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曉曄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提出了“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的要求,強調“教學設計能否反映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關鍵在于確定開展活動的議題”。要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打造活動型學科課程,議題式教學毫無疑問成為新時代廣大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新選擇。文章以統編版教材哲學與文化第五課第三框《社會歷史的主體》為例,對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實施議題式教學進行初探。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哲學課堂;議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4-0047-03
新一輪全國課程改革要求開展綜合性、活動型的思想政治課,在這一背景下,議題式教學應運而生。議題式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上都實現了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超越,它將推動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評價機制等的不斷更新,具有巨大的理論價值。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促使活動型課堂得以實現,通過開放性、引領性的議題,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增強思辨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具有巨大的實踐價值。因此,議題式教學作為新時代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已經成為新一輪全國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之一,引起了廣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及深入探索。
一、善于發現定議題
新教材哲學與文化打破了舊教材生活與哲學的原有體系,對哲學模塊進行了順序上的調整、內容上的更新與統整,這與2017年版課標相呼應,也使得高中思想政治哲學部分的教學更加具有邏輯性與綜合性。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應該依據新課標,將新教材的全部知識融會貫通,做到心中有數,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教學體系,以便更好地構建活動型學科課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擇并確定議題,是開展議題式教學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所確定的議題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時代性。所選擇的議題應體現政治學科特點,注重與時俱進。那些新近發生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議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共鳴。第二,價值性。所選擇的議題應考慮融入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第三,實踐性。所選擇的議題應該有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合作性學習,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將理論付諸實踐,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浩如煙海的教學素材中,本節課選用了“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十八洞村舊貌換新顏”這一備受關注的時政熱點,并在備課過程中與其他教師和學生探討確定了其余生活化子議題,補充了相關的教學材料。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主議題:決勝全面脫貧攻堅戰,十八洞村結出“幸福果”。
視頻導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十八洞村的脫貧路”。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花垣縣的十八洞村進行考察調研,在這里他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六年多來,十八洞村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已經舊貌換新顏,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扶貧之路。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教師提問:看過視頻,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為十八洞村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需要凝聚起全體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呢?
活動總結: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正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縮影。同學們在課前已經根據導學案,分小組進行了自主探究學習,下面,我們有請各組代表來展示他們的自學成果。
設計意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花精力最多的就是扶貧工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這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不陌生的。這個議題的選擇,使得學生能切身感受十八洞村在脫貧攻堅戰下的滄桑巨變。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議題的學習中,并加深對我國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理解與感悟。
二、巧妙構思展議題
要使議題式教學順利展開,教師所留的前置性作業尤為重要。本節課在“決勝全面脫貧攻堅戰,十八洞村結出‘幸福果”這一主議題的引領下,設計了四個子議題,即四個環節:
環節一:十八洞村的巨大變化——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環節二:十八洞村的脫貧精神——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環節三:十八洞村的脫貧經驗——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環節四:十八洞村的脫貧模式——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本節課主要采取“學生自主展示、各組之間互相點評學習”的模式。在議題式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實力相當的合作學習小組,然后給他們布置前置性作業讓他們圍繞議題開展自主探究,最后在課堂上每組隨機抽學生展示小組自學成果。學生需要分工合作,搜集與議題相關的各種資料,最終整合篩選制成PPT或者紙質版的展示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媒介素養和科學精神素養得到了提升。具體設計如下:
環節一:十八洞村的巨大變化——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學生展示: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耕地只有0.83畝,地塊零碎分散。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指導思想下,村民們轉變思路,在花垣縣農業科技園異地流轉土地1000畝發展獼猴桃產業,2018年獲得收益88.5萬元,預計未來會穩步增長。十八洞村的山泉水甘美潔凈,富含礦物元素,村民們就利用資源入股,與步步高集團合作建成十八洞山泉水廠,村集體每年可獲得保底分紅50萬元。
教師提問:你們還能舉出哪些事例證明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呢?人民群眾的物質生產活動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什么作用?
