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中醫醫院,湖北 恩施)
近年來,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鼻竇炎發病率呈高發趨勢,已高達9%,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1]。該病癥臨床主要表現為流膿涕、鼻塞、頭痛、嗅覺及味覺減退等癥狀,目前臨床以手術治療后再行對癥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但部分患者經該方法治療后,愈后效果不佳,存在病情反復的情況,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因此,對于不同癥狀患者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并施以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本文探討分析鼻科護理方式改進對于鼻竇炎術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及應用價值。
抽取的研究樣本32 例為本院2018 年3 月至2020年9 月收治的需行手術治療的鼻竇炎患者,將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即常規護理組(n=16)與探討護理組(n=16)。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P>0.05,表明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
兩組患者均接受鼻內窺鏡功能性微創手術治療。術后,常規護理組患者僅接受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模式干預方案,探討護理組患者則在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基礎上,再接受鼻科改進護理模式干預方案。
常規護理組:一是護理人員需就患者需要接受的手術治療過程及預后進行宣講,介紹鼻內窺鏡功能性微創手術治療優點及術前與術后注意事項,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治療的依從性[3]。二是手術治療前,指導患者做好保暖及休息,以確保手術治療順利進行。三是在開始用藥前,以鼻竇引流方式,清除鼻腔分泌物。四是護理人員取術后患者半臥位,并將干棉球放置在鼻前庭部位,以防止流出浸血分泌物;以濕毛巾或冰塊冷敷處理手術局部,以減輕其腫脹反應[4]。五是術后予患者廣譜抗生素治療至少1 周。待紗條抽出后,每天需先行表面局麻患者鼻腔黏膜,再以吸引器徹底清理殘留凝血塊等操作,直至患者出院為止,同時要求患者出院后,為鞏固其療效,需定時進行復檢。
探討護理組:一是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模式干預方案同常規護理組患者一致。二是予患者鼻科改進護理模式干預:(1)予患者術后心理護理干預措施。①護理人員需針對患者術后心理波動較大特點,主動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及時告知其病情治療情況[5];針對性解答患者關于治療方法、護理流程及術后可能存在的并發癥等問題,增強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度。②待術后患者蘇醒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詢問其感受,且予其鼓勵。③護理人員需增加巡視病房頻次,及時處理患者出現的各種心理負面情緒,即需告知患者麻醉劑藥效消退后所出現的局部疼痛問題為正常現象,以減少患者急躁不安的情緒;教授患者各種注意力轉移方式,以減輕患者在心理上對疼痛的承受程度;若疼痛加劇,則可予其口服止痛藥物,且嚴密觀察其表現,若其服藥30-60min 后,仍無法止痛,則需會同醫師,排查可能出現的病理,以確?;颊叩慕】?。(2)予患者術后并發癥護理干預措施:①針對患者術后疼痛癥狀,且因鼻腔呼吸短時間內無法恢復,致出現口腔發干、頭痛、頭暈等癥狀,護理人員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可取患者半臥位以緩解患者頭痛癥狀[6];以鼻部冷敷方法,使得患者鼻部因接觸到濕潤的空氣,而改善其鼻部的不適感。②針對患者術后因鼻腔內填塞物,使其只能以口式呼吸,而持續口式呼吸會致患者出現鼻部疼痛、頭痛、頭暈、口干等癥狀,護理人員可將紗布濕潤后敷于口腔上,同時囑咐患者多喝水。若患者鼻部疼痛較輕且尚可耐受,則可以對局部行冷敷處理;若疼痛程度較重,如有必要主治醫師則可予其止痛劑。③護理人員需仔細觀察患者鼻腔有無出血,眼部眼球有無突出、充血、淤血、腫脹等情況,以防止產生腦脊液鼻漏情況。(3)予患者術后飲食指導:術后患者進食以流質及半流質為主,且營養均衡,應選取低脂肪、高營養的健康食品,注意清淡、易消化,忌辛辣食物;同時養成飯前飯后漱口及少量多餐等良好生活習慣[7]。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術后第1d 與第3d 鼻腔止血棉球有菌率情況。
以統計學軟件SPSS27.0 對本次探討分析中所涉及觀察指標數據進行處理,若經χ2檢驗,組間各指標數據P<0.05 時,則表明存在有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術后第1d 與第3d 鼻腔止血棉球有菌率情況對比,常規護理組明顯高于探討護理組,且經χ2檢驗,組間指標數據對比P<0.05,表明血棉球有菌率指標存在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1d 與第3d 鼻腔止血棉球有菌率情況[n(%)]
以鼻內窺鏡功能性微創手術治療鼻竇炎,可將患者鼻竇內病變組織精確去除,且重建鼻腔及鼻竇通氣引流,以恢復鼻竇正常生理結構及功能。該手術具有較為精細、創傷小、治療徹底及患者恢復期短、痛苦低等特點,手術后護理干預至關重要[8,9]。
本次分析結果表明,給予患者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基礎上,再行鼻科改進護理模式干預,其術后第1d 與第3d 鼻腔止血棉球有菌率情況明顯高于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干預結果。分析結果提示,給予術后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并發癥護理干預及飲食護理指導至關重要,具有臨床應用意義。
綜上所述,鼻竇炎術后患者在接受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基礎上,再接受鼻科改進護理模式干預后,獲得良好的臨床護理效果,較于單純的傳統的常規鼻科護理,該護理模式療效確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