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雪

《心靈奇旅》劇照
皮克斯出品的3D動畫片《心靈奇旅》在新舊年交替之際上映,可以說是一劑后疫情時代的心靈雞湯和安慰劑。
《心靈奇旅》的故事很簡單:一位黑人中學音樂老師喬伊·加德納不僅獲得了全職教職,還得到夢寐以求的機會—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演奏鋼琴。然而,在他人生的高光時刻,所謂樂極生悲,他不小心掉到了紐約街頭的下水道,他的靈魂脫離肉身,去到一個奇幻的地方“生之來處”(the Great Before)。在那里,年輕的靈魂們接受導師們的培訓,在前往地球之前,他們將獲得各自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決心回到地球生活的喬伊,認識了一個早熟的靈魂“二十二”(蒂娜·菲配音),后者一直找不到自己對于人類生活的興趣。隨著喬伊不斷試圖向二十二展示生命的精彩之處,二十二對一些人生終極問題有所領悟。
1986年2月,由艾德·卡特姆、約翰·拉斯特、比爾·里夫斯創辦的皮克斯動畫公司,在蘋果創始人史蒂芬·喬布斯1000萬美元投資下啟動了,總部設在硅谷附近的埃默里維爾。
創立之初的皮克斯,想要做動畫界的另類。不同于老牌動畫大廠迪斯尼和夢工廠,皮克斯鼓勵創新和獨特性。相比那些總是講述傳統價值觀和主流雞湯的迪斯尼、夢工廠的故事,皮克斯似乎更懂寓教于樂,加上腦洞大開的“非常規生活”的世界,顯得獨樹一幟。
2006年被迪斯尼收購之前的皮克斯,作品頗具創作者個人特征。例如,創始人是清一色的男士,很多作品的主角都是男性,一些清奇的思維、笑料和橋段,流露出妥妥的直男甚至理工男的審美和思維。
當時的皮克斯,本身已經形成一種動畫創意產業的社會現象。它使用全世界最先進的動畫技術、最細致的市場調研、最大規模的宣發系統,讓創作人員能從劇作變化里反推出主流觀眾的喜好、心態變化等。這或許是迪斯尼帶給皮克斯的變化。
無可否認,《心靈奇旅》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動畫技術的強大。例如,該片對于現實世界場景,特別是紐約街景,采取了極致的寫實風格。比如紐約地鐵車廂中的一場戲,高度復刻紐約地鐵車廂,包括那些不干凈的座椅,以及擁擠的空間中總是不小心撞到別人等逼真畫面。

皮克斯動畫公司
創立之初的皮克斯,想要做動畫界的另類。
確實,皮克斯的很多動畫都非常聰明地抓住觸動觀眾情緒的題材和點,特別擅長創作關于夢想、親情的片段,讓人忍不住落淚。皮克斯出品的《飛屋環游記》和《尋夢環游記》,都曾讓筆者潸然淚下。
可一旦涉及劇本整體結構、劇情邏輯,作品中就出現一些講不通的地方。就整體而言,皮克斯真的有點對不起那些看得人眼淚直掉的佳章,精明有余,真實不足。舉例來說,《心靈奇旅》長達9分鐘的結尾頗有狗尾續貂之感,該表達的理念之前已經表達得非常充分,最后的部分無異于說教。
片中“生之來處”的設置,讓筆者想到另外一部同為皮克斯出品的動畫作品《尋夢環游記》。后者同樣設置了一個靈魂所在的世界,也讓人想起中國故事里的陰間—人死亡后和投胎轉世之前的世界。
全片整體都跟《尋夢環游記》的發展路線太像,但后半部分卻沒有推上去,人物轉變生硬,虎頭蛇尾。特別是對一直遭受到負面評價、精神受到創傷的小孩“二十二”的塑造,單薄而輕飄。看完全片,筆者特別想知道二十二到底找到了怎樣的人生閃光點?主創不告訴觀眾,是要拍續集嗎?
在電影中,不想去地球投生并一直迷失的二十二,最后階段的醒悟是由男主喬伊來實現的。喬伊在彈奏鋼琴時實現靈魂出竅,來到“忘我之境”并把前往地球的徽章還給二十二,二十二隨后投胎。人物塑造因此少了一環內在轉變的動力,變得單薄而沒有層次。二十二對男主的依賴,支撐不起電影給她這個角色的分量。
此外,男主角喬伊的頓悟也有些突然。喬伊多年來一直想演出爵士樂,在穩定的教職和夜間俱樂部演奏的愛好之間躊躇滿志。當他終于得到一個機會成功地演出了一場,就對人生意義開悟了:發現成功的感覺原來不過如此!我之前為啥那么拼命?……對于普通觀眾來說,他頓悟得太快而缺乏轉變鋪墊。他才邁出一小步就開始飄了,讓人懷疑他是真心熱愛爵士樂,還是為了追求它帶給自己的所謂成功?
片中“生之來處”的人告訴喬伊,人生的閃光點并不是人生的意義和目的。這似乎是在說,并不是每個人都要為所謂的夢想奮斗。電影試圖傳遞的價值觀是:不要被宏大的人生價值和激情綁架,而要珍惜當下。
電影里,這個所謂的“活在當下”的主題,說得就好像追逐夢想、目標和意義就一定會迷失一樣。其實,或許只要確保自己追隨內心而活,而不是被他人和社會的價值觀綁架去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才是“活在當下”。從這一點看,電影并沒有講明白其主旨,而留下淺顯片面的印象。
雖然并不完美,但《心靈奇旅》應時而生、順勢而為。2020年5月,美國白人警察將一名體內帶毒的黑人按在地上,間接致其死亡,引發了如火如荼的“黑命貴”抗議運動。在種族歧視仍舊嚴重的美國社會,《心靈奇旅》是一部格外政治正確的作品。
片中的男主角喬伊及其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是黑人。男主角熱衷演奏的爵士樂,也是一種黑人文化對美國大眾文化的貢獻,連地鐵里演奏賣藝的流浪漢也是一名黑人。在作品中,我們通過男主角了解了黑人生活和文化、黑人的掙扎和夢想,例如他常去的理發店里,理發師對人生花火的追求和對現實的妥協。

《心靈奇旅》劇照

《心靈奇旅》劇照
掛在喬伊家里顯眼位置的名畫《班卓琴課》的創作者,是著名非裔美國藝術家Henry Ossawa Tanner,他在之后的紐約非裔社區哈萊姆區的文藝復興中被視為先驅(20世紀20年代,生活在此的非裔文化精英合力挑戰白人主流社會的種族歧視)。在這幅畫里,非裔祖孫二人所彈奏的班卓琴,原本總是被白人彈奏。
《心靈奇旅》是一部格外政治正確的作品。
本片是皮克斯第一部以非裔為主角的動畫長片。為了準確表現非裔的社會文化,皮克斯專門請來多位文化顧問,特別是邀請非裔電影人坎普·鮑沃斯擔任本片的聯合導演和編劇。片中的理發店,就高度還原了鮑沃斯常去的一家主要服務非裔居民的紐約理發店。
此外,動畫片配音也是以爵士樂和電子樂為主(中間還插入了嘻哈、R&B和搖滾歌曲)。其中,爵士樂由非裔音樂人喬恩· 巴蒂斯特操刀,包括好幾段即興演奏,對應了電影中的現實世界。
只有生過病受過傷,你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與世隔絕過,你才明白社交生活的快樂和熱鬧;只有與死亡擦肩一次,你才會領悟生之美好,甚至開始找尋生命的目的與意義……
《心靈奇旅》想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它講道理的方式有些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