在的問題
財務轉型對現在的每一位財務人員來說意義越來越重大,但因為轉型方向和思路不夠理性和清晰,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一)忽視了職業發展“根基”
從事財務工作一方面要有過硬的財務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各項財稅政策和職業道德規范。當今社會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更新特別快,但好多會計人員并不能跟上知識更新的步伐,即使參加會計繼續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和應付;另外,當前財務人員仍然屬于“高危”行業,違反財經法紀和職業道德的案例層出不窮。
(二)對財務的未來失去信心
當前社會低層次和傳統型財務人員明顯“過剩”的確是一個事實,再加上2020年清華大學等高校明確取消會計專業本科招生,這也釋放了當前低層次和傳統型財務人員已經不符合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信號,但是教育的改革實際上是對財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培養復合型高層次的財經人員,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三)不能深入研究業務和融入業務
目前以財務機器人和互聯網為基礎的轉型熱潮,主要是推動了財務共享的大發展,但忽略了深入研究業務和融入業務的一面,造成了財務人員大量被裁員和被冷淡。財務價值的創造如果離開實際業務的發展,財務的價值也會逐步歸零。
(四)財務人才結構出現了明顯的矛盾
傳統基礎會計人才的培養數量出現了明顯相對“過剩”的現象,據統計,現在會計畢業生的轉行比例竟然近50%;而未來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和結構優化,對財務人員在經濟、法律、金融、計算機、外語和實際行業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經驗要求越來越高,管理型、創新型和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卻明顯不足。這種矛盾在經濟高速發展和信息智能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顯得日趨嚴峻,這就為財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即以需求來培養人才,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可以支撐推動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新時代下財務人員轉型的途徑
為了解決財務人員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系統、科學地分析每個問題的深層次本質,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和結合現實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針對性的探索出各種有效的轉型舉措和路徑。
(一)做遵守職業道德和遵紀守法的財務人
隨著財經領域立法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嚴,涉及財經職業道德和法紀的行為越來越多,每年都有好多財務人員因為違法而斷送了自己的整個財務職業生涯,堅持原則、堅定立場的財務意志絕對不能動搖。任何時候,任何單位,對人才“德才兼備”的要求永遠不會改變,但德行是任何單位聘用人才的首要條件。為了做好道德“防線”的建設,一方面要不斷加強職業道德和財經法紀的知識學習;另一方面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去監獄、檢察院等司法機構警示教育基地開展真實案例警示教育,做到思想和行動上一致。
(二)做學習型和創新型的財務人
會計人員如果要勝任未來的會計工作,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職業財稅理論知識,不斷夯實專業基礎知識,積極主動的做好自我后續教育培訓,切忌流于形式應付監管部門;同時為適應新的經濟業務的發展,財務管理、財務決策等立家之本工作應當不斷的創新,創新財務流程制度、創新價值創造點、創新財稅和企業戰略規劃等等,創新既需要與實際業務密切結合起來,又要與外界經濟、法規、和國家各項政策等方面的變化密切結合起來。另外,學習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能孤立展開,應當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提升競爭力,才能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三)做價值創造型的財務人
財務的價值創造點要不斷升級層次、要不斷開拓新的領域,除了繼續搞好內外風險防控、成本費用管控等傳統價值創造點之外,還應當實現稅務籌劃、商業模式設計、金融創新、財務及企業戰略規劃等更高價值的創造點,財務人員應當將執業圈子擴大、探索的步子邁的更大點。具體來說,財務創新可以分兩個層次來展開:一是將傳統的開票、結算、出納、核算等基礎會計工作交給智能系統來完成,將基礎會計人員從純機械的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時間用在刀刃上,實現基礎會計人員向專業管理會計的轉變,重點承擔起傳統的財務價值創造點,做好財務監督、實現降本增效、做好風險防控和內部控制建設,堵住管理上的各種漏洞;二是中上層財務管理者和財務領導者應向稅務籌劃、商業模式設計、金融創新、財務及企業戰略規劃等更高價值的方向發展,讓財務人員創造的價值從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一個明顯的質變,從而為財務人員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財務人員享有更高的地位和待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做業財一體化的財務人
財務人員融入業務是財務人員真正實現轉型和實現更大價值的土壤根基。首先,財務人員要做一個對業務有用的人,做好服務支撐就要深入業務、懂業務、精通業務,財務不懂業務,就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服務。其次,財務人員在深入業務的同時,會及時了解業務的變化,這為調整財務流程制度、財務決策和做好財務分析活動等提供了精準信息。最后,可以結合最新的業務發展情況做到更好的稅務籌劃、投融資可行性分析和財務戰略調整等工作,并不斷推動財務人員開展更多的創新和價值創造活動。財務人員走“業財”一體化的道路,不僅可以確保財務做好各項“前置”性工作,預防工作的被動以及產生的不必要的損失,還為實現各項財務戰略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可以讓財務人員更能適應企業的發展和滿足企業的需要,客觀上還為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開拓出了更多的路子,讓經濟發展對財務人員的“依賴”變得越來越大。
(五)打造“復合型”財務人員
打造復合型財務人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深入學習財經法律法規,現代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在合同簽訂、招投標和納稅體系的規劃搭建、經營風險防范等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二是深入研究金融政策及運作,隨著金融業與企業發展的融合越來越密切,現代企業做大做強必然繞不開金融業,為此,要不斷學習研究國內外上市公司上市投融資的專業知識,精通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專業知識為所在的企業服務;三是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結合,開發更多的信息智能軟件系統,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四是針對外向型經濟,要培養精通會計和相關外語的海外財務人員,以支撐我國“走出去”的經濟發展戰略。
四、結語
總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和財務職能機器人的出現,給傳統會計人員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是出現眾多裁員的背后,為未來會計人員的轉型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財務人員轉型是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是優化財務人才結構的必然。轉型后的財務人員必然在綜合素質、理論水平、能力提升、價值創造和研究創新等方面會有一個質的大飛躍,新型財務人才必然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強勁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高凱.新時代下對于傳統財務人員轉型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9(08):63.
[2]楚金夢.人工智能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及其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8):145-146.
[3]李亞衛.基于業財融合視角下的財務轉型——從任正非炮轟華為財務部門談起[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32):77-78.
[4]羅典.“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人員轉型綜述[J].財經研究,2019(03):79-80.
[5]曹獻順.新技術變革條件下的財務人員轉型發展的探索[J].納稅,2019(28):181.
(作者單位:潤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