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 薩拉·班克斯 著
張建威 譯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20 年12 月
對英國遠征軍主力從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重大事件,各涉事方的看法不盡相同。
對于取得驚人勝利的德國人來說,這似乎無關緊要,畢竟他們給了堪稱戰爭史上勢均力敵的對手以最沉重的打擊。就法國人而言,這既是恥辱,也是背叛。英國人抽身而退,沒有和盟友并肩戰斗。就美國人而言,這是大無畏的象征,無異于抗擊納粹侵略者的勝利。就英國人而言,這是一次絕處逢生、轉危為安的機會,是希望之火行將熄滅卻又重新燃起的奇跡。
那么,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對法國的背叛?是羞恥的逃跑?還是一場史詩式的英雄壯舉?
回顧歷史,彼時的英國顯然需要讓盡可能多的部隊跳出敦刻爾克的死亡陷阱。法國隨后迅雷不及掩耳的失陷清楚地表明,繼續滯留法國只會招致滅頂之災。
朱利安·湯普森少將(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敦刻爾克:向勝利撤退》一書作者)毫不懷疑這是唯一可能的決定,他還認為,法國人覺得英國人讓他們陷入絕境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唯一的選項,”他解釋說,“英國人不得不走,因為法國已經崩潰。”
盡管如此,在德國添油加醋的蠱惑下,法國人的怨恨之情還是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英國沒有什么可感到羞愧的,畢竟有十幾萬名法國士兵從敦刻爾克搭乘英國船只撤走。至于臭名昭著的“停止前進命令”,湯普森認為,德國人有充分的理由叫停他們的裝甲部隊,盡管事后看來這似乎是一個錯誤。
湯普森承認:“停止前進命令”雖然讓英國遠征軍得以逃離,但對當時的德軍來說也是有意義的。裝甲部隊在敦刻爾克一帶根本施展不開。德國人完全有理由認為,英國遠征軍本可以留給步兵B 集團軍群來對付。1914 年揮之不去的記憶,以及本來可以卻未能打敗法國軍隊的結局,也在這一決策中發揮了作用。湯普森指出:還有一個因素是索姆河以南的法國軍隊。德國人難以忘記幾近成功的1914年計劃,以及法國人如何在馬恩地區卷土重來。他們不想重蹈覆轍。
也許,再冷靜思考一下便會意識到,法國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而與此同時,讓英國退出戰爭才應該是重中之重。無論如何,停止前進的命令并沒有涉及這個問題,它只是給了英國更充裕的時間。
把大撤退歸結為“奇跡”可以說低估了相關人員的表現。湯普森認為:眾多人員得以最終撤離,得益于皇家海軍的實力和能力,以及皇家空軍的貢獻。在大撤退行動中,唯一“神奇”的要素就是波瀾不驚的天氣。
人們普遍認為,撤離行動不過是普通平民駕船渡過英吉利海峽,接回一些士兵,然后再返回英國。盡管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準確(撤離時,這些私人船只大多由皇家海軍人員操控),但“小船艦隊”確實發揮了作用,其宣傳價值不可估量。
除了大撤退的方法和技巧之外,等待撤離部隊泰然自若的堅忍精神也很令人欽佩。只有在撤走負責殿后的最后一批部隊的最后一刻,軍紀才出現渙散跡象。這種情形并非他們的羞恥,因為這些亟待撤走的人知道自己是在和敵人賽跑。在這場最后的瘋狂中,數以千計的人紛紛從避難之所跑出來,爭先恐后的他們難免成為彼此的障礙。
在此之前,人們一直在決絕、耐心地等待,等待輪到自己撤離,有時甚至在他們無法上船時仍能平靜地返回沙丘躲避。
此次大撤退行動的成功,也與德國空軍的糟糕表現有很大關系。德國不僅在不列顛之戰中注定要以恥辱性失敗告終,而且隨著戰爭的進展,還有更多的失敗接踵而至。湯普森認為:“斯大林格勒之戰可能算是典型案例。當時戈林夸口保障馮·保盧斯指揮的德軍第六集團軍的補給,但結果遭到了慘敗。”
德國空軍未能阻止撤離,并非作戰缺乏主動性,他們給英法船隊和英國皇家空軍造成了嚴重損失。許多等待撤離的士兵覺得,英國皇家空軍把他們丟在海灘上聽天由命。丘吉爾煞費苦心地澄清了這個誤會。
1940 年6 月4 日,丘吉爾在下院稱:“我們許多歸來的戰士并沒有看到皇家空軍戰機參戰,他們只見到了沒有戰機保護的轟炸機。其實,他們低估了皇家空軍的戰績。”湯普森同意丘吉爾的評價。他說:“在這種情況下,皇家空軍已經竭盡全力,不讓更多戰機參戰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空增派戰斗機,無疑會為撤離人員和船只提供更多的保護。然而,在后來的戰役中,當德國把戰火燒到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奮起阻擊時,每架飛機都不可或缺。
鑒于把第一批英國遠征軍平安撤出法國已實屬不易,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后仍試圖去增援法國未免顯得有些怪誕。丘吉爾讓艾倫·布魯克爵士繼續堅持與法國人并肩作戰顯然風險很高,那不過是要表現出堅定支持法國的決心和意志而已。第二批赴法英國遠征軍很快就不得不撤離,這一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派遣更多的部隊前往法國毫無意義。湯普森解釋說:“正如布魯克所見,法國人已經‘在劫難逃。第二批英國遠征軍會和法國人一起跌進深淵。事實上,當第二批英國遠征軍陸續抵達瑟堡的時候,法國正在和德國進行投降談判。”
因此,無論對敦刻爾克大撤退作出怎樣的分析,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承受著巨大壓力的戈特勛爵(第一批英國遠征軍指揮)和布魯克(第二批英國遠征軍指揮),都做出了勇敢的決定。
任何延誤和貽誤都可能是致命的,將給英國遠征軍帶來滅頂之災。假如英國遠征軍被俘虜,英國便不可能繼續戰斗下去,只能與希特勒達成某種和解。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的侵略圖謀仍有可能被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粉碎,但倘若沒有一支職業陸軍,英國會顯得十分脆弱,這會嚴重損害英國人的斗志。“既然在海上、空中都占不著什么便宜,”湯普森說,“我認為希特勒不一定非得要悍然發動侵略,反倒會歡迎與英國達成和解。”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