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慧 余怡波 張冬梅
【關鍵詞】小學教師;人際交往;團體輔導
“小學教師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很長,沒有什么機會與工作以外的人交往,感覺自己人際交往的面比較窄,視野不寬。”
“同事說我比較有個性,其實就是說我與大家不同。我比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總擔心自己的言行引起別人的不滿,不能與同事維持很好的人際關系。”
“我很怕領導,與領導的關系是敬而遠之,工作中有困難也不會向領導求助。”
人際關系是衡量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每個小學教師都希望生活在溫暖、有愛的學校環境中,與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和睦相處。小學教師人際交往團體輔導的目的是促進教師之間的相融,增強其歸屬感,創建互幫互助的團體氛圍,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從而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發展。
一、理論基礎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愛的需要,即伙伴之間、同事之間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每個人都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接受、尊重或欣賞,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需要,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
勒溫提出的團體動力學,又稱群體動力學,研究諸如群體氣氛、群體成員間的關系、領導作風對群體性質的影響等群體生活的動力。勒溫提出社會改變的計劃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解凍”,即消退與以往團體標準的聯系;第二步是引進新標準;最后一步是“重凍”,這是穩固建立新標準的過程。在這三個步驟中,通過團體討論決定如何改變,比單獨向個體提出改變要求的效果好。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迪·沙澤和他的妻子茵·伯格提出了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理論。焦點解決的主要觀點是:意義并非由外在的客觀世界決定,而是與個體經驗交互建構,是個體透過自身的經驗對外在世界的解釋。焦點解決提出重新建構的技術,即采用正向的語言與觀點來看待和解釋同一議題,從每種行為背后尋找反映當事人面臨困境的正面價值。
二、團體輔導設計
1. 繪制人際財富圖。
活動目的:通過分享人際關系的經驗,促進團體成員相互學習,提升人際交往的意識,擴大人際圈,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活動步驟:輔導者要求團體成員在白紙的中央畫一個實心圓點代表自己,然后以這個實心圓點為中心,畫三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代表三種人際財富。在每一個圓圈里寫上相應的名字,名字越靠近中心圓點,表明這個人與自己的關系越親密。然后團體成員按照輔導者的指導語和示范,繪制自己的人際財富圖:(1)第一個同心圓內的名字屬于你的“一級人際財富”,你們彼此相愛,你愿意讓對方走進你的心里,分享內心的秘密、痛苦和快樂。這個人際財富是你的心靈慰藉,也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長力量。(2)第二個同心圓內的名字是你的“二級人際財富”,你們彼此關心,時常聚在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努力奮斗。雖然你們之間不能分享所有的秘密,但這類朋友能讓你時常感到溫暖。(3)第三個同心圓內的名字屬于你的“三級人際財富”,這些人可能是平時見面打個招呼、在你需要幫助時出現的朋友;也許是曾經比較親密,現在已經疏遠,但在你心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的朋友;也可能是平時難得見面,在逢年過節時問候一聲的朋友。(4)同心圓外的空白處代表你的“潛在人際財富”,這些人雖然和你比較疏遠,但你可以通過努力把他們轉化為自己的人際財富。
人際財富圖繪制完畢后,團體成員分享:我的人際關系現狀如何,目前的人際財富是豐富還是缺乏。請人際財富豐富的成員分享:我身上什么品質帶來了好人緣,我是怎么做到的。請每位成員分享自己在學校和同事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成功經驗。
2.重新賦義人際故事。
活動目的:引導團體成員客觀看待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不足,重新建構對人際交往的看法,對自己的“不足”進行積極賦義,促進團體成員學會理智地處理人際關系,構建溫暖的社會支持系統。
活動步驟:(1)團體成員輪流分享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不滿意的故事。如1號成員分享自己管理學生比較嚴厲,學生家長不滿意,向校長投訴。校長批評了自己,感到很氣憤、很委屈,但是在校長面前還要禮貌回應,希望校長能夠調查此事,校長表示同意。(2)團體成員自由聯結,然后分享:你從剛才的故事中感受到的力量是什么?欣賞到什么?學習到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如2號成員聯結1號成員說:“1號老師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雖然被家長投訴感到很氣憤,但他還是堅持工作,我感受到他的力量,我很欣賞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校長的禮貌尊重。從他的故事中,我學會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忍耐,與領導溝通要注意方法。”1號成員對2號成員表示感謝,然后再聯結其他成員。活動前,輔導者可以先做一個示范,主動提出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不足,賦予其積極的意義,引導成員打破舊的模式,放下對自己的批判,重新建構自己的人際交往故事,學會從積極的視角看問題。
3.因差異而成長。
活動目的:團體成員通過對人際交往差異的認知,學習理解差異,掌握增進人際交往的技巧。
活動步驟:團體成員針對以下人際交往問題進行分享。(1)針對因個性差異引發的人際交往問題,在處理問題時是怎么做的,暫時遇到的困難是什么;(2)針對因行為差異引發的人際交往問題,在處理問題時是怎么做的,暫時遇到的困難是什么;(3)針對因價值觀差異引發的人際交往問題,在處理問題時是怎么做的,暫時遇到的困難是什么。輔導者引導成員思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因相似而聯結,因差異而成長,不應該排斥和我們不一致的人,而是要學會接納與欣賞;還應該學習理解別人的感受和觀點,而不是一味地特立獨行。然后,團體成員討論如何解決人際交往中暫時出現的困難。輔導者要引導成員用“暫時”來描述目前遇到的困難,降低成員的畏難情緒,鼓勵他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困難,增強成員戰勝困難的信心。
最后全體成員一句話分享:我對自己說……,我對伙伴說……如:我對自己說,我很棒,我有信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對伙伴說,我喜歡和大家在一起,喜歡這個有溫度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