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基
2020年12月2日,《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發布。成立8年的字節跳動名列第二,略低于第一名的谷歌Wagmo。
2020年6月發布的《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企業排行榜》,字節跳動以5200億元估值名列第一。
張一鳴出生于閩西龍巖。這是一個不但產生偉大行動,更是產生偉大思想的地方。
2009年,36歲的張一鳴正式獨立創業。10年后,抖音國內日活用戶規模超過2.5億,海外版TikTok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頂許多主流國家的應用商店榜首。TikTok總活躍用戶規模,在短短的兩年里從1億飆升至5億,現在又超過了8億。我們很難否認,這是實實在在的燎原之勢,洶涌澎湃,氣吞四海五洲,所向披靡的全球化。讓一直自慰能夠“領導世界”的美國政府感到驚恐不安。
說到他的創業,現在幾乎沒有誰不認為他是一個獲得極大成功的創業者,但是在他身上又很難看到一般創業者的思維邏輯。他似乎沒有什么理想和目標,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野心和夢想。從做酷訊垂直收索編程到加入眾人矚目的微軟;從合伙社交網站飯否到創辦搜索引擎九九房;從創辦今日頭條到搞出來的字節跳動,直到這兩年讓美國總統都寢食不安的抖音……從表面上看都是一章接著一章很成功的創業故事,但是整理一下看,又不太像。
30歲之前,他把技術委員會主席、CEO、創始人、合伙人等等角色都已經做了個遍。而變換角色的一個個理由也顯得有點脫離常理:有的是不滿足于公司低級的管理水準,有的是感到工作內容缺乏挑戰性,有的是認為每天的工作量自己用不了四小時就能干完,有的是因為公司的方向目標不夠清晰……所以盡管現在張一鳴已經非常有名,成為無數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最為羨慕的榜樣,但對他的定義卻是見仁見智。《福布斯》說他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財富》說他是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而國內互聯行業稱他為“最受關注的靑年領袖”。
張一鳴有沒有方向和目標?理想和追求是什么?
幾年前他曾說過這么一句話,也許能給我們一點答案:“你的行為,你的輸出,都要快點看到變化。”怎么才能讓變化快一點呢?
短短10年多的時間里,他一再折騰,多次“創業”,顯然是為了做一件使自己的行為和輸出能夠最快看到變化的事兒。
“今日頭條”上線,90天的時間就擁有1000萬人使用。幾年后,每天有7000多萬人使用“今日頭條”。“抖音”只用了3年時間,用戶就超過了2.5億。至少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找不到任何一個小伙子能讓自己的“行為”和“輸出”發生這么迅速、這么廣泛變化的事例。
父親是市科委的干部,后離職開了電子廠,母親是一名護士。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張一鳴從小就是一個重度信息搜集者,據說讀報紙連中縫信息都不放過。這樣的“搜索”習性和信息儲備不可能和他后來選擇的道路無關。8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5年9月,還沒有確定“下一步往哪里走”的長征紅軍到達甘肅省的哈達鋪鎮,酷愛讀書看報的毛主席讓人搞點“精神食糧”,偵察連長在鄉郵所里找到幾張舊報紙,毛主席在報紙上發現“陜北軍事形勢轉變,劉志丹徐海東有合股勢”,于是決定“到陜北去”,最后把紅軍長征的最后落腳點放在陜北。
龍巖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80后的王一鳴在這里出發,去“搜索”能讓自己的想法“自由奔放”的路和落腳點。他不但自己要“搜索”,還要幫助更多的人“搜索”。
抖音的商業價值現在已經無法估量,但是,我們很難看出他對于財富的渴求,至少他心中的成功目標不是發財,很可能就是為了做一件使自己的行為和輸出能夠“最快看到變化”的事兒。這應該是他的憧憬。這個憧憬能給他帶來多少物質財富,他很可能沒有想過。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是,他的所作所為好像不是奔著錢去的,但是錢卻是奔著他去的,緊追不舍,越來越多。
張一鳴既不喜歡聊他公司未來是否上市,也很少聊他的公司會通過什么方式盈利之類的話題。事實上,這幾年形形色色的資本一直不斷地向他表現愛意,但他大都沒有多少熱情。比如有很高的融資愿意投進來,他直接拒絕了,因為這“有種被資本催肥的感覺”。他不愿這么“肥”起來。還有規模很大的投資要投入,他還是不予考慮,因為在“功未成之前會導致內生力量受到遏制”,他不想耽誤了自己的成長。還有很大規模的資源想要參與,他拒絕的理由更加明確:這些資源會讓自己的戰略變形。卷入巨頭的戰爭,被迫站隊,乃至被站隊,或者想法不再自由奔放。他不想這樣。
前幾年他的一篇博文的題目就是《原生成長能力最重要,“豪門”和“干爹”未必是好事》,是向世人宣示自己的原則,也是告訴自己的團隊:有大投資進來好處是明顯的,壞處是隱含的。但這類情況很多人容易高估好處,低估壞處。這樣等于是賣了未來、賣了愿景,接受不利的條件嫁入豪門。他借用了一位知名演員的話表示:不要加入那些嫁入豪門的公司,嫁入豪門就很難成為豪門。
讀一讀這篇博文,我們多少可以理解一些張一鳴淡定而又有點費解的心路和胸懷。其實要理解他也不是很難:他就是要讓自己的想法“自由奔放”!
