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錦宇
通過建設基礎設施,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物質基礎、保障公共服務水平。還可以提升我國資本使用率,擴增就業崗位。伴隨當前經濟增長的不斷放緩,我國經濟規模也一再擴大,國內也有大量資金投入到建設基礎設施領域。然而,基礎設施一般具有很大的建設規模,并耗費更多資源,相應的風險也較大。就基建項目PPP模式常見的問題,經由政府部門聯合民間資本,能夠有所分擔項目中存在一些風險。但是,基礎設施及有關公用事業卻存在很多獨特的特點,如融資周期長、耗資大、復雜多變、牽涉眾多等,以至于PPP項目當中的融資風險也十分復雜多變。為此,本文概述了PPP項目基本融資模式,并研究了其中的風險因素,提出了合理的風險分擔措施,僅供參考。
伴隨國內經濟的增長,城市化進程也在逐步推進,整個社會在公共基礎設施上的需求量也愈來愈大。然而,這些項目的規劃與實施,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來支持。整個建設周期也相當長,資金投入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所以,應運而生了基礎設施領域的PPP項目專業融資模式,提供給有關部門及國內私營企業得以利用優勢的巨大空間。
自從項目專業PPP融資模式逐步跨入人們視野,就備受社會各界所關注。而PPP其實是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融資通俗來講就是公私合作下面的融資模式之一,在國外發達的資本市場上,一度很活躍PPP項目專業融資模式。而在國內PPP尚還在發展中階段,在這樣的PPP模式下,主要的項目參與方一般就是政府、各個私人企業,但在我國PPP的建筑企業方絕大部分為國企。在以上合作模式下,主要就是提供給社會大眾某類服務或者公共物品。在PPP模式下,需要政府聯合企業一起展開合作。所以項目建設和具體的服務對象均具有特定性,在雙方彼此間,還形成了伙伴式基礎合作關系。因此合作雙方應簽訂必要的特許權協議,來順利推進項目建設,并在協議中充分明確雙方各自的權利及義務。在初期建設PPP項目時,所需資金一般源自企業自持資金(又或其他途徑籌集過來的資金)。基于項目建設方的專業身份,企業來有效管理有關項目建設過程,并享有經營項目的權利。這種PPP項目專業融資模式,備受社會各界一致關注并接受,一般就是該融資模式除了可以有效緩解政府財政時的巨大壓力外,還令政府和企業可以互惠互利,從而加快了城市建設內部基礎設施的步腳步。所以除了可以惠民外,更是一種雙贏之策。但是,任何投資操作行為均不免會存在風險,加之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所以需要承擔的風險也相當大。在該PPP模式下,一般在全壽命周期內,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該不確定性還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的順利完成,甚至引起項目失敗,并形成PPP項目專業模式風險,需要及時予以有效分擔。
政府信用
因為政府信用引起的風險,其實指的就是政府違約如不負責任或履行義務等,而直接或間接危及項目。具體引起該風險的原因主要就是:政府沒有足夠堅定不移的契約意識;政府沒有能力履行約定,并缺乏中長時間的預算制度支撐。所以,政府一旦有信用風險,除了會減小政府信用值外,還會迫使投資人直接撤資,并且不再信服政府,引起擱置項目現象。
資 金
PPP模式下,除項目公司成立之初政府投入部分注冊資本金外,后續資金一般由企業籌集,而PPP項目在建設期投資量之大,絕大部分企業不會留有如此大金額的資金做此用。這時企業會選擇商業銀行貸款或者在政府的幫助下尋找信托公司、保險機構等金融機構作為合作方加入。后續若政府回款不及時將會導致企業信用風險或資金鏈斷裂;或市場利率上浮,雖與銀行簽訂固定利率借款合同,但銀行會表示利率不提高將無法進行放款等轉嫁資金成本問題;以及出資合作方對后續回收款判斷為風險或收益無法達到預期則可能會導致他們提前退出,這都會導致建設企業產生巨大的資金風險。
