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霞
師德是什么?我不會下定義,但我想,它應該是漫長的假期里老師們夜以繼日的操勞,是深夜依然埋頭于書堆、試題中靜心備課的那盞孤燈,是對每個學生都不想放棄的那份執念,是隔空連線對學生苦口婆心的諄諄教誨,是在釘釘直播、QQ視頻、愛學平臺等各種新事物間不斷學習的那份探索,是不待揚鞭自奮蹄,無須鞭策自會備好每節課,對得起學生的那份自覺,是支撐著眼皮在電腦、平板和手機中,在書房、廚房、學生、孩子之間輾轉的那份忙碌和那份無怨無悔……
組里的一位青年教師,一畢業就擔任班主任工作,整日里忙前跑后,廢寢忘食,用心用愛教育學生,可謂傾情付出,無私奉獻;教學工作也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平時在學校常看她在辦公室備課備到很晚,課本上、試卷上寫得密密麻麻,滿是備注、拓展、心得、反思;即使這樣忙,組里的工作也從不懈怠,總是自告奮勇,總是主動熱情,總是樂觀豁達。小小的宇宙,大大的能量,這種強大的正能量感染著她身邊的每個人,也書寫著屬于她自己的青春華章。
回到最初的問題,什么是“師德”?我想,這,就是師德!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光環和花束,沒有豐厚的回報,甚至有時還會有誤解和委屈,但沒關系,這一切都不影響我們作為一支蠟燭的燃燒,不影響我們對每次工作的一絲不茍和每一個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因為,做教師,那份責任已經刻在了我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
德國的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而不是知識的一種堆積。”而在開展靈魂的教育之前,首先要自查的便是教師的“修身”。何謂修身?修養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實踐,謂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修身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門坎。己身之道德不修養,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約束,你就做不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精神完美的人,更做不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記得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王子鵬和劉俊卿因家里送來好的飯菜而將食堂打來的窩頭丟棄,蔡和森上前制止,卻遭到劉俊卿的惡語相加。在王子鵬和劉俊卿走后,因為把自己的飯給了妹妹而餓著肚子的蔡和森將丟棄的窩頭放到自己碗里吃起來,這一情景正好被回來找鑰匙的劉俊卿發現,于是,劉俊卿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蔡和森進行當眾的羞辱。他舉著半塊窩頭,伸到蔡和森的鼻子底下,用譏諷的口氣說:“蔡大才子,接著吃啊,要不要我來喂你?”在這尷尬的情景之下,突然,一只手從旁邊伸了過來,一把抓住那半塊窩頭。只見徐特立老師面無表情地將那半塊窩頭拿了過來,不緊不慢地將窩頭塞進了自己嘴里。所有的同學都呆住了,氣焰囂張的劉俊卿也尷尬萬分。徐老師一言不發,在桌前坐了下來,把自己的空碗往桌上一放,又拿起一塊窩頭,旁若無人地吃了起來。一時間,全場靜得連徐老師的咀嚼聲都清晰可聞。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教師此時無言的舉動勝過所有的說教。徐老師正是用這樣無聲的舉動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道德課,不需多說什么,學生自然心領神會。
有人說,“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于春天的夢想。”經歷了這個漫長的冬天,我想,種子們早已蓄足了力量。讓我們吹起這溫暖的風,一起為“春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