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閣
摘? 要: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手機、電腦等設備在生活學習中變得越來越緊密,對高校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這種變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平臺良莠不齊,有害信息充斥其中,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該文首先分析了自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而后提出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以自媒體為中心的6項應用措施。
關鍵詞:自媒體? 大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影響? 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44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1(c)-0216-03
Abstract: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compute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 in life and study,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behavior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change is not only a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ut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mixed new media platforms and harmfu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elf-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then puts forward six application measures centered on self-media in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Self-media;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ffect; Path analysis
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電子信息設備迅速發展與普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與人類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微信、QQ、微博等自媒體軟件成為當代大學生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徑。自媒體一方面為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提供平臺,另一方面作為信息受眾的學生,自媒體平臺的一些不良信息有可能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了解年輕人的新想法、新動態,在自媒體的大環境下結合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與時俱進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大學生與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為“大眾媒體”或“個人媒體”,是借助現代化以及電子化的手段向個人傳遞信息新媒體的總稱[1],具有私人化、自主化、大眾化等特點,向大眾推送定向或非定向傳播創作內容。平臺包括微信、微博、貼吧、論壇等,種類豐富多樣,內容五花八門,傳播途徑多樣,傳播速度快,每個人都是創作者,也是傳播者。大學生文化水平較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自然而然成為進駐自媒體行業的主力軍。按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規模有9.04億,10~40歲的網民占比61%,具有中學以上學歷的網民占比82%。這82%的青年人成為新媒體的主要受眾者,而大學生更是其中的主要創作者和傳播者。自媒體與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變得與手機、電腦等終端不可分離,自媒體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教育、飲食、出行、娛樂、購物等方方面面,大學生對手機上的自媒體平臺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和成癮性。在這樣的信息環境影響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發生許多變化,產生未曾遇到的新問題。
2? 自媒體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2.1 有利于實現大學生自身發展
大學生文化水平較高,電子信息設備操作熟練,QQ、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使用人數多,使用次數頻繁,許多大學生通過自媒體平臺表達自己的的思想和觀點。比起傳統媒體,自媒體擁有大眾化的優勢,使其受眾較多,尤其是對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利用自媒體可以隨意了解想了解的信息,可以隨時隨地與家人、朋友聊天,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更重要的是自媒體給不善于表達自身的學生提供了平臺,讓他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真實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對實現自身發展有重要作用。某種程度上說,自媒體的發展促進了大學生思維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新的價值理念[2],對大學生提高展現自我能力和實現自我價值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是促成大學生心理變得健康的一個積極因素。
2.2 有效地緩解與釋放大學生的壓力
隨著大學擴招,大學人數急劇增加,社會就業競爭加劇,許多大學生對未來的前途感到迷茫和畏懼。另外,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在生活與學習中經常會與教師和同學出現爭執,如若處理過程中存在不當,很容易激化矛盾。大學生心中積聚的壓力不能釋放,問題依然存在,學生身上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利用自媒體,則可以釋放、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對其心理健康的發展有積極因素。
2.3 網絡成癮
一方面自媒體因其自主化、大眾化、時效性等特點,被人們所歡迎。但另一方面,自媒體信息冗雜,內容良莠不齊,有害信息充斥其中,這些不良信息會對還未完整塑造人生觀的大學生的身心造成比較大的沖擊,從而導致其內心出現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其心理健康。大學生屬于一個特殊群體,沒有社會經驗導致其缺乏正確的思維判斷能力[3],長期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虛擬網絡空間,久而久之,學生會與現實生活脫節,與人相處時經常把自己處于封閉狀態,不愿與他人進行交流,甚至出現社交功能障礙、社交心理障礙和社交焦慮障礙,這對大學生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發展極為不利,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媒體的應用路徑
自媒體使用人群廣泛,受眾數量較多,但制作內容良莠不齊,平臺監管水平低。一些暴力、低俗內容的主播、網貸、網騙等不良信息夾雜其中,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威脅。正確的引導教育及時介入,讓大學生利用自我意識與自我約束力調整自身,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但受不良信息影響較深的大學生,其心理早已麻痹,各方面的社會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造成一些應急障礙,出現厭學、人際關系疏遠、精神萎靡不振、家庭關系失和、焦慮、恐懼、自制力下降、暴力傾向等心理問題和不良情緒,如果沒有及時介入進行咨詢治療,任由其發展下去,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和道德體系被不良信息荼毒,甚至會造成價值觀扭曲、道德感喪失[4]。
