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士森
[摘? ?要]圖片史料以圖片形式將直觀而生動的歷史素材呈現在學生面前。將圖片史料應用于歷史課堂各環節,有助于改善教學過程單一化、凝固化的現狀,使學生的歷史思維得到培養與發展。文章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為例,對如何在新課導圖、正文講解以及課后總結三個教學環節中運用圖片史料進行了深入探究,旨在發揮圖片史料的功能,提升歷史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圖片史料;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4-0083-02
圖片史料是一種重要的歷史課程資源,在新課改不斷推進、多媒體廣泛普及的背景下,圖片史料的價值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深入的挖掘。然而,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圖片史料在歷史課堂各環節中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歷史課堂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班級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在實際歷史教學中,并非每節課都適合運用圖片史料,教師應該以具體課堂實際為依據對圖片史料進行合理甄選。為此,筆者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為例,對如何在新課導入、正文講解以及課后總結三個教學環節中運用圖片史料進行了探究,以更好地提升歷史課堂效率。
一、新課導入:快速將學生帶入特定歷史情境
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彩的導入,能夠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特定的歷史情境,穿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歷史思維,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將圖片史料運用于新課導入環節,能夠給學生帶來新穎又獨特、直觀又強烈的震撼感,快速地捕捉學生的眼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中。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這一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該課內容對學生來講屬于中等難度。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長城》與《秦始皇兵馬俑》兩張圖片(見圖1、圖2),使學生對長城和兵馬俑有了直觀的認識,然后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水到渠成地將現實生活與歷史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中,潛移默化地鍛煉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圖片史料有效地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強化了歷史的真實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在導入環節運用圖片史料要考慮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下一步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
二、正文講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正文講解是傳遞知識的重要環節,其有效性直接受學生知識水平的影響。歷史教師只有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整合各種教學素材,甄選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每節課。高中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與探索精神,他們渴望深入了解歷史背后的故事。通過教材研讀發現,大部分教材知識都比較簡潔,所以在正文講解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有針對性地補充一些圖片資料,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例如辛亥革命爆發前,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其中“黃花崗起義”最為壯烈。因此在教學《辛亥革命》一課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圖片(見圖3),然后通過“該墓安葬了哪些人?”這一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基于此展示革命黨人士林覺民寫給妻子的信:“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學生在反復閱讀、用心體會后,親身體悟到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懷以及他們甘愿為中國大家庭犧牲自己小家庭的高貴品質。
結合圖3,教師設置了層層遞進的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領了學生思考的方向,最終加深了學生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了解。同時打破“空間”的限制,調動了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學生感受到革命黨人的愛國之情,受到了民族英雄氣節的熏陶,從心底升起了濃濃的愛國之情。作為歷史教師,要認識到只有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構建高效歷史課堂,促使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培養與發展。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環節要注重圖片史料的收集、整理與運用,所選擇的圖片史料應盡可能地貼近教學的需求,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課堂總結: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歷史課堂
課堂總結往往是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師生常常忽視的環節,但如若教師能夠認識到總結環節的重要性,并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切實地做到“善導”“善問”“善引”“善結”,將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同時構建具有個性化的知識體系。但現階段部分歷史教師習慣于運用語言進行課堂總結,這無疑弱化了課堂總結的功能,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圖片史料作為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將其應用到課堂總結環節中,有利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進而快速地抓住學生的眼球,促使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現代技術的運用拓展了圖片史料的運用范圍。《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人教版必修1的第4課,在其課堂總結環節中,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了《官員覲見皇帝時的姿勢變換圖》(見圖4),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對課堂總結環節的認識。通過圖4發現,在秦漢時期、宋朝和明朝,官員覲見皇帝的姿勢分別為坐姿、站姿和跪姿。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顯性信息,更要挖掘其中的隱藏信息,繼而展開推理分析。通過覲見姿勢的變化,學生逐步感知到君主與官員之間的關系變化,繼而推及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變化。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并補充隋唐等時期的相關知識。通過圖片史料,不僅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為全面、完善,而且讓學生的學習告別表層、走向深度。
綜上所述,圖片史料的確適用于歷史課堂的各環節,但并非是每節歷史課都必須運用到的,所以歷史教師應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對圖片史料進行甄選,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圖片史料的作用。借助圖片史料開展歷史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自由平等、開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各種歷史情境中獲得更深的感悟,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與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豐兵.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圖片史料的意義及策略[J].甘肅教育. 2018(16):116.
[2]? 周學文.圖片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戰爭”為例[J].成才之路. 2016(15):71-72.
[3]? 季芳.創設直觀情境? ? 提升思維能力:淺議高中歷史圖片史料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115-116.
(責任編輯? ?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