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文文
[摘 要]低年級學生理解長句子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正視學生的理解現實,在教學設計和引導方面深入探索,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學法,促使學生順利解讀長句子,在深入閱讀體驗中形成牢固的認知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學級;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9-0029-02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些比較長的句子,學生年齡較小,語法基礎薄弱,閱讀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給予學生方法指導,如解讀詞語、借助符號、層次梳理、對應讀寫等,引導學生理解長句子的豐富內涵,建立長句子的閱讀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解讀詞語,為讀好長句子奠基
閱讀長句子時,教師要對長句子中的詞語進行梳理和篩選,找出一些典型的詞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讀長句子的意思。同時,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教輔工具書自行解讀典型的詞語,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長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認知構建。如教師不妨鼓勵學生自主展開梳理,找出典型的詞語,并聯系具體的語境解讀詞語的內涵,這對提升學生理解長句子的能力有現實意義。
例如,教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時,這篇課文中有較多的長句子,教師具體引導時,要求學生找出長句子中的典型詞語。如課文中的第一段就是一個長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梳理性閱讀:“第一段的句子很長,這里面有哪些詞語是比較典型的呢?找出這些詞語,仔細體會它們的意思。如果不能正確解讀,不妨借助工具書進行查閱?!睂W生接受任務后進行閱讀,找出一些典型的詞語。如“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等詞語展示了小蝌蚪的基本生活形態,其中“大大”“黑灰色”“長長”等詞語是對小蝌蚪的外形特征進行描寫,“游來游去”是表現其輕松自在的生活狀態。也就是說,這個長句子描寫了小蝌蚪的基本情況。上述教學,教師從典型詞語的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自行梳理典型詞語,并進行閱讀解讀。由于典型的詞語大多沒有理解難度,所以學生都能夠解讀,確保長句子的閱讀順利展開。同時,通過這樣的分析解讀,幫助學生找到了更多閱讀的方法,積累了更為豐富的學法。
二、借助符號,為讀好長句子助力
學生對長句子的理解存在很多影響因素,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梳理,引導學生弄清楚長句子的意思。一般來說,遇到句末符號才是一個句子。因此,教師要注意展開梳理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文本中的長句子,并對長句子的分句符號以及句末符號及時關注。如長句子中頓號的應用,一般是將一些詞語和短語進行并列設置,從平行的角度展開梳理和思考,促進理解句子的核心;句末問號、嘆號的應用,需要從語氣的角度思考,對長句子進行感性分析。
長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為閱讀輔助因素,學生對此常常忽視。因此,教師可從這個角度展開引導和設計,讓學生從新的角度進行閱讀,促使學生深入學習與思考。例如,教學《我是什么》時,教師列舉一個長句子:“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边@個句子很長,運用頓號將唱歌、跳舞、開大會等活動列舉出來,給人的感覺是“水滴是極為有靈性的東西,生命力很強,帶有孩子的特質”,使學生明白這些頓號的使用意在傳遞豐富的信息與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漸掌握了句子的內涵。為形成鑒賞方法,教師要求學生找出一些長句子,從標點符號的角度展開解析,于是學生模仿教師示范進行對應解讀。如文本中的最后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么?”,有學生解讀道“這句子的最后用問號,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問題,能夠激發讀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上述教學,教師從標點符號的角度展開示范操作,給學生傳遞比較清晰的信息,鼓勵學生在模仿學習解讀中掌握鑒賞的方法。以標點符號作為鑒賞的切入點,這是比較有創意的設計,給學生帶來的閱讀感知也是極為深刻的,獲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三、層次梳理,為讀好長句子引路
長句子常為復句,甚至有一些為多重復句,而學生對復句的認知較少。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告知學生閱讀中的專業術語,而要引導學生對長句子進行梳理分析,找出長句子的層次,如讓學生從邏輯的角度展開閱讀等。只有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才能讀好長句子。另外,由于句子的結構形式眾多,所以在具體引導時,教師不需要讓學生運用專業術語展開解讀,而是從意思內容的角度進行感知體驗,感受長句子的層次。
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大多處于表層,不會深入句子的核心展開想象與思考。因此,教師應從句子的結構層次方面予以引導,讓學生真正掌握長句子的構成特點。例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展開具體的閱讀學習,并挑選一些長句子進行示范解讀。如“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這個句子分為兩個層次,采用先后的順序展開描寫和介紹,先寫“豆莢炸開”,使用了象聲詞,非常有動感,后面說明結果,即孩子們離開了媽媽。學生從教師的解讀中受到啟示,自行尋找一些長句子進行分析解讀。如“豌豆媽媽更有辦法,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這個句子雖然不長,但是卻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也是一種先后的關系,先說豌豆媽媽有辦法,再說明是將豌豆放在太陽底下曬。教師對學生解讀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閱讀鑒賞的意識。上述教學,教師給學生做示范,對長句子進行具體解讀,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啟示,為學生自行展開閱讀、解讀長句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對長句子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誦讀句子時會有正確的語氣和語調,自然產生情感共鳴。
四、對應讀寫,為讀好長句子雅正
遇到長句子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展開仿寫訓練,即讓學生模仿長句子進行造句,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長句子。仿寫本身就是內化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在具體引導學生仿寫時,教師要對句子的結構進行簡單梳理,使學生在實踐感知中形成仿寫認知。讀寫結合是最為典型的訓練形式,既能讀好長句子,又可以寫好長句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黃山奇石》時,在學生對文本有了梳理性閱讀,基本明晰文本內容后,教師找出一些長句子,要求學生做重點解讀并布設仿寫任務:“長句子有一定的構建邏輯,仔細閱讀這些長句子后展開仿寫,看誰的仿寫更規范、更有創意。”如“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個句子,學生接受任務后對句子進行觀察梳理,找到了仿寫的角度,展開個性化的仿寫。課堂展示階段,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一學生這樣仿寫:“花園里的鮮花有很多,像‘花瓶‘花盤‘花蝴蝶。”上述教學,教師從讀寫的角度展開設計和啟動,給學生提供了深入閱讀的機會。在仿寫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仿寫的長句子進行梳理性閱讀,找出其中的構建邏輯,還要創設適合的語境。從學生的仿寫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能夠找到長句子的構建特點,在仿寫中促進認知內化。
總之,解讀長句子中的詞語,能夠為讀好長句子奠定基礎;借助標點符號的理解,可以為讀好長句子形成助力;梳理長句子的層次,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到長句子的閱讀之中;讀寫長句子,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內化,形成長句子閱讀的深刻認知。因此,教師要積極探尋閱讀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啟迪,使學生獲得更多有效的閱讀方法。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