活動總結:十八洞村的獼猴桃長勢喜人,被裝上物流車銷往全國各地,為廣大群眾提供了美味可口的獼猴桃;十八洞村的天然山泉水被村民加工后,成為家庭日常所需的大桶飲用水和小瓶礦泉水,常常供不應求;鄉村旅游逐步發展起來,村民們在自家開起了農家樂,為游客提供可口的菜肴……廣大勞動群眾為我們生產出了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是我們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設計意圖: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的知識比較抽象,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在脫貧攻堅戰中凝聚起的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環節二:十八洞村的脫貧精神——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學生展示(播放視頻):在當地婦聯的牽頭下,十八洞村村民辦起了十八洞村苗繡特產農民專業合作社,五彩線繡出了十八洞村的富貴之花,苗族文化隨著苗繡產品的熱賣得以傳播,村民們繡牡丹、繡鳳凰、繡出苗鄉好風景。
教師提問:苗繡的繡樣內容來源于何處呢?美麗的苗繡產品暢銷國內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活動總結: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直接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精神財富。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加深學生對哲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課堂中自由進行思想碰撞,在生活中發現和掌握相關哲學理論,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環節三:十八洞村的脫貧經驗——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學生展示(播放視頻):十八洞村部分居民以前是游手好閑的單身漢,如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全域規劃,堅持全民參與,全村人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集體經濟在十八洞村蒸蒸日上;網絡直播帶貨、養殖蜜蜂、開民宿等脫貧致富模式在十八洞村得到推廣,單身漢也化身勤勞致富的帶頭人。
教師提問:為什么打贏脫貧攻堅戰要緊緊依靠人民?請小組討論并說明人民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
活動總結: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脫貧攻堅全國一盤棋,推動著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國也在為世界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所遭逢之困厄、挫折,可謂數不勝數,但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靠的就是全民族的上下一心。
設計意圖:通過對十八洞村村民生活面貌的今昔對比展開分析,引導學生在比較與甄別中提高認識、加深理解,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同時,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認同和堅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議題式教學倡導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構建活動型課堂,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模式,恢復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是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課堂主導作用的缺失,相反,更加考驗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在活動型課堂中,要順利開展議題式教學,需要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布置合理恰當的前置性作業。第二,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第三,預設能有效啟發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第四,營造民主自由的課堂探究氛圍。第五,保證良好的課堂討論秩序。為了將課堂的主體地位真正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獲得感,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廣大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不遺余力地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三、總結升華踐議題
高中思想政治哲學課堂教學,必須要保證體現哲理性而不是進行簡單的“熱議”。議題式教學強調讓學生的思維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自由碰撞,最后達成共識。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哲學理論積極轉化為生活實踐,達到知行合一的高度,也是議題式教學的應有之義。在第四個環節中,筆者采用了引導學生直接探討的模式。具體設計如下:
環節四:十八洞村的脫貧模式——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教師展示:播放視頻“決戰決勝——習近平指揮脫貧攻堅進行時”。
教師提問: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尤為牽掛貧困人民?中國是如何跑出了減貧的“加速度”?
活動總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正是源于黨對于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堅持,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
設計意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的腳步從未停歇,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個最貧苦的地區。這對學生原本的認知產生了沖擊,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加深了學生對于唯物史觀中人民群眾這部分哲理與方法論的感悟。歷史上,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在這場脫貧攻堅的人民戰爭中,歷史再次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就必須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引導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在減貧路上自覺為國家作出貢獻。
新一輪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核心便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來開展。通過讓學生參與預設的議題探究,完成相關的合作探究任務,促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扣好人生第一??圩?,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本位的議題式教學應該具備以下特征:第一,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設計真實切合的任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核心素養。第二,多角度設置議題情境,借助生活化情境,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舞臺”。第三,強化價值辨析,鼓勵學生展現多元且具有創新性的答案,為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空間。第四,借助新課標實施建議中的學生活動表現評價表,評價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第五,引導學生將理論認知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要使精心設計的議題式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既要在日常備課中下功夫,做好頂層設計,更要在教學實踐中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新時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敢于迎接新挑戰,堅持預設與生成相結合,一方面要追求議題式教學內容的多樣化與豐富性,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雖然筆者已經廣泛地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并反復完善,盡力將核心素養的培育滲透到各個細小的教學任務中,但很遺憾仍存在很多的不足與困惑。通過微格教學的實踐,筆者收獲了許多教師與學生的建議,讓筆者對于議題式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議題式教學永遠在路上,等著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去探索與實踐。
(責任編輯? ?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