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青



【摘要】 目的:探討一般自我效能感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來本院就診的118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進行量表測評,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風自我管理行為評定量表。分析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患者對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進而分析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結果:118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平均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為(25.28±3.94)分;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的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不同(P<0.05)。高等水平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高于中等水平組、低等水平組(P<0.05)。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呈正相關(P<0.05)。隨訪1年結果顯示,三組1年內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三組再次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卒中康復期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生存質量密切相關,臨床醫護人員應重視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增強患者的信心,促進患者的肢體康復和心理健康。
【關鍵詞】 腦卒中 一般自我效能感 自我管理行為 治療依從性 生存質量
Effect of General Self Efficacy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Strok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WANG Wenq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5): -1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eneral self efficacy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strok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Method: A total of 118 stroke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evaluated by sampling survey, including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strok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The influenc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lf-efficacy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average scores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of 118 stroke patients was (25.28±3.94) scores.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lf-efficacy had different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P<0.05). The total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 of self-efficac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level and low level of self-efficacy (P<0.05).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eral self-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group (P<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 of mortality rates in one year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bability of recurrent stroke among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of strok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Clinical medical staf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elf-efficacy of stroke patients, enhance their confidence, 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Stroke General self efficacy Self behavior management Treatment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Qingdao Shibe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26603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5.041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也稱為腦中風,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的腦血管破裂、栓塞等,進而導致腦局部循環障礙以及肢體功能退化的一類疾病。腦卒中因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以及患病率而成為影響人類健康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疾病之一[1]。在我國,因腦卒中導致的死亡居于首位[2]。以往,腦卒中高發于老年群體,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節奏的變化,腦卒中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而且發病率逐年增長。盡管隨著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改進,腦卒中的臨床治療效果也顯著提高,但腦卒中后遺癥發病率仍然高達80%[3-4]。而對于腦卒中康復期患者來講,自身行為能力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一般自我效能理論強調的是從自我行為目標或信念來引導、管理自我行為,它指的是借助個體的自信去完成某項工作或影響某種行為[5]。本研究著重于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對其治療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來本院就診的118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首次發病且經頭顱CT、磁共振檢查確診、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會議有關腦卒中的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1)嚴重急慢性心血管疾病、顱腦損傷、精神、神經性疾病既往史;(2)不配合治療。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由本科室護士長帶頭、1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組成調研小組。在患者治療、醫生同意出院后的1個月,經醫生復診后對患者進行量表測評,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中風自我管理行為評定量表。調研小組應在填表前向患者詳細解釋量表中的填寫意義、填寫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對于不能寫字者應由患者口述、護士整理填寫。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最先由Schwarzer等編制,共包含10個項目,每個項目包含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完全正確四個等級,相應地分別記為1、2、3、4分,滿分共40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作答,得分越高說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水平越高[7]。根據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情況,將患者分為低、中、高3個水平,其中得分指標低于60%為低等水平,60%~80%為中等水平,超過80%為高等水平。得分指標=(實際得分/該量表可能最高得分)×100%。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采用王艷橋[8]經調查研究設計的中風自我管理行為評定量表,該量表分別從患者的疾病管理、安全用藥管理、飲食管理、生活起居管理、情緒管理、社會功能和人際管理以及康復鍛煉管理這7個維度反映患者康復期的自我管理行為。而自我管理主要反映的是患者在應對中風等慢性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心理、生理變化以及所做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故筆者認為該表能有效反映出患者在康復期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該量表包含7個維度51個條目,采用Likert 5分制評分法,總分51~255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行為越好。(2)腦卒中康復期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各維度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分析。(3)所有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隨訪方式有電話、門診隨訪或者家訪,比較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患者的康復情況,包括再次發生腦卒中、死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三組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檢驗;用Spearman法對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118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中男76例,女42例;年齡40~73歲,平均(59.64±2.86)歲;其中缺血性腦卒中64例,出血性腦卒中54例。低等水平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齡42~73歲,平均(58.34±3.75)歲;缺血性腦卒中23例,出血性腦卒中18例。中等水平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齡40~72歲,平均(59.88±3.17)歲;缺血性腦卒中29例,出血性腦卒中26例。高等水平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齡40~73歲,平均(59.27±2.73)歲;缺血性腦卒中12例,出血性腦卒中10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比較 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15~37分,平均(25.28±3.94)分。低等水平組平均得分(20.54±4.06)分,中等水平組平均得分(25.67±2.18)分,高等水平組平均得分(35.26±2.49)分。
