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文
【關鍵詞】校服;文化意蘊;育人價值
服飾與文化、禮儀,自古以來都是息息相關的。校服作為服裝的一種,是學生和學校的標志,是校園文化乃至學生群體文化的載體,它展現了學生的主流精神、時尚特點、審美觀念。
一、校服是學生身份的代言
校服是學生身份的代言。學生統一穿校服,是區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的一個顯著標志。同時,學生穿校服,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它代表的是“學生”這一特殊身份,這不僅是一種外在表現,更是一種內在約束力。
校服是一所學校文化的象征,是一所學校的符號與標志,更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度過的十余載青春記憶的載體。學生統一穿校服是對學生安全的一種保障,可以有效約束外來人員進入校園可能引發的安全問題。同時,學生穿統一的校服還能有效避免穿著上的攀比心理,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能起到積極作用。美觀的校服能夠美化校園環境,學生身穿優雅的校服,所到之處皆是美景。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升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加速,校服文化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
二、校服是學校文化的體現
校服反映出一所學校的精神面貌,更反映出一所學校的文化氣質。當前,一些學校在校服推行過程中,有的學生很排斥本校校服,不愿意穿校服。其實,這反映了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校服的設計沒有滿足學生的需求,二是校服的設計沒有體現學校的獨有文化。對于校服美丑的判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然而,校服的設計最關鍵的是要能體現學校文化。學生不了解校服設計的初衷,就不明白校服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自然也就不認可校服的設計了。所以,在校服的推進過程中,校服設計一定要融入能夠反映本校文化特色的元素,同時教育者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告知學生穿上校服就是要和學校共榮辱、同成長。
校服是學校文化的集中體現,這是由校服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學生更會以穿上一套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服而感到驕傲,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這樣的一套校服就體現了它獨特的價值。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而一款校服則是校園文化的一個“縮影”。
三、校服是教育文化的表征
服裝是展示一個人的重要標志,服裝的形象至關重要。校服具有重要的美育意義。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于欣賞現實美、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于美和藝術的愛好與才能。當前,一些學校的校服設計往往追求“去性別化”“統一化”,風格陳舊老套的校服,不僅沒有起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反而扼殺了學生審美意識的萌芽。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單調陳舊、缺乏審美的校服,也反映了教育者對校服審美價值的漠視。
合適、得體、美觀、大方的校服,能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審美基礎,并能有效樹立學生的自信。通過校服的形式美、設計美,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辨別、認識、發現美,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提升審美品位。這也是校服所蘊含的美育價值的折射,既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特點,更要培育學生識美、懂美的品質。
校服從它產生之初就具有顯著的教育文化屬性。校服的產生是為了營造一種公平的教育環境,讓學生統一著裝,從而在校園這個“小社會”形成一種合作的、團結的、相互尊重的氛圍。校服的設計要在融合時代元素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既能凸顯地域特色文化,更要能彰顯校園文化,這樣才能讓校服發揮教育功能。
四、校服設計應回歸文化本位
2015年,我國首個以學生裝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山東威達學生裝博物館”成立。博物館還原并收藏了“周”“漢”“唐”“宋”“明”五個朝代的學服,演繹了服飾從古至今的變革與文化傳承。2016年,“中國教育裝備研究院學生服飾研發中心”成立。博物館與研發中心在青島威達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達公司”)的落地,夯實了威達公司做“學生裝文化引領者”的基礎。2020年,威達公司學生裝有了一個充滿詩意、洋溢著青春朝氣的新名字——“海尚威達”。“海”是百川會聚之處,“尚”在漢語釋義中有尊崇之意。“海”是青島的搖籃,“尚”是青島的氣質。威達公司學生裝,對于“海”有天然的尊崇與熱愛,故冠以“海尚”之名。
多年來,青島威達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與名校攜手,打造了許多為人稱道的校服款式。以衡水中學校服為例,校服有一粒“德”字扣,它的中央刻著篆體,“德”字兩旁雕刻了忍冬紋,宛如承載知識的書籍上盛開著永不凋零的花。衡水中學緊鄰衡水湖,校訓“追求卓越”以形似水紋的篆體繡于校服門襟位置,彰顯了學校與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完美結合。“衡”字是用繁體做的裝飾嘜,彰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定制織嘜設計成“地球”的圖案,預示學生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廣闊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