3.1 塑造正確的網絡瀏覽習慣
多數學生在生活或學習的間余會上網瀏覽大量信息,教育人員應當對大學生上網瀏覽信息提出正確建議。同時,要重視對校園網上不良信息的清理與攔截,及時凈化校園網,避免不良信息對大學生心理造成不利影響。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傳,提高大學生辨別網絡中不良信息的能力,自覺抵制網絡中的有害信息。
3.2 利用自媒體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自媒體充斥生活方方面面的情況下,微博、微信等手機APP在全社會、全年齡全面普及,新舊媒體優勢互補,技術更新替代加速了信息傳播速度,改變了傳播方式,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造成沖擊。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作為話語環境中主體,學生很少發表看法,并未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5],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很大的打擊,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在自媒體環境下,學生自主參與到網絡話語的討論環境中,基于這一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利用自媒體傳播咨詢速度快、受眾廣、參與度高等特點,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由單向教學轉變為雙向學習,把解決學生遇到問題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高校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需要構建起“傳媒覆蓋人群”和“媒介連接項目”全方位的推廣體系和推廣模式。
3.3 同學間互相幫助
自媒體在大學生之間被廣泛使用,是大學生互相交流、信息溝通的重要工具。因而合理利用學生群體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使其得到充分發揮。學校可以加強培養學生干部的力度,提高學生干部的水平和能力,讓他們學會運用自媒體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利用自媒體及時掌握一些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一些問題做出適當的反饋和處理,對于較嚴重的情況及時向主管教師匯報。學生間的幫助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通過學生的身份和同學的紐帶,發揮學生群體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積極作用。
3.4 教育人員走進自媒體
自媒體平臺是大學生表達情緒、記錄生活的重要平臺,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充分利用自媒體資訊和傳播優勢,深入了解大學生自媒體平臺,及時關注學生日常動態,建立心理健康網絡互助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可以通過網上心理輔導、心理測試、在線慕課、在線交流等方式,豐富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增加學生可選擇的方式,形成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需要對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利用社交媒體積極與學生交流,對有問題的同學及時疏導,幫助他們走進現實生活,拒絕沉迷虛擬網絡空間,享受美好的現實和幸福的人生。
3.5 引導學生瀏覽正確的自媒體信息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慢、范圍小,而自媒體的出現一改傳統媒體的劣勢,信息量豐富,種類齊全,越來越多的網絡公司和教育企業開始專門打造自媒體平臺。有的平臺內容質量極高,不僅是對學生,對社會所有群體而言,價值都十分高。自媒體平臺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6],一些學生的社會經驗少,思想道德體系不完備,僅靠自己的辨別能力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誘導。這樣一來自媒體沒有起到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全社會對自媒體的批判否定。教師要積極利用自媒體優勢,因勢利導,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篩選出與當代大學生正確榮辱觀相符的自媒體信息,整理出相關內容,而后在課堂或其他渠道向學生推送。充分利用自媒體制作精良的內容,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極大地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促使學生建立正確、向上的價值觀。
3.6 加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于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絡上散布的謠言不能正確看待,思想和情緒容易被挑撥,進而去做一些危害社會,甚至是違法犯罪的事情。對這部分學生,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去教育。根據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自我意識、閱讀和思維習慣等方面的特點,引導他們在網絡學習與交流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建立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成長、完善人格[7]。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堅定守衛心理防線不動搖,自覺抵制沉淪消極、畸形錯誤的思想,主動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4? 結語
自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和娛樂的主要載體,對大學帶來正面積極影響的同時,也要重視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高校要逐漸改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與時俱進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勢,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出疏導,確保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倩.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創新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34):78.
[2] 劉志紅.淺談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科技資訊,2017(20):245.
[3] 趙靜.自媒體在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9):456.
[4] 尉海東.自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路徑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9):201.
[5] 曹艷麗.自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困境及出路[J].科技創新導報,2016(12):157.
[6] 汪翠滿,榮沁瑜,毛華萍.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創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9(1):71.
[7] 楊秀權,馬艷.自媒體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2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