2.3 三組各維度自我管理行為得分情況比較 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的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不同(P<0.05)。高等水平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高于中等水平組、低等水平組(P<0.05)。見表1。
2.4 腦卒中康復期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各維度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2。
2.5 隨訪結果 為期1年的隨訪結束,41例低等水平自我效能感的腦卒中患者14例(34.15%)再次發生腦卒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的55例患者中6例(10.91%)再次發生腦卒中,無死亡病例;22例高等水平自我效能感患者無一例發生再次腦卒中,無死亡病例。三組1年內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三組患者再次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經濟飛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日益增加。我國腦卒中患者也呈年輕化趨勢[9-10]?!吨袊X卒中防治報告(2016)》指出:我國的腦卒中患者中有450萬帶殘生存,且長期的慢性病折磨導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沉重的負擔[11]。自我效能感簡單來說是指個體對自己完成某種或某些活動的信念[12-13]。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涉及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康復,因此腦卒中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其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未來生存質量。
本研究中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評分為(25.28±3.94)分,說明患者對康復的信心不足,也可能與本次研究在患者出院后1個月評定,患者對于該病的認識或者對生活自理能力現狀的接受程度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的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以生存質量不同(P<0.05)。高等水平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明顯高于中等水平組、低等水平組(P<0.05),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生存質量高于低等水平自我效能和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患者。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呈正相關(P<0.05),此外,隨訪1年結果顯示,三組1年內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三組再次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對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腦卒中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生存質量密切相關,臨床醫護人員在治療基礎上應重視增加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包括以下措施:(1)情感支持。住院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對患者進行宣教,積極幫助患者解除心理困擾,讓患者自己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并經常分享和介紹一些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14-15]。(2)社會支持。腦卒中是一種致殘率極高的疾病,患者在出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親朋好友應多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保持平常心,盡可能參加社會活動,讓患者意識到社會支持對自我效能感的積極意義[16]。(3)康復訓練支持。無論是住院時還是出院后,醫護人員除制定合理的功能訓練外,還應積極溝通,追蹤訓練效果。同時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屬介紹康復訓練對患者功能恢復的意義。在康復訓練中應重點關注患者的點滴進步,對其進步給予較多的贊揚和鼓勵,增強患者成功感,進而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17-19]。(4)替代經驗。盡可能組織病友交流會,有條件可以組織線下交流會,無條件者可以參加線上交流會,相互溝通、打氣,分享個體的點滴進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念,進而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綜上所述,腦卒中康復期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生存質量密切相關,臨床醫護人員應重視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增強患者的信心,促進患者的肢體康復和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伍艷靖.腦卒中急性期病人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哈爾濱醫藥,2015,35(1):110-111.
[2]國家衛生計生委防治工程委員會.中國卒中流行報告2015[R].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5.
[3] Juliane E,Theo D,Christa L.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Care Dependency Scale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he Barthel Index[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1,25(8):760-767.
[4]周蘭,全雪雯,陳曦,等.腦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2):1-6.
[5]王筱筱,段宏為,林航,等.社區腦卒中病人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21):3438-3440.
[6]中華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7]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1):37-40.
[8]王艷橋.中風自我管理項目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2.
[9] Salbach N M,Mayo N E,Robichaud-Ekstrand S,et al.The Effect of a Task-Oriented Walk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Balance Self-Efficacy Post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10,53(4):576-582.
[10]景穎穎,萬婕,何慧赟,等.首發腦卒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0,20(1):12-16.
[11]王隴德,王金環,彭斌,等.《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6》概要[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7,14(4):217-224.
[12]王曉群,馮芳.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對腦卒中病人自我效能水平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7,15(22):2695-2697.
[13]李娟,周郁秋,呂雨梅,等.恢復期腦卒中后殘疾患者抑郁狀態與殘疾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0):2531-2534.
[14]陳義彤.以提高自我效能感為原則的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31):3512-3514.
[15]閆瑞紅,閆瑞霜,楊青美,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的關系[J].職業與健康,2013,29(20):2690-2692.
[16]曹輝.腦卒中患者卒中結局、健康信念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4.
[17] Tang Y,Chen S.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s in Chinese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J].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02,17(4):323-339.
[18]王月兵,羅敏,鄧馨,等.老年腦卒中病人恢復期實施自我效能干預對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5):3196-3198.
[19]周蘭,全雪雯,陳曦,等.腦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2):1-6.
(收稿日期:2021-01-29) (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