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風姣
摘 要:基層社區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家園,基層社區的治理能力建設愈顯重要?;鶎由鐓^治理能力建設,事關居民群眾幸福指數,有利于打造和諧社區。本文以山西省長治市D社區為例,探討基層社區治理能力建設中存在的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低、社區服務經費少、社區工作人員配備不足、信息化建設不達標等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社區;疫情;社區工作者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2-0048-03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廣大城鄉社區工作人員聞令而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各城鄉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筑起一座座“紅色堡壘”。[1]嚴格按照地方黨委的要求,始終把居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來抓。社區是聯系黨和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疫情沖擊更加凸顯基層社區治理能力建設的必要性。
筆者參與S省D社區防疫,發現以下問題。該社區屬于老舊型社區,大概6平方公里,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網格區,單元樓、庭院小區25個,約有3 500人,因沒有回遷房,所以社區兩委(黨委和居委)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目前社區兩委成員有5人,其中居委會3人、黨委會2人,3人持助理社工證,分別負責黨群服務、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志愿服務、老年人社會工作、廉租房、城市低保、殘疾人工作、綜合文化服務站、體育工作站、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等。社區工作存在“面寬量大”與“人員不足”的矛盾。本文就此次疫情期間,采用訪談和參與式觀察的方法收集資料,對社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并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一、基層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低
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人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承擔著“疫情不退我們不回”的責任,他們在各小區路口守護居民群眾,行走在基層抗疫的最前端,防疫仍在進行中,但社區工作人員永不缺位,他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但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較低,居民認可度不高,職業上升渠道狹窄,基層崗位吸引力不夠。
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有休息日。社區工作特別辛苦,工作面積大,積極發現社區每個居民的心理活動,還要走訪入戶摸查外來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小王說:“我們的工資水平有點低,不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留不住人”。因此社區工作人員薪酬待遇低,上升渠道窄導致人員積極性降低,缺乏干事創業激勵政策,無法發揮本專業的特性及優勢,同時人員補充跟不上流失速度,導致社區沒辦法形成凝聚力。薪酬待遇與社區工作者人才流失的關系呈負相關性,薪酬福利是每個人都關注的,直接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崗位的滿意度掛鉤,薪酬待遇低會導致大量的社會工作者人才流失[2]。因此,提高待遇暢通渠道、留住人才服務社區迫在眉睫。
(二)社區服務經費少
目前,社區服務中的各級政府下沉的公共服務占社區服務總量的80%左右,各部門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給社區撥付了經費[3]。但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繁重,經費開支大。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區擔負的社會管理職能不斷增多,經費標準始終保持不變,因此社區普遍存在事多錢少,入不敷出,運轉困難的現象。人員工資補貼、辦公經費、公共設施維護、社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壓力巨大,社區經濟捉襟見肘,開展工作步履維艱[4]。
研究顯示,疫情期間,社區大量的防疫物資,雖然由鄉鎮下發,但是數量還是不足,還要由社區購買;在社區卡口防疫的過程中,招納了20個志愿者,到目前為止工資還是沒有發放到位。社區監委會人員說:“我們給55周歲以上的老人每年發養老補助金每人2 000元,大約80萬;同時發放本地本戶口糧食補助每人200元,大約40萬;我們資金來源是收集門面房資金,網格員工資也沒開,經費至少得100萬”;同時平時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盡量選擇一些不產生花費的活動,比如召集黨員、居民、低保戶做一些凈化轄區環境,上門為孤寡老人提供清潔服務,或請專業資質老師來給社區居民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課程,但是均因為費用不足導致工作停止。社區工作人員小李說:“策劃未成年人活動。參觀博物館和人民公園,因經費不足項目流產”。社區工作者為提升開展活動的能力,選擇考社工證,考證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專業能力,用理論指導實踐,但是限于沒有開展工作的條件,主要是因為社區兩委沒有經費使用權,相關的社區發展經費由縣組織部門直接發到鄉鎮政府的賬戶。社區主任說:“社區的經費很有限,社區經費從省市縣補下來,一年社區只有12萬經費,這12萬經費里包括志愿者的服務、辦公經費,開展活動經費很少,給社區搞些文體活動,也得請示文化局或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安裝籃球架,這種情況省里組織活動次數多,從去年到今年我們這里次數少,從而滿足不了群眾的生活多元化的需要”。由于經費有限,一些志愿者依靠愛心、善心開展活動,但是服務質量和持久性難以保障。
