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蓮
課堂提問是開展語文學科教學的常用手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更是至關重要。但是傳統的課堂提問模式收到的教學效果往往不能盡如人意。提問的問題往往比較簡單,學生很輕松就可以回答出來,提問的都是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針對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無法提問到,這樣的閱讀教學沒有明顯的效果。有時候,提問充滿整節課程,學生面對眾多問題,往往沒有深刻的閱讀體會,導致學習比較吃力。提問的真正價值在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要想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價值,就必須設計有效性提問,即提問要采取多種方式,要有層次,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針對性提問,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有效發散,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性提問
1.營造與提問相吻合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營造與學習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相吻合的學習情境,可以是身邊的所見所聞,也可以是課堂上的圖片以及視頻。所創建的學習情境要與提問相適應,這樣可以有效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比如教師在教學《蘇州園林》一課時,可以通過展示與蘇州園林相關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思考問題:“通過圖片,你可以看出蘇州園林具有什么布局特點?”通過老師課堂上的深入講解,以及播放蘇州園林相關視頻,學生身臨其境,就能對園林布局有很好的了解。教師在營造學習情景時,要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對課堂產生的新舊問題進行串聯提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意義的聯系,出色完成學習任務。
2.與教材內容以及目標有效結合,設置提問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確立一定的教學目標并設置有針對性的提問,不斷活躍課堂氛圍,增強課堂閱讀效果。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時,文中寫道:“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問學生:這些句子所采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描寫的是一種什么情景?學生通過回答相關的問題,可以了解朱自清寫《春》這篇文章時的心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描繪一下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場景。文中還描述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描繪了初春的場景。為了加深學生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這段話描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讓他們切身感受到語文閱讀所帶來的環境美以及情感美,這樣學生才能收獲豐富的閱讀體驗。
3.提問方式多樣化,增加學生求知欲以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針對學生是否喜歡上語文課的問題,筆者曾對一個班級的學生做過調查,一開始的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都比較喜歡上語文課,過了兩年后再次調查這個話題時,顯示僅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這說明語文課程的新鮮程度影響著學生對語文課的喜歡程度,同時也充分說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提問的方式十分重要。如果教師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能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提問,不斷提升語文課堂的新鮮感,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更多的學生將會積極地參與語文閱讀活動。
4.課堂提問要有規律性
在課堂對學生提問時,需要有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這樣學生有個認知的過程,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提問不同類型的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結語
提問是初中語文課堂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性提問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加深師生間的感情,這種提問方式需要有層次性以及針對性,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更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