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玲
陳白沙是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嶺南唯一入祀孔廟的大儒,結合陳白沙教育思想,我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探索,大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和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
一、 創設情景、用好地圖、培養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經過地理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形成的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陳白沙曾經提出“靜中養出端倪”才能“處處體認天理”的思想,唯有靜才能“即心觀妙”,由此可見,學習只有做到靜心才能有效果。那么如何靜心學習呢?我們要讓學生明確目標認真讀圖、析圖、填圖、繪圖,在讀圖、析圖中獲得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掌握區域認識的基本方法,落實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比如:學習日本這節課的時候,創設去日本賞櫻花旅游的情景。在地圖指認日本,歸納小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與能力,在哪兒賞櫻,讓學生觀察日本地形圖從海陸位置可以看出日本是個島國,我們主要到日本的哪里去賞櫻花呢?以此培養定位日本領土范圍的能力。
二、編好導學案,培養地理綜合思維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綜合思維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我校為了適應學情,地理備課組專門編寫了適合學生使用的導學案,導學案的設計有有四個環節:溫故知新—自學知疑—合作探究—感悟自得,導學案有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導學案編寫的溫故知新和自學知疑部分,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思考、去知疑,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習慣。導學案的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組合作為抓手,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約束能力。而感悟自得部分,正是融入了白沙先生的“學貴自得”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梳理知識網絡,有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把握,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遷移和問題研究。通過感悟自得,師生共建構建地理核心概念知識地圖,利用導學案提高學生綜合思維的重要的手段。比如講日本的時候,我們通過導學案設計了賞櫻途中遇到地震怎么辦? 為什么會可能遇到地震?為什么多火山地震?通過自主學習,看書讀圖、小組合作學習,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與能力、定位地理事物的方法與能力。因此導學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學質疑和綜合思維的培養。這正切合了現代教育學理論,構建“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基本教學模式。利用導學案和地圖的空間觀察引導學生“看出來”;通過空間想象引導學生“想出來”;通過空間表述引導學生“說出來”;在導學案做好記錄,引導學生“記出來”。
三、強調人地聯系,培養人地協調觀
地理學科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其核心觀念就是人地協調觀。讓學生在了解現在人類面臨的人口劇增、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等問題,增強學生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治意識,讓學生從小樹立全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資源觀。陳白沙先生的“自得之學”思想,在突出人的自我價值基礎上,又強調“天地我立、萬化我出、宇宙在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白沙先生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地理教學中,讓學生解決身邊的問題,在平時的授課中強調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讓學生知疑,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比如在講八年級水資源的時候,先讓學生認識在地理事實,通過數據讓學生知道水資源是寶貴的,然后通過讀圖分析比較我國水資源的現狀,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如農民、工人、洗車店老板等身體分析提出我國水資源的不足和解決措施的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落實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皆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