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航 劉立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不僅讓美國經濟遭受了重創,也給美國銀行業的經營業績帶來了嚴重沖擊。2021年1月,美國各大商業銀行2020年年報相繼出爐。總體來看,美國各大商業銀行在第三、第四季度的經營狀況已經有所改善,盈利能力、資產狀況等與上半年相比均有較大提升,這表明銀行業經營狀況已在2020年下半年實現觸底反彈。那么,美國四大銀行年報背后反映了怎樣的宏觀經濟信息;商業銀行邊際改善的經營狀況能否持續。本文試以美國四大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2020年年報內容為依據,分析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并簡要展望其未來。
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明顯下降,但其環比快速上升,銀行間分化嚴重
從2020年年報看,與前三季度相比,美國四大商業銀行凈利潤上升明顯(見圖1)。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是摩根大通。年報顯示其凈利潤達到291.31億美元,雖然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0.04%,但已比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的28.65億美元實現了8倍有余的增長。從宏觀層面看,這反應出疫情沖擊對銀行業的負面影響已經在2020年年末得到初步遏制。疫情之初,投資者們對“四大行”可能最終需要觸碰“大而不能倒”的“潛規則”和“紅線”才能在“黑天鵝”危機中存活下來的憂慮,如今可以打消了。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對美國銀行業的全面復蘇,乃至復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持過度樂觀的態度。我們注意到,銀行業內部各銀行間的盈利能力差距仍可觀。例如,富國集團在其他三大行凈利潤于第二季度止跌企穩并小幅回升之時,其凈利潤繼續下降到了負值(-18.27億美元);年報顯示,富國集團雖然實現了35.86億美元的盈利,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82.11%。這不僅體現出了各銀行之間經營能力的差別,更充分表明了疫情影響下美國經濟行業不平衡的問題。各銀行間盈利能力的差異和“排序變化”,如在2019年年末富國集團的凈利潤總額略高于花旗銀行,但花旗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的凈利潤數量遠高于富國集團,也正是源于其貸款對象在疫情中所受到的不平衡沖擊所致。因此,對于目前表現出的美國商業銀行凈利潤邊際改善的勢頭能否持續,取決于2021年年初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情況,我們還需在樂觀之際保持謹慎。
貸款減值準備全年呈“倒U形”走勢,表明商業銀行壓力逐步減小
從全年數量變化上看,貸款減值準備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走勢,反應出2020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商業銀行面臨來自全球銀行業務和消費者銀行業務的壓力正在逐步減小。以摩根大通為例,其資產儲備在2019年末為131.23億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別為232.44億美元和320.92億美元,此時該數值見頂;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別回落至308.14億美元和282.28億美元。回顧2020年上半年減值準備計提的大幅上漲,其底層邏輯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納為宏觀和微觀兩大層面。其中,宏觀層面表現為對針對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尾部風險)增加的整體計提;而微觀層面則是表現在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客戶和行業的具體信用資質分析后的疊加增提。進入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無限量QE政策帶來的流動性泛濫以及客觀上實現的金融市場穩定,金融風險在資產間、機構間的相互傳染和“流動性踩踏”事件沒有實際發生,尾部風險的憂慮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因上述“宏觀邏輯”而增加的整體減值計提將會做一部分的沖銷。此外,由于部分行業(如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并沒有因為疫情受到嚴重波及,以及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如中國等)的經濟迅速復蘇給全球經濟重振帶來了宏觀和微觀層面的信心,上述“微觀邏輯”的疊加增提也都在下半年得到相應沖銷。以上合力形成了2020年下半年四大行貸款減值準備的下降(見圖2)。
全年貸款總額、凈額持續下降,反應出商業銀行避險情緒仍未消減
從發放貸款總額和凈額來看,2020年度美國四大商業銀行貸款發放總體呈逐季度下降趨勢。同比層面,除摩根大通外,其余三家商業銀行全年貸款總額、凈額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這與美國金融歷史上若干次金融危機之后的情形是一致的。貸款同比下降,一方面反應出商業銀行對未來的經濟恢復仍較為謹慎,避險情緒仍未消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金融機構對行業景氣把握的不確定性。從貸款結構上看,第三、第四季度中摩根大通的貸款增量主要集中在賬齡相對較短的零售行業和互聯網行業而非賬齡較長的傳統工業。同時,就存貸相對增速而言,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摩根大通吸納的存款總額為21442.57億美元,較三季度末增長了7%,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37%;但貸款總額為10128.5億美元,較三季度末僅增長了2%,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2%。貸款結構的“嫌長愛短”和貸存相對增速的顯著差異,均表明其貸款發放仍保持高度宏觀審慎態度。因此,不能因其全年貸款總額同比有所增長而否定對其避險情緒濃厚的研判(見表1、表2)。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盡管美國四大銀行新鮮出爐的年報中表現出了銀行業在盈利能力上有所恢復、業務壓力上有所消減的“止跌企穩”態勢,但同比利潤的大幅下降和各銀行間在報表上呈現出的分化態勢表明,美國銀行業遠未走出疫情沖擊的陰霾。全年貸款發放總額、凈額的下降趨勢,“嫌長愛短”的貸款賬齡結構特征,以及懸殊的存貸款增速差距,均表明此時各商業銀行避險情緒依然濃厚。基于如上分析,結合目前疫情在美國仍在繼續蔓延的大背景,在美聯儲出于流動性需要暫無意改變現行低利率政策的前提下,美國銀行業若要重整旗鼓仍尚需時日,當前仍不宜盲目樂觀。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