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康
為了“減負”不“減質”,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要求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從而豐富并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工作的效率,降低課后學生的學習任務,適當減壓,切實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減負工作。
一、 學生“減負”,教師“加壓”
要想給學生“減負”,教師要先“加壓”。教師應貫徹“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以課堂為抓手,構建“主體、互動、生成、發展”的高效課堂,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效益。只有課堂效益提高了,學生當堂掌握了知識要點,課后自然會變得輕松,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一絲不茍。教師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好備、教、改、輔等各項工作,以高效的課堂教學切實為學生減負。教師要積極聽、上實驗課,并做好教學反思;教師要善于總結,在總結中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要盡力上好每節課。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本班學生知識、技能、思維等方面的真實狀況,并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優選教學方法,正確運用教學原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盡力上好每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二、因材施教,巧設作業
要想給學生“減負”,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在學生作業的布置上多花心思,力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力求作業形式靈活多樣且富有情趣,吸引學生。作業的設計盡可能做到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發揮好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融合,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
1.合理有效利用早讀時間
合理有效利用早讀時間,對語文教學極為重要。一般語文早讀時間,我都會明確布置任務。例如:一開始前15分鐘,我會要求學生記憶課文中的好詞好句,15分鐘后我會聽寫。學生有了明確的任務,記憶自然也就快了。聽寫之后,剩余時間我會讓學生朗讀課文。總之,早讀課,一定要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多讀。
2.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應有所區別
教學要因材施教,作業則要區別對待。對于學困生,我們不妨布置一些基礎知識類的作業給他們,幫他們把語文基礎知識打牢。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我們可以建議他們在完成作業后多讀名著,并寫讀書筆記。然后為他們搭建展示平臺,讓他們與同學分享讀書心得。
3.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是一個人物單元,以“走近魯迅”為主題。這時,我就給他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我是這樣了解魯迅先生的——朗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搜集魯迅先生的資料、關注有關魯迅先生的影視片……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會布置不同的探究性問題。而且我發現對這類問題,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特別高,這也較好地充實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
三、家校共育,聯手“減負”
要想給學生“減負”,教師還須與家長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多和家長聯系,與家長一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就如我前面所談及的閱讀名著,就必須要求家長配合。如果家長能堅持多鼓勵孩子,甚至能與孩子共讀,孩子閱讀的興致才會更高。又比如我所布置的那些探究性的問題,如果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完成的質量會更好。
幫助家長明確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防止家長盲目報班,加重學生負擔。現在社會上的培訓班名目繁多,而很多家長往往不能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而是一味的隨波逐流為孩子報培訓班,這樣往往起不到培養孩子興趣特長的目的,反而不當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老師可以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他們認識報培訓班的目的,以及做到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報培訓班。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