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學習時空;學習關系
個性化學習的發生過程是相關學習關系的相互作用過程。在個性化學習中,學習者與各種學習關聯因子之間的關系總和,就是學習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學生與知識的關系,學習與時空的關系等。不同的學習關系需要不同的學習時空支持,所以探索學習時空的轉型是學習方式變革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改善學習關系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徑。
一、個性化學習關系與現有學習時空的問題
當前,部分學校在學習時空的轉型上,仍然沒有走出傳統教室授課的場景。學習時空的設計不符合課程轉型的內在要求,還停留在點到點的固定組合模式上,功能上也僅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基本共性需求,缺乏在個性化學習策略上的感知、滲透和應用,與之伴生的學習關系往往也缺乏交流和互動。
部分學校已經開始積極實踐應用不同學習策略組織個性化學習,但在與之配套的學習時空建設上,卻過度依賴技術,如基于數字技術的高新科技,富媒體在學校教學場景中的大量應用,使學習變革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無效的技術“攀比”。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也僅僅是將紙筆替代為屏幕鼠標,學習效能依舊維持在傳統的學習狀態。
二、個性化學習時空轉型的路徑
1.課程轉型驅動學習時空的轉型。
要實現個性化學習時空的轉型,首先要從課程轉型出發。隨著學校課程邊界的不斷延展和內涵的持續迭代,課程形態從原來的基礎課程逐步發展成為混合課程、復合課程等。如物型課程主張化萬物以育人,就是把人放在其個體發展時空的核心位置,把相關學習時空的各種要素和相互作用全納進來,在關聯的時空全域中觀照學生生命的生長。課程轉型驅動學習時空的轉型,必然使得學習突破學科走向生活,沖出校園步入社會,從而讓學習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所以,個性化學習時空的轉型,首先是課程的轉型,在課程統整中把學習變得和“呼吸”一樣,進而把時空打造成維持“呼吸”的“鼻子、肺、心臟、血管”等必備器官。
2. 建立“大學習”時空觀,推動學習時空轉型。
未來學習不僅要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甚至要跨時空開展。在此基礎上,學習時空會轉型為多功能、多形式、多維度、跨學科的混合學習場域,形成與外界萬物互聯、持續發展的泛在時空。學習方式變革對時空轉型的要求,指的不僅是物理時空結構的簡單組合,也不僅是技術增強下時空的有效融合,而是指超越技術應用的策略融合。未來學習通過建設正式或非正式學習體驗的空間,營造沉浸式、探究式的學習氛圍,實現混合學習、融合學習、深度學習等多途徑學習范式群的自由切換,從而在新的學習時空中重構相應的學習關系。因此,建立統整物型環境、數字世界和精神領地的大學習時空觀,是規劃個性化學習時空的首要前提。
3.學習方式轉變促發學習時空轉型。
在時間規劃上,學校要為學生保留充分的個性化設置選項,打破一張課程表對所有學習行動的約束,使學生的學習從固定時間做相同的事,到固定時間做不同的事,再到不固定時間做不固定的事。另外,“互聯網+”、云學習等新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習可以擺脫時間的束縛,學生可以根據學情、學程等實際情況,隨時調取學習資源,進入學習場景,自主調控學習時間軸,學習活躍度也不再受課程表影響而呈現出規律明顯的峰值時段。學校內整體的學習活力能夠持續維持在一個比較高位的水平,從而使學習真正具有個性化特征,滿足個性化需求。學習方式的變化,使學習從傳統教室進化為學習群落,從傳統課堂拓展到第二課堂,甚至是隱形課堂中。學習方式的轉型模糊了正式學習空間和非正式學習空間的邊界,但都指向為更好地實施個性化學習提供高水準的服務。
學習時空的轉型,一是要確保學習的可行性,使學習能夠“進場”,進入這個時空真正發生。二是要跨越學習時空的邊界,找到最便捷的融入路徑。學習時空并不是大小上越大越好,維度上越多越好,而是要擴大兩個甚至多個學習時空之間關聯邊界的溝通面,提高學習在它們之間切換的便捷性和相互滲透的可融度。空間界面的結構和彼此進入的路徑,是學習時空使用和轉型的重要區域,在這個區域地帶,是學習策略、學習樣態變化最活躍的部位,也是未來學習切入的起點。
三、個性化學習時空轉型下的學習關系重構
個性化學習時空轉型,本質是人與時空這對學習關系的重構。在學習時空轉型的同時,其他學習關系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調整,進而與時空轉型做出呼應,并與相應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式適應匹配。個性化的學習時空更有利于統籌協調學習中的人際關系、學習和時空、情境關系的交互。如學習發生在家庭、工廠、大學、游樂場,與父母探究、工人實踐、教授對話、同伴游學,在多元的學習場景中,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互動、和諧共進的學習時空,集中師生智慧,發揮學伴作用,形成團隊效應,融合共生,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個性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