(三)社區工作人員配備不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6月7日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400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中,監測疫情、測量體溫、排查人員、站崗值守、宣傳政策、防疫消殺,認真細致,盡職盡責,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關口”[5]。突如其來的疫情,社區工作者立即投入戰斗中,但同時也暴露出社區配置不合理。
調查表明,疫情期間,社區5名工作人員走家串戶,宣傳發動,消毒防范,卡口管控,心理輔導,排查管控,推動小型企業復工復產,他們分工明確,但是人員不足,任務重、壓力大、身心疲憊、消耗精力、透支生命、工作效率低。同時社區每天面對不同的群體,除了老年人、婦女、兒童還有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拆遷戶等。社區主任說:“為了解除隱患、營造和諧社區,需要社區工作人員講解國家相關福利政策,安撫居民情緒,疏通問題,但是人員少,難以及時化解矛盾”。
(四)信息化辦公不達標
進入互聯網+時代,社區信息化綜合治理也需與時俱進。社區信息治理體系的發展理念、信息價值以及具體思路對于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具有重大意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區防控的信息癥結及對社區信息治理的內在需求顯示,信息是基層治理的基礎。一個顯著的事實是,抗疫期間的社區防控表現出了對疫情信息搜集、直報和研判的高度依賴,相關社區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落實亟須一套清晰有效的信息治理體系來支撐[6]。而并非調查信息時耗人耗力耗成本,信息化建設亟須完善。
目前,疫情期間社區配備電腦不足,數據支撐平臺缺失,居民相關信息難以調查,摸查外來人員更難,一經發現異常及時上報效率低;在線上,利用業主QQ群、微信群等網絡載體開展疫情通報、政策解釋、企業復工復產信息發布等宣傳,針對居民的困惑、矛盾等進行網絡調解做得不及時等[7]。
二、改善基層社區治理的政策建議
社區是解決大事小情的地方,大事是指社區需要將國家政策解讀給社區群眾,小情是指解決社區居民之間摩擦和沖突及增強社區居民自治意識。為了給居民帶來幸福感、安全感,改善社區治理能力建設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一)提高待遇,暢通就業渠道
社區工作者在推動城市化建設以及防疫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揚關心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關心關愛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20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充分肯定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慰問。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加快政策落地,讓社區工作者體會到組織關心、政治關懷,用更好的狀態投入“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工作中。
2020年全國兩會中多位代表委員諫言,增加社區工作者的工資待遇,搭建社區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才隊伍素質,需要做好加法減法文章,社區工作者的待遇上做加法,基層壓力做減法,努力為社區“減負”,使社區工作者有更多奔頭、更多時間和精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服務基層、服務居民群眾。同時政府需加大財政補貼,適時調整工資水平,鼓勵高校畢業生下沉基層并出臺相關晉升渠道,如推薦參選勞動模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兩委班子建設等向社區優秀人才傾斜,只有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才可以引鳳筑巢,更好地服務社區工作,促進城市健康發展,配備人員,滿足社區良性運轉。
(二)增加服務經費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區服務功能。華北地區學習發達地區推動購買服務,創新供給方式。珠三角地區普遍明確社區服務社會化發展方向,將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科目,并逐步擴大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的規模和范圍[7]。華北地區也應大力借鑒采用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在社區開展多元化的活動,如禁毒宣傳、家庭親子教育、殘疾人就業培訓等工作,豐富居民群眾的生活。
深化社區管理方式改革,提高社區黨建、服務項目經費、社區自治經費的額度。政府需關注社區的運作發展,投放相關資金并且設置資金專人專管,合理保障資金的流向和供給,嚴格落實資金的使用管理,同時資金使用的相關情況做到及時公開展示,讓居民知道每筆錢的流向。政府出臺購買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的法律法規,加大購買力度,招納人才,社區社會工作在華北地區發展處于低位,不如北京、上海、廣東地區的發展,我們應大力宣傳社區社會工作的服務成效,鼓勵民眾接觸和了解社區社會工作,得到認可和發展,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將行政性的工作盡量不要施加于社區工作者,而是賦予他們應用專業力量服務于社區居民群眾,做好居民群眾心理疏導、情緒管理、能力提升、非理性信念的改正、社會融入等服務工作。
