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忱
中小微經濟群體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擔負著重要角色,對大眾就業起著重要擔當,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中小微企業發展問題一直是社會話題,我國政也一直致力探索出一條自身特色的中小微企業發展模式。本文以當下社會背景為主,從國家、企業角度探析面對突發的沖擊應對的對策。
研究背景
從2015年始,國家對小微企業陸續出臺很多利導政策。“營改增”在2016年5月全面落實后,從2017年國家稅務總局連續出臺多項針對小型微利企業的政策文件((財稅〔2017〕43號)、(財稅〔2017〕76號)、(財稅〔2017〕77號)),結合“雙創”背景,結合減稅降費,為中小微經濟群體營造一個良好發展空間。
著眼當前,新年來臨之際,一只橫空出世的“黑天鵝”,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巨大困境和嚴峻考驗。疫情在全球還在不斷蔓延,原本不占優勢的中小微經濟群體更是難上加難,眼下面對的是復工難、復產難、復崗難等一系列棘手問題。國家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經濟狀況,在地方考察時提到要讓中小微經濟群體要發揮自身特點,克服困難,在我國經濟產業發展中占據自身一席重要地位;總理在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想法設法讓中小微經濟在艱難中生存下來。

研究意義
中小微經濟是廣大勞動者就業的穩定器,據政府相關部門數據顯示:中小微經濟群體為國民提供80%就業崗位,占據政府稅收收入50%以上,在社會各種類型經濟體中占比達90%的數量,這些信息充分顯示了中小微經濟群體對民生就業等重大社會問題起著積極作用。
從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10日為止,中小經濟群體恢復生產近80%以上。國家一邊在打好疫情防控階段的攻堅戰,一邊在有條不紊地組織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為了折射出疫情下中小微經濟體的困難境遇,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網站搜集到一些近期數據,從指標數據來了解當下中小微企業經濟在疫情中的實情。
解釋一下該指標數據的來源及經濟意義: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是將國民經濟發展中8大行業的中小企業作為調查對象,對這部分調查對象的運營模式、生產經營狀況及預期,做出判斷從而得出該指標數據,該指標是反映中小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的一個綜合指數。該指標采取PPS抽樣,按季度調查,每個季度從8個行業中抽調2500家。覆蓋8個行業,該指數的置信度較高。取值范圍0至200,100是指數的景氣臨界值,0至100為不景氣區間,100至200為景氣區間。
表1可以看出,今年的一季度疫情形勢處在嚴峻時期,尤其是今年2月份,是整個疫情擴散高峰期,防控形勢刻不容緩。中小企業在此期間普遍處在停工狀態,沖擊很大。一些中小微企業資金匱乏,無法繼續支撐,只能被迫關門。比如:餐飲住宿、旅游、影院等服務行業,由于經營模式運營特點,受到疫情的沖擊非常嚴重,在該指標覆蓋的八大行業中,在今年第一季度中指數環比下滑幅度最大。
表2中可以看出,在一季度中,唯有成本指數保持在臨界值100以上,其他項指數都處于100以下,效益指數下降幅度最大。分項指數反映出中小企業及企業主們對行業總體經濟運行期望不高、市場預期下降、綜合成本上升勢頭遏制、資金融通面依然不樂觀、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雙向下滑、企業投資的意愿不強、企業效益下降很大。
國家下大力度,出臺多方幫扶舉措
各項數據反映出,各個行業經濟運行在第1季度基本停滯,中小微企業經濟群體受疫情更是嚴重。此時,在黨中央的領導之下,國務院下屬各部委都在爭分奪秒、因時制宜制定出一系列應對措施。
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決議,由國家一直倡導的“六穩”轉為“六保”,將“六保”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這一變化不是將目標調低了,反而更能體現出高層領導班子對時局的精準分析,精準把握。國務院會議中,確定鼓勵金融行業對中小微經濟群體給予延期還款的政策,同時對這部分貸款主體給予優惠利率。
會議中強調兩點重要工作指示:一點是增強中小微經濟群體的資金流動性。鼓勵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給予臨時性還款安排,同時給出具體緩解中小微企業流動性時間期限,可放寬到今年上半年底,不額外收罰息;政府將增加再貸款及再貼現額度,加大中小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微經濟體的資金支持。另外一點是對中小微經濟群體下調貸款利率。強調下調支農及支小再貸款利率。并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國有大型銀行、政策性銀行在特殊時期幫扶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做出具體劃分。
在幫扶中小微群體度過疫情期間,國家各部門均積極制定符合當前情形的幫扶政策。二月份,財政部聯合多部門制定發布十幾項重要通知,從多角度幫助企業經濟的快速復工復產。2月7日財政部聯合五部門共同發布財金〔2020〕5號緊急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及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的資金幫扶力度,對九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及部分地方法人銀行借助專項再貸款的方式加大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力度。除了央行利用專項再貸款方式解決中小微幫扶企業信貸資金的緊張外,同時,中央財政采取貼息方式再次幫助中小微幫扶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按照幫扶企業所享受到金融機構優惠利率的50%進行貼息。
中小微企業自身觀念等方面的提升
國家從財政補貼、信貸資金、社保醫保費用緩繳、線上遠程辦公、法律咨詢、網絡銷售等方面,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面對困境的突破點。從中小微企業來看,資金有了保障,更需積極探尋發展的新思路。一直以來,中小微經濟體自身成長中的不足點也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另一瓶頸,除為中小微企業資金支持外,其他方面也給予針對性的幫助。比如:地方政府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不同層次上的線上培訓平臺、交流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主管理能力、轉變傳統單一管理理念,增強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能及綜合能力,拓展中小微經濟群體的供應渠道,拓寬經濟發展面。
保持積極持久發展的動力,國家支持是一方面。但是一個優化的營商環境,僅僅靠一方努力是不夠的,企業也有義務改善。絕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由于資金、管理、技能、創新、社會資源等方面都不具有優勢,產生的連環效應就是融資愈加困難、運營規模難以擴大、社會聲譽也較低。打破這種效應的循環往復,自身努力很重要。中小微企業要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做好做精自身主業,做出好產品,塑造良好的社會信譽,一個良好的信譽度對企業來說是一筆寶貴財富,可以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中小微經濟體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解決一個人口大國的社會就業工方面,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因此可以說中小微經濟群體的持續發展對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安定等起突出的作用。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的情況下,中小微經濟群體既要借助政府的一系列幫扶政策,同時要加大自身模式創新、技術更新、改造力度,在提升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上做出一番硬招,不斷地提高自身競爭力。
[本文系基金項目:本文為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校級課題:國家財稅新政對“雙創”中的小微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影響的研究(課題編號:XSK2018B04)研究成果。]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