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美珍
朗讀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至關重要的一個技能。朗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有情感的朗讀會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凝練語言精髓,這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也會有極大促進。那在平常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去指導學生的朗讀呢?
一、渲染朗讀氛圍
(一)優秀作品范讀
部編版教材都配套了朗讀的磁帶,山區的語文教師可以在每篇課文教學之前,讓學生聽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難讀字詞的問題。在城鎮和城市的學校,大部分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師便可以在各大朗讀平臺中下載優秀的朗讀素材。
(二)競技提升朗讀
雖然我國的中考、高考等重大考試沒有涉及到朗讀的考評,但是省市縣各大教育平臺經常舉辦學生的朗讀比賽,如“清玄杯”“漢韻薪傳”等朗讀大會。這些朗讀平臺就是激發學生朗讀熱情、增強班級朗讀氛圍很好的機會。2018年,我任教的幾個班級共有50名學生參加了“清玄杯”朗讀大賽,而且明曉和舜楷同學還獲得全國朗讀大賽三等獎,當我頒發證書時,全班同學都向他們投去艷羨的目光,班級的朗讀氛圍也變得異常熱烈。
二、夯實朗讀技巧
(一)先理解,后朗讀
學生的朗讀要想讀得好,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攻克學習上的難點,讓他們充分地認識文本所要表達的意義和內涵。如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的課文《盼》,這篇文章要抓住作者的四處心理描寫來凸顯人物的心情。
心理活動一:“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心理活動二:“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p>
心理活動三:“可雨點兒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p>
心理活動四:“每天放學路上我都在想: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云彩嗎?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總是‘晴呢?”
此時,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學生在朗讀中不斷進行比較和體會,從而提升自己的朗讀,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二)找趣味,樂中讀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用充滿趣味的朗讀方法來帶動學生的朗讀。如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的古詩 《迢迢牽牛星》 ,我們可以先給詩歌劃分節奏,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然后帶領學生按照節奏朗讀,當學生讀準字音后,我們可以用“噠噠/噠噠噠”的節奏拍掌朗讀。當學生已經能熟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繼續用“噠噠/噠噠噠”的節奏拍桌朗讀,這種趣味的朗讀方法會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熟讀成誦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理解詩意,讓學生明白這首詩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它的基調是哀傷的。教師可以播放《迢迢牽牛星》的琴曲,再用那種慢節奏誦讀,引領學生感受牛郎與織女那種相愛而不能廝守的哀傷。
朗讀是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情感升華的重要活動。同時,朗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陶冶學生性情,還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學生的品質和寫作能力都能在熟讀成誦中有所提升。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致力于堅持朗讀這條道路。心所向,行至遠,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新生代的朗讀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