(三)引入人力資本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環境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注意到在疫情防控期間凸顯出社區人手明顯不足的問題?!霸谌藛T配置上”,目前社區居民委員會一般是8個人左右,高強度的日夜值班,讓許多社區工作者體力嚴重透支。為此,她建議應加快建設人力調配機制,為社區防疫提供可持續的、專業性的人力支持。把城鄉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內黨員隊伍、志愿者隊伍等可利用的隊伍整合起來,構建優勢互補協同抗疫的格局[8]。為此,滿足社區服務功能,因地制宜配備人員。同時鼓勵基層社區借鑒一線城市的社區建設經驗,大力招錄社區工作者,引入專業力量,用專業理論、個案、小組工作方法投身社區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柔性化、個性化的專業服務,以發展社區功能,增強居民主人翁意識。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職業走入大家視野,政府要大力弘揚社區就業,從而讓更多人崇尚進社區、扎根在社區、奉獻在社區,增強社區自我發展的活力。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
互聯網時代,收集、整理、管控信息更容易,社區覆蓋居民各種信息資源,加大社區信息基礎建設,成立社區綜合平臺,涵蓋民政、殘疾、工商、計生等一站式社區政務服務建設,將社區本轄區的治安、網格化人員、供電維修等納入平臺,運用信息化辦公,數據精準搜索,各項服務直接鏈接,避免開無效證明,提高辦事效率。除此之外,吸納計算機專業人才,加強信息平臺的持續運營,培育信息人才隊伍,鼓勵社區居民及社區干部能夠積極參與社區信息化培訓,提升能力,提高社區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力。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讓高科技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很多不可能成為可能。學習借鑒從市級的“數據?!毙畔⒓軜?,到區級的“e睦鄰”整合手段,再到街居一級的“全崗通”觸角延伸。運用大數據理論,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綜合服務管理系統,實現中心“辦事流程全公開,辦事過程全記錄、辦事數據全采集、辦事結果全運用”,以及“網上預約、網上預辦、網上辦理、網上互動”[9]。
三、結語
基層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發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暢通晉升渠道;增加服務經費;補充社區人員;引進信息化人才、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同時呼吁社區居民投身社區建設中,增強社區主人翁意識,引領社區居民關注社區發展,讓社區成為安居樂業的好家園。
參考文獻:
[1]疫情防控對城鄉社區治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政,2020(7):38-40.
[2]田宇.社會工作者人才流失問題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
[3]李勤德,張碧宇.應解決好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經費問題[J].中國民政,2008(2):48.
[4]梅真.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問題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4.
[5]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EB/OL].[2020-07-01].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006/20200600028141.shtml.
[6]何雪松,李佳薇.數據化時代社區信息治理體系的重構——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的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3):14-20,172.
[7]發揮專業優勢 激發社區活力 創新基層治理.[EB/OL].[2020-07-01].http://mzzt.mca.gov.cn/article/2017sg/ssldsjts/201703/20170300889790.shtml.
[8]立法、人才、保障——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后疫情”時期的社區治理[EB/OL].[2020-07-01].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005/20200500027674.shtml.
[9]更快更專更強——滬浙粵強化基層民政能力創新社會治理有招法[EB/OL].[2020-07-01].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1912/20191200022644.shtml.
Abstract: Grassroots community is the home for people to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With the impact of epidemic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an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capacity is related to the happiness index of residents and is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mmunity. Taking D community in Changzhi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capacity, such as low treatment of community staff, low cost of community service, insufficient allocation of community staff, and substandar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Key words: Grassroots Community, Epidemic Situation, Community Workers
(責任編輯:張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