去年3月,是字節跳動8周年,國內疫情形勢很嚴峻,不知道他是否把嚴重的疫情因素考慮在內,他對外發出公開信稱,到年底,公司的全球員工規模要到10萬。而當時這個數據還不到5萬。
2012年,美國眾議院第一次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向中國電信設備企業中興和華為發出指控,自此開啟了驚動全球的對中國企業出海的堵截。這一年,字節跳動正式成立,星星之火開始點燃。短短幾年,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大勢。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報道中介紹,7月的某一天,張一鳴正在北京家中吃早餐,這時,電腦彈出一條消息,朋友發來新聞鏈接,內容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禁用TikTok。
張一鳴驚到了。
其實,我不相信張一鳴對此會有多么吃驚,因為,公司全球化的憧憬一定就在他的胸中。只是這么快就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最能吹牛的總統坐不住了,這一點他可能有點“驚到了”。
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張一鳴前進的腳步,更沒有“驚到”他的信心。所以,后來盡管TikTok在美國連續遭遇兩道禁令:一個是8月6日,特朗普援引《國家緊急經濟權利法》要求TikTok應用商店下架,禁止美國個人或企業為TikTok提供技術服務;一個是8月14日,特朗普根據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要求TikTok必須剝離或者出售TikTok美國業務。張一鳴都表現得很從容,這種從容既來自于對自己與生俱來的自信,更來自于意氣風發的偉大祖國。
很少對外發聲的張一鳴接連寫了兩封全員信。一封信對外,以字節跳動CEO的身份回應外部關于TikTok美國業務的傳言和猜測,表示不會放棄探索任何可能性,再次闡述了對TikTok的未來的信心。另一封信則署以“一鳴”之名,向為字節跳動公司撐腰的中國員工表示感謝。
與此同時,張一鳴指揮下的TikTok抓緊擴大歐洲團隊,多位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國際大家員工紛紛加入其倫敦辦公室。
年底將近,字節跳動仍以強勁的生命力在世界跳動。近日,已有來自美國司法部的律師公開表示,特朗普政府對TikTok實施禁令的理由與國會有關法律背道而馳,因而TikTok禁令生效的可能性很小。
美團CEO王興早在2016年就說過:我覺得一鳴非常理性。一些純粹憑興趣愛好驅動的、跟公司業務沒關系的事情,他似乎更少一些。在更多人眼中,今年字節跳動接連經歷了幾次動蕩,張一鳴依然沒有失去“理性思考”的基本邏輯。
一位行業觀察者表示:“字節跳動的業務版圖正在越走越扎實,或許可以說明張一鳴的思路是正確的。”
近一時期,字節跳動的動作足可使人進一步感受到張一鳴充滿理性的自信:字節跳動宣布正式啟動2021年秋季校園招聘工作。本次招聘為應屆畢業生提供超過6000個工作崗位,全年校招預計新增1.2萬人。
疫情過后,縮減成本、降低開銷成了許多企業的主旋律,但字節跳動卻仍然大規模招人,根據彭博社此前報道,字節全球員工總人數有望突破10萬人,成為中國員工人數最多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顯然,張一鳴對于后疫情時代的字節跳動信心篤定,胸有成竹。
讓我們再回味他當年對于方向和目標、理想和追求的思考:“你的行為,你的輸出,都要快點看到變化。”
在信息化、互聯網、大數據、高時速時代,這樣的要求難道只有中國人才需要?難道歐洲人、美國人就不需“跳動”?他們就愿意松開手舍得“跳動”?不再“跳動”?
(本文選自即將出版的大型勵志叢書《奮斗的翅膀》,龐毅主編,閔正道、季昌仁執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