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龍,李志芳,陳文炬
(廣東梅州豐順縣人民醫院,廣東 梅州 514300)
后牙游離端缺失中老年患者常見的牙科疾病,后牙游離端缺失的影響下,患者的咀嚼功能、面部容貌、發聲發音等均有著極大的影響。傳統的植入干預手術分析中,主要是在種植牙基礎進行破損修復[1]。而新型微創種植修復術基于種植牙基礎為藍本,將手術創口進一步縮小,通過微小創口將牙種植體種到口腔中,減少了傳統手術中縫合、拆線等繁瑣步驟,進一步提升臨床干預效果,應用價值顯著[2]。詳見下文。
本次研究基于老年患者后牙游離端缺失修復立項,收錄本院于2018 年6 月到2020 年8 月期間接收的該類患者共計30例,基于修復術式與老人的選擇差異,分為接受常規修復的15例對照組患者,患者資料分析,男性5 例,女性10 例,最大年齡75 歲,最小年齡57 歲,平均68.58±1.54 歲;接受微創種植修復的15 例干預組患者,患者資料分析,男性6 例,女性9 例,最大年齡78 歲,最小年齡58 歲,平均(68.41±1.39)歲;基線數據分析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本人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曉,且同意干預方案;經臨床診斷為老年后牙游離端缺失者;臨床依從性高、對醫療干預服務認可度較高者。
排除標準:不同意本次醫療干預術式、或者未簽署調研意愿書;存在治療方式禁忌癥者、合并其他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疾病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種植修復術,常規實施打開手術切口、修復、縫合等手術步驟[3]。
干預組實施微創種植術,術前指導患者接受全口腔清潔,并口服抗生素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口中含漱洗必泰溶液。手術開始前進行常規口腔消毒與麻醉,打開手術切口,定位鉆穿通口腔骨皮質、黏骨膜。以穿孔為中心,測量骨瓣膜厚度、先鋒鉆引導鉆孔,確定長度后將黏骨瓣膜切除,暴露牙槽嵴頂,修整骨面、結合術前CT 影像,利用微小的切口將種植體植入,保證穩定性后,封閉黏骨膜環形缺損,種植5 個月后連接種植臺基臺,制備牙冠,試戴完成后修復破損,定期復查[4-5]。
滿意度評分采用自擬量表,總分100 分,50 分以下不滿意、51-79 分為滿意、80-100 分為非常滿意。
收集兩組患者干預期間出現的相關并發癥例數,完成數據格式統一后用作組間數據對比。
采用SF-36 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完成評價,為百分制評分表,共計四項評分,每項分值25 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數據處理軟件:SPSS 20.0;計量資料、計數資料數據格式統一為[(n,%)],由T 值、χ2值完成數據校驗,存在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滿意度數據分析表明,干預組患者后牙游離端缺失修復滿意及非常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同項滿意度數據66.67%,通過軟件分析得知,該組患者組間數據存在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后牙游離端缺失修復滿意度分析(n,%)
并發癥數據分析,對照組在食物嵌塞、橋體復折、黏膜炎等并發癥的單項發生率與總體發生率方面,較之干預組同項數據均存在顯著的數據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并發癥發生率分析(n,%)
表3 生活質量評分分析(±s,分)

表3 生活質量評分分析(±s,分)
組別 例數 生理狀態 心理情緒 自我意志 社會能力對照組 15 21.32±0.35 21.25±0.31 21.15±0.38 21.41±0.33干預組 15 23.25±0.25 23.15±0.26 22.98±0.25 23.05±0.23 T-17.3786 18.5124 17.9524 17.6514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4 各項評分數據分析(±s,分)

表4 各項評分數據分析(±s,分)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咀嚼功能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5 3.35±0.11 1.12±0.05 52.35±5.65 85.25±4.65干預組 15 3.41±0.16 0.51±0.02 52.65±5.51 90.47±3.54 T-1.1968 43.8709 0.1472 3.4594 P-0.2414 0.0000 0.8840 0.0018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干預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數據較之對照組同項數據存在一定的數據差異,經SPSS 20.0 軟件分析得知,組間數據差異存在意義(P<0.05),詳見表3。
各項數據評分對比方面,干預前,兩組患者組間數據在VAS 評分、咀嚼功能評分方面對比分析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相關數據均有效改善,干預組VAS 評分、咀嚼功能評分較之對照組同項數據,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老年群體的后牙游離端缺失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且基于老年患者群體的特殊生理條件,使得在牙種植體手術的實施中顧慮較大,微創植入術治療后牙游離端缺失將手術切口盡可能的縮小,將種植體同切口植入,由于手術切口少、手術時間短,故對患者的病情康復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在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療效等方面也有著更好的實際價值[6]。且微創種植術的微創環形切口切面整齊、牙槽骨表面清晰,使得種植體植入后,有著更好的契合度,有利于物袖帶的形成,更有利于術后的早期康復。在本次研究中,基于本院老年后牙游離端缺失病情的臨床治療分析,實施微創種植術,進一步促進患者對本次干預的信服度,同時提升了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促進生活質量的有效提升,應用價值顯著[7-8]。
研究數據分析得知:滿意度數據分析表明,干預組患者后牙游離端缺失修復滿意及非常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同項滿意度數據66.67%,通過軟件分析得知,該組患者組間數據存在差異(P<0.05);并發癥數據分析,對照組在食物嵌塞、橋體復折、黏膜炎等并發癥的單項發生率與總體發生率方面,較之干預組同項數據均存在顯著的數據差異(P<0.05);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干預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數據較之對照組同項數據存在一定的數據差異,經SPSS 20.0 軟件分析得知,組間數據差異存在意義(P<0.05);各項數據評分對比方面,干預前,兩組患者組間數據在VAS 評分、咀嚼功能評分方面對比分析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相關數據均有效改善,干預組VAS 評分、咀嚼功能評分較之對照組同項數據,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微創種植修復術對老年患者后牙游離端缺失的應用效果顯著,進一步改善了患者生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老年患者后牙游離端缺失的修復與種植修復中,采用微創種植修復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幫助患者改善咀嚼功能,提升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顯著。