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君
在我國衛生健康體系逐漸完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的影響下,公立醫院自身財務管理中的各項問題日漸凸顯,并且在就醫診治人群規模穩定提升的形勢下,財務管理成為制約其經營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其維護自身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鍵。本文以此為背景,探究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在當下暴露出的問題,揭示相應對策,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側重對公立醫院經營運轉中的財務活動進行管理,確保醫院合理分配利用各項資源,以此維護其經營發展,實現長遠發展目標。并且公立醫院自身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范疇,其盈利用于自身醫療機構發展。在社會發展與時代發展驅動下,為提升自身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求與盈利補償機制變化的適應性,合理利用財務管理方法,不斷進行優化,成為相關工作者當下重點關注的問題。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頒布,公立醫院必須堅持“公益性”,承擔更多的社會服務責任,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目前,公立醫院全面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制度,“以藥養醫”的局面不復存在,業務收入出現下降;“三醫聯動”加劇了醫療行業的競爭態勢;理順價格體系,提高醫療技術勞務收費標準,需要逐步落實。加強新的財務管理建設已經迫在眉睫,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水平不僅是醫院生存和發展壯大的前提條件,也是建立適應新醫改的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向管理要效益,引進先進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提高資金使用率,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才能實現公立醫院整體戰略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流于形式
公立醫院普遍存在對全面預算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足現象。有的制定全面預算管理目標不科學,不具可行性;有的醫院預算只注重事前編制、審批,事后考評、匯總,而對事中執行、調整沒能做到及時控制,不能做“全過程”管理;有的只關注日常經營活動,對單位的人、財、物等其他方面關注不夠,不能對部室將來發展、醫院整體規劃等信息進行研究分析、做出科學嚴謹評估,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仍存在以決算數據制定年度預算的情況,并未將社會發展趨勢與新醫改對管理醫院的影響納入實際考慮當中,使其預算內容呈現較強的主觀性。
全成本管理力度不足
政府對公立醫院實行差額預算管理,所需資金不足部分靠自身日常業務收入來彌補。傳統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模式注重事后核算,已不能適應現代公立醫院管理需要。有的公立醫院管理層干部成本管理意識淡薄,沒有成立專門的成本管理科,人員職責不明確,配置不專業;有的成本考核指標設置不合理,造成部分科室追求短期經濟效益,過度檢查、開大處方,患者滿意度低;有的不能與醫院長期戰略目標結合,片面強調壓縮成本,致使醫院出現人才流失、設備投入不足、服務質量低下等現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新舊銜接不到位
2019年1月1日起,《政府會計制度》在公立醫院順利實施。《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操作指南》指出,新的醫院會計理念、核算方法、會計報告等方面都有了較大變化。但公立醫院財務及相關人員對新會計制度理解不系統,準備不充分,體系還不完善,急需提升職業判斷能力。有的不能熟練掌握收入的確認、費用歸屬和分攤、固定資產折舊等會計處理方法;有的不能正確運用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固定資產管理等知識;有的不能合理分析利用會計信息、不重視智慧財務建設等,從而不能快速實現從“核算型”會計到“參與型”會計的改變。
切實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公立醫院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提升醫院運營效果,實現醫院的規劃目標。一是圍繞醫院經營發展目標,遵循可行性、系統性、可控性等原則,選用基數加成法、概率預算法等方法確定全面預算管理目標。使醫院經營發展目標能夠指標化、數字化,增強預算管理的可操作性,滿足精細化管理需求。二是做好醫院全面預算目標的分解。按預算的空間或時間維度對預算目標明確分解,在關注總資產周轉率、每門診人次收入、凈資產增長率等財務類指標的同時,將患者滿意度、創新能力等非財務指標應用到預算管理中,從醫院整體發展來評價當前業績,更好地實現醫院發展運營目標 。三是要加強全面預算過程控制和調整。對各項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實現一體化預算控制;重大預算項目要仔細審核,實行剛性控制;重點預算項目嚴密跟蹤,對其中關鍵性指標的實現情況,建立臺賬,及時進行分析,并提前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判斷,科學預測,合理做出相應預算調整或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控制措施,提高預算執行力。
不斷提升全成本管理力度
精準的成本管理是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一是公立醫院應通過培訓等方式,讓全院各部門包括管理者參與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去,在醫院營造全成本管理氛圍,形成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的成本管理運行機制。二是成立獨立、權威的成本管理科,配備懂財務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明確其權責范圍,并以此為依據,建立或完善醫院成本管理制度,以此促進相應財務管理工作流程規范化。三是在“成本效益、適應性、融合性”等成本管理原則基礎上,按照羅伯特.卡普蘭教授將相關性成本信息嵌入成本管理系統理論,結合國家“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總額預付、DRGs、DIP等醫保支付方式”,準確分析各科室醫療服務項目的成本動因,設計個性化的成本分析考核指標,提高全員成本管理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科室和醫院整體效益。
公立醫院要改變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優化調整業務流程。一是以落實新會計制度為契機,牢固樹立“業財融合”新理念,推動日常業務與會計信息結合,建立“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而又相互銜接的會計標準體系。二是進一步核實確認和歸類計算庫存物品、固定資產等各項資產;加強往來款項專項清理和管理;及時將基建竣工項目轉為固定資產;按規定確定各項結轉、結余資金,夯實核算基礎。從而將單一會計核算轉型為綜合財務管理,向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轉變。三是公立醫院在貫徹落實《政府會計制度》中,要重視智慧財務管理建設,推動財務人員從機械簡單重復的傳統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參與到管理工作,做到“算管結合、算為管用”。要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以HIS(醫院信息)系統與HRP(醫院運營管理)系統為核心,建立智慧財務管理模式,提升財務管理效率與準確性。及時構建財務數據處理共享平臺,并針對其建立相應數據庫與專項信息分享機制,促進財務信息傳導分享流程規范化,便于財務管理工作對醫院各項財務活動信息進行收集整合,進而形成全面的財務報告,為公立醫院管理層提供更為真實詳盡的財務信息,全面掌握公立醫院實際經營狀況以及各項資金流動情況,為其制動科學經營發展策略,調整財務管理側重,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依據。
2011-2023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統計及預測圖
綜上所述,基于我國醫療改革發展趨勢,以及打造健康中國對公立醫院提出的新要求,為優化自身經營發展環境,合理利用各項資源,公立醫院應審視財務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并通過及時更新財務管理意識、切實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不斷提升全成本管理力度、扎實推進新舊會計制度銜接以及智慧財務管理建設,綜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維護自身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我國醫療建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周敏,章倩.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9(10).
[2]李來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9(29).
[3]張靜芳.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問題改革對策[J].納稅,2018(21).
[4]徐元元,田立啟,侯常敏,操禮慶.醫院全面預算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
[5]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操作指南[M].國家衛生健康委財務司.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