專業技術
在PPP模式下,主要的技術風險就是企業內部技術落后、方案執行不力、未熟練使用新技術、延誤工期、建設經費超額等。既帶給企業不必要的損失,又增大了后續運營成本,還減小了投資收益。甚至引起資金鏈缺口,而不能竣工或停建,常常會觸發財務危機。所以,在PPP模式下的項目往往不乏風險,需要在整個過程中均大力管控風險,并搭建好信息化風險管控專業平臺,逐步增強施工單位的管理專業能力,以科學組織管理、降低風險。
市場運營
在PPP項目模式下,運營與市場風險指的就是在項目產品或產生服務、整體需求量、價格等出現變化時,會影響到項目整體收益。所以項目市場、投入運營后的風險,一般源自市場價格發生波動、具體運營情況等。以上因素均直接決定了投資者的合理收益水平,一旦基礎項目經營不甚理想或者收益差,便會引起合作雙方無法獲得自己的經濟回報。
打造優秀分析機構
在PPP模式下,為了有效處理項目融資風險,就應及時打造出水平高的優秀分析機構。在初期開始做項目時,便全方位分析、排查風險,如準確識別風險、客觀評價風險水平等,并基于此再順利推動項目,以便各層順利工作。這便需要政府的支持,注意履行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而在招標時便應開始全面調查社會上的競標企業的情況,如資金運作、儲備資金量、社會征信等方面的情況。再交由分析機構,從中擇優簽訂合作,以保障政府在項目建設中規避各種風險、規范預算制度,順利按時完成項目。
加強合同審核管理提高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水平
針對當前的PPP模式項目,一方面通過熟悉律法條例來有效規范的項目運作制度,促使該模式下的項目切實有法可依,并保護好投資者正常收益及公眾利益。另一方面合同管理必須全程始終貫穿在整個項目運作過程,避免銀行提高利率而資金風險轉嫁,或者完善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退出機制。而政府還需要注意從法律上,及時遏制通貨膨脹,有效規避金融風險。針對企業方,保證必要的特許經營權,從法律制度上保護PPP下的企業得以享有自己的特許經營權,以打造出公平的法律融資環境。同時,政府還應注意完備法律政策,避免合作方里面有人鉆法律漏洞,一味撈取私利,甚至侵害項目正常利益。
強強聯合
在PPP模式下,建筑企業需要強強合作。既要優選投資方,又要優選強大的其他社會資本合作方,并增進合作之間的溝通交流。這么一來,除了能優勢互補外,還能大致分散風險,順利完成項目任務。同時,項目運營方還應和政府調解好價格協議,以便在建成后項目運營不好時,運營方也能夠控制經濟收入。同時,企業在初步建設項目時,也應注意做好整體規劃。尤其應規范整個施工工序流程,及時引進新工藝,認真檢查設備,準備好施工工具,大力確保技術人員整體技能水平等。在強強聯合雙方的一起努力下,力爭嚴格踐行方案要求,及時消滅風險。而政府也應從政策上注意扶持私人企業,接觸私人企業在項目中的后顧之憂。
完善分擔制度
因為項目各參與方分別承擔著不一樣的風險,所以也需要推行公平合理的風險分擔制度,充分明確政府需要擔負起來的法律變更、國有化、政治風險。而投資人則需要承擔起來建設、經營等方面的風險。此外,為了及時處理額外風險,作為政府還應專門成立機構,在其他金融單位的支持下,以解除不必要的投資條件限制。同時,項目運營方還應與項目建設方簽訂擔保型長時間購買協議,以確保項目建成后正常的市場需求。另外,項目運營方還應到政府部門,統一申請必要的特許經營權,需要政府部門限制該區域避免建設同類項目,以防止市場競爭引起經濟損失。
在各級城市當中,基礎設施項目作為惠民工程之一,還能加快市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建設市政基礎設施中,通過推行PPP合作項目融資基礎模式,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政府資金籌措壓力,提供給企業巨大的發展契機,促進政府和企業更好地合作。但在建設PPP項目及投入運營后均有一定的風險,需要積極采取有效的風險分擔措施,來防范、化解風險,以提升合作效